21 伟大的悲剧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wú nìng)说更害怕回家。
(2)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qīn pèi)。
(3)他们离开了这块“辜负(gū fù)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4)刺骨的寒冷吞噬(tūn sh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是语无伦次。
B.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智能手机无处不在,而移动终端藏污纳垢,也让家长忧心忡忡。
C.一只大螃蟹在沙滩上挥动着它钳子般的爪子,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
D.今年,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过了清明草还没有发芽。
(解析:A项“语无伦次”指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用在工作方面不合适。)
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①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②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1)画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将第一处引号改为书名号。
(2)画线句②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将“增加”改为“提高”或“提升”。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心理描写)
(2)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外貌、动作描写)
(3)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动作、语言描写)
5.填空。
本文作者是奥地利(国籍)作家茨威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6.学习了《伟大的悲剧》后,你班开展了以“我说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伟大的悲剧”发生后,美国把设立于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你知道这样命名的意图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示例]为了纪念领队登上南极极点的两个勇士,斯科特虽然归途死亡,但精神永存。
(2)斯科特一行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无情的暴风雪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说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说说感动你的理由,并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为他写一段颁奖词。21·cn·jy·com
人物:斯科特
理由: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即使死亡与恐惧把他包围,他也没有放弃希望。在令人心痛的结局面前,他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遭遇的种种苦难。
颁奖词:集伟大与悲剧于一身,在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他失败了,这一次失败让他跌倒再也爬不起来,但他始终坚持,在生命的尽头与命运做着殊死抗争。2·1·c·n·j·y
02 课内精读
阅读“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回答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这种希望”是指什么?
[示例]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
8.“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悲伤地”与“坚决地”是否矛盾?为什么?
[示例]不矛盾。“悲伤”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起自己的妻子自然十分痛苦;“坚决”则表现出他的坚强,面对死亡毫不畏惧。21教育网
9.选文第③段“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示例]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对斯科特上校勇于探险,敢于面对死亡的精神的无限敬意。
10.“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结合文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21cnjy.com
[示例]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住了考验,他勇于探险,勇于面对死亡的精神让人们永远铭记。www.21-cn-jy.com
03 拓展阅读
山永远在
李国文
一群人穿着鲜艳的登山服,在皑皑积雪的安第斯山间艰难地行进着。很少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探险队伍,后来听解说,知道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希望实现登山的梦想,正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攀登。21·世纪*教育网
那真是一次悲壮之旅,走出每一步路,度过每一分钟,完全以生命为代价。任何人看到这个画面,都不由得肃然起敬。2-1-c-n-j-y
因为,他们活了一辈子,这座对他们来讲充满神圣意义的安第斯山,却从来没有去接触,去实地感受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于是,就有了这次行程。盲人们每三个人结成一组,一个仍残存些许视力的盲人走在前面,两个全盲的在后边,他们三人通过手里握着的长木棒,联结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脚和手,实实在在地感觉这座大山。【来源:21cnj*y.co*m】
安第斯山脉平均海拔为3 000米,最高峰海拔近7 000米,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做后援,但即使在可以使用驴子驮物的山路上,盲人们也是步履维艰,行进缓慢。那么,他们要想攀上最高峰,该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了。
据电视台的报道,这支盲人登山队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数的盲人,在风雪弥漫的夜间宿营,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不幸将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于是,组织者便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置到未来更合适的机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兴起的盲人登山队员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开始了行程,尽管离峰巅还远,但是终究迈出了第一步,是结结实实在安第斯山上的一步,是纸面上的计划化为现实的一步。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还会来的。”
这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对于未来,有目标和没有目标是很不一样的。有一个奋斗方向、努力追求的结果,也许离那个目标尚远,但稍稍接近了一点的事实,便有了落到实处的心理回馈。“山永远在”这句话很重要。有这句话,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争取了。【版权所有:21教育】
在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除先知先觉的大智慧者外,都类似这些盲人在安第斯山的登攀,目标虽然明确,是那天穹里晶莹剔透的积雪笼罩着的最高峰,像琼楼玉宇一样,茫茫然,杳杳然,吸引着你的目光。但是,一步一步走到那里的途程,是平坦,还是崎岖;是幸运,还是灾难;是障碍重重,还是一路顺风;是迷失方向,还是峰回路转。所有这些突如其来、措手不及、随时发生、无法预防的事故、变化,都有很大的不可知性。因为,这个世界上能够完全把握自己未来的强者,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仅仅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出处:21教育名师】
人,需要远大的目标,宏伟的理想。有大志向,立大雄心,如果不能伴之以脚踏实地的决心,小处做起的耐性,水滴石穿的韧劲和沉着冷静的精神,山,当然永远在,那也恐怕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如果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就抱着“山永远在”的期望,坐在那里干等,而不行动,我想,他们与安第斯山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21*cnjy*com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1.攀登安第斯山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为什么这群盲人要攀登这座山呢?(2分)www-2-1-cnjy-com
[示例]因为他们活了一辈子,这座对他们来讲充满神圣意义(1分)的安第斯山,却从来没有去接触,去实地感受过,心中有遗憾,希望实现登上安第斯山的梦想(1分)。
12.你是怎样理解题目“山永远在”的?(3分)
[示例]仅仅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人生要有目标,要有一个奋斗方向(1分),并为之不懈地奋斗,争取实现梦想(1分)。“山永远在”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争取了(1分)。
13.作者认为,在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要实现梦想,除了要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外,还需要什么呢?(2分)
[示例]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决心,小处做起的耐性(1分),水滴石穿的韧劲和沉着冷静的精神(1分)。
14.有人觉得和《伟大的悲剧》中的英雄人物相比,《山永远在》一文中的盲人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你怎么看呢?(4分)
[示例]《伟大的悲剧》中的探险者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了无所畏惧,坦然面对的高贵品质(2分),值得歌颂;《山永远在》中的盲人,心中有梦想,并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他们勇于挑战的精神(2分)同样值得我们称颂。
04 写作创新
15.卒章显志,即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写作手法。本文在结尾处的议论性文字,卒章显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你在写作中也运用卒章显志的写法,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课文片段在线】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写法分析】茨威格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他想到的绝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还有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标准,作者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在传记结尾,作者通过这段议论性的文字卒章显志,振聋发聩,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运用卒章显志的写法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富有哲理性;二是要注意语言精练。
【例文】从草原归来,在父母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向报社投去了我在草原生活所写的习作。一天,两天,三天……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免有些灰心丧气了。偶尔也会翻翻报纸,盼望出现我的文章。一天,班里又发了平日订阅的《语文周报·初中版》,在四版的头条上,我的文章变作一个个小小的铅字,整齐地排列在那里,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揉揉眼睛,仔细再看,我的文章果然发表了!我不由得惊呼起来。
一次小小的成功不算什么,也许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鼓励,因为成长的道路还很长,梦想只有在我一步步的努力下,才会不再遥远。21*cnjy*com
22 太空一日
01 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1教育网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①用音序检字法查“钧”:先查音序J,再查音节jun。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觉”:先查部首见,再查5画。
(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的内容。
耐人寻味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D)
(1)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________。
(2)飞行回来后我详细________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3)________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4)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________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A.共振 描绘 由于 但是
B.共振 描绘 鉴于 虽然
C.共振 描述 由于 虽然
D.共振 描述 鉴于 但是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21cnjy.com
(解析:A项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单引号。)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B)
①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正面主景图案为国徽图案
②下方刊年号“2015”
③背面主景图案为神舟九号近轨对接航天器图案
④其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D)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www.21-cn-jy.com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6.《双溪》文学社拟举办一个文学讲座,请根据下面对话,请替社长拟写一则邀请书,只写正文,不超过60字。2·1·c·n·j·y
社长:老师,我们打算邀请本土著名作家方格子来给我们文学社社员做个讲座。
老师:好啊,相信这对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什么时候?
社长:打算安排在2月22日(下周三)的下午4点,就在学校二楼阶梯教室。
老师:那天二楼阶梯教室有公开课,改为一楼阶梯教室吧。你写一则邀请书。
社长:好的,我这就去写。
[示例]方格子老师,您好!为了提升我校文学社社员的写作水平,特邀请您于2月22日(下周三)下午4点在校一楼阶梯教室做个文学讲座。期待您的光临。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外边来人了!”回答问题。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示例]杨利伟乘坐的飞船平安落地。
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中加着重号的“这段过程”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1·cn·jy·com
[示例]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俄罗斯航天员为什么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我”回来后为什么却讲了?
[示例]俄罗斯航天员担心新手们害怕。“我”为了让自己的战友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那很正常。21·世纪*教育网
10.说说选文中“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一句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示例]表现了“我”对伞开好的欣喜之情。
03 拓展阅读
探险,生命绽放的花朵
周 励
2016年7月1日北极圈东区时间23:45,我们乘坐的俄罗斯50年胜利号拉响了抵达北纬90度的汽笛,我和全体游客涌到甲板,开香槟酒,激动欢呼这一刻终于到来!
北极虽然不像南极那样梦幻唯美,却更显大气磅礴。站在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头,凝望北冰洋厚层冰盖被船头轰隆切割,冰崩地裂,惊心动魄,犹如白色荒漠盘古开天,万年巨鲸突然被利刀挑出海面,翡翠翻滚层层叠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从2012年至2016年,我四次参加南北极探险。2012年在南极半岛“银海号”巧遇香港的唐英年先生,我们每天坐冲锋艇巡游登岛,与冰山企鹅朝夕相处。唐英年先生对我讲:“财富和名利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大自然的纯美与神奇令人刻骨铭心,满怀敬畏!”
抵达北极点后,我和团友们在白雪冰原自豪地展示五星红旗,然后参加船方组织的北纬90度跳海冰泳活动,十几位各国游客报名,我是其中一个。2013年我在北纬81度斯瓦尔巴群岛零度北冰洋冰泳过,海水苦咸,冰寒刺骨,那次我是唯一跳海的中国人,体会到泰坦尼克号遇难者生命的最后瞬间。这次北极点冰泳更让我激动,因为我想到了俄罗斯在北极点以下4 261米,即我将跳下的海底,插上了一面能保存100年的1米高钛合金国旗,2007年俄罗斯的这一举动引爆北极争夺战,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在北极地区的海底,中国北极科考从那时起即异军突起,目前已在国际北极事务中担任重要角色!
“见证竞争,亲历历史!”这是我当时的念头,跳入冰海,瞬即灭顶,浑身感到被冰渣包围箍压,刺骨疼痛,但我还是向前方冰海游了一些。在北冰洋零下1.5摄氏度浸泡10分钟即足以丧命。游泳时,我的泳帽被浪花卷走,为了环保,我几次试图游去抓回,竟成了全船十几位跳水者冰泳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一个超越极限的体验,冰寒彻骨,死神扼喉,在白色浮冰环绕中游泳,真正感受到人类探险先驱巴伦支、白令、安德烈、阿蒙森和罗伯特·斯科特是如何在极地冰寒中活活冻死的瞬间。我为先驱者前赴后继的精神所震撼!
冰泳之后,是北极点冰盖长途徒步。行走在坚冰覆盖的深邃海洋,步履维艰,有时连雪靴都拔不出来。探险家们为抵达北极点常要走上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重踏他们的步履,感受他们的勇气,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探险之旅!2-1-c-n-j-y
探险,生命绽放的花朵!回到纽约,朋友们纷纷问我有何感想?我在微信发了“我的北极点感言”:为什么要去北极点?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一切与物质无关的事物充满兴趣?也许,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血液里创新的激情;是心灵与历史人物的对话;是读万卷书、行走天下的勇气与理想。1924年,《纽约时报》记者追问攀登珠峰的伟大先驱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21*cnjy*com
11.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4分)
[示例]①点明了文章中心(1分);②运用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探险的伟大意义(1分),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来源:21cnj*y.co*m】
12.2016年的北极探险,作者重点写了哪两件事?(2分)
[示例]①参加船方组织的北纬90度跳海冰泳活动;②参加北极点冰盖长途徒步。(每点1分)
13.选文中“见证竞争,亲历历史”一句有什么作用?(2分)
[示例]过渡(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一段写了各国在北极的竞争,启示下段写“我”将跳入冰海亲身感受探险先驱们曾经的体验(1分)。www-2-1-cnjy-com
14.文章运用了插叙,请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2分)
[示例]2012年在南极半岛“银海号”巧遇香港的唐英年先生(1分)。作用:引用唐英年先生的话,点出探险的意义(1分)。【出处:21教育名师】
23* 带上她的眼睛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diǎn zhuì)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2)炽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hé lǒng)起来。
(3)我睡眼蒙眬(méng lóng)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后发现月亮真的刚升起来。
(4)一幅见过无数次的巨大壁画把我吸引住了,壁画上是从太空中拍摄的蔚蓝(wèi lán)色的地球。
2.下面文段中第②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世界科幻协会11日在第75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上宣布,美国科幻作家杰米辛获得2017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刘慈欣虽然入围但未能获奖。②杰米辛2016年凭借小说《第五季》获得这一科幻文学最高奖项,今年又再次凭借同系列第二部作品《方尖碑门》获得该奖项。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曾在2015年取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由此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1)第②句修改意见:删去“又”。
(2)第③句修改意见:将“取得”改为“获得”。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正是孙杨的刻苦训练,才使得孙杨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三连冠看似不期而至地到来,却又水到渠成。
B.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坚持党的领导,走遍基层才能和广大人民群众心有灵犀。
C.为了找到建造射电望远镜的最佳地点,南仁东带领其团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天涯海角。
D.罗斯在NBA季前赛的表现,让在场边观赛的詹姆斯激动不已!
(解析:A项“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与“到来”语意重复。)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D)
①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②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与狭隘。
③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④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⑤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③②①④
5.欣赏右边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
(1)对右图的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直笔劲书,汪洋恣肆。
B.笔势来去自然,不可遏止。
C.线条粗细强弱的交替,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
D.字形尚扁方,笔画强化横向分展。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个字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02 拓展阅读
地球上有生命吗?
(美)阿特·布奇沃德
①最近一周以来,金星上都快要沸腾了,巨大的兴奋散发在空气里,四处都可以嗅到激动的气味。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金星上那帮科学家成功地在那颗名叫地球的行星上安置了一枚卫星。这毕竟是第一次,更重要的,这枚卫星已经从地球上送回了信号和照片。这枚卫星降落在地球上一个被冠名为“曼哈顿”的地区。这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金星天文学家曼哈顿教授。正是他于两万年前首次用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地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这几天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良好的天气状况和非常强烈的信号,科学家们已通过获取的信息对地球上着陆载人飞行物的可行性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为了向公众通报这些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决定在金星技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③会议当天,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到处人头攒动。记者们为争夺有利的位置都快打架了。正在此时,研究小组负责人佐格教授突然出现在主席台上。顿时,台下的注意力全被他吸引住了,安静了不少。佐格教授将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调动了一下。这是他说话前的习惯动作,就像有的人说话前先要清清嗓子一样。他又将旋钮调动了一下,开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在你们提问前,我要先告知你们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21教育网
④这句话刚出口,台下立刻骚动了起来。一名“金星晚报”的自然专栏记者激动地站起来,向佐格教授发问道:“教授先生,您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⑤“首先,”佐格教授又调动了一下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似乎他是用眼睛说话,“地球的表面——至少在曼哈顿地区——是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是无法生长植物的。其次,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我想没有生命能在这种空气里幸存吧。”21·cn·jy·com
⑥“那么这对我们的飞碟计划意味着什么呢?”另一名记者问道。
⑦“我们将不得不携带氧气,这将令飞碟重量比计划中增加不少。”
⑧他话音未落,又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他发问:“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外,你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什么危险吗?”www.21-cn-jy.com
⑨佐格教授微微一笑,按下显示钮,一幅激光全息影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里,你看到这片环绕地球上空的黑云了吗?我们称呼它‘爱迪生联合带’①,我们不清楚它的构成,但它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在我们把第一个金星生物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2·1·c·n·j·y
⑩“请注意这看起来像河的区域,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而且里面的水完全不适宜饮用。这意味我们须携带饮用水,这又大大增加了飞行器重量。”
?这时,一位记者打断他,问道:“对不起,教授,请问照片上这些黑色微粒是些什么东西?”
?“关于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些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它们放出气体,发出噪音并且不断地互相冲撞。鉴于如此多的路线和金属微粒,简直不可能避免飞船在降落时撞上一个两个。”21cnjy.com
?“那么这些石笋般挺立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些是某种夜晚能发光的花岗岩形成物,格拉姆教授管它们叫‘摩天者’,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要触到天空似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佐格教授,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飞碟计划不是会被迫延迟吗?”
?“是的,不过一旦‘格拉布贷款基金会’追加投资,我们将立刻继续研究。”
?“可是,教授,难道我们要花费数以亿计的货币只是为了在一个没有人的地球上降落飞船吗?”
?“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
【注释】 ①爱迪生联合带:爱迪生联合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它制造了大量烟尘污染。
6.金星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地球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2分)
[示例]生物灭绝;大气被污染;水体遭破坏;废气乱排放(每点0.5分)。
7.第④段中的“这个结论”是指什么?佐格教授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3分)
[示例]指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1分)。依据:①地球的表面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无法生长植物(1分);②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1分)。www-2-1-cnjy-com
8.根据佐格教授描述的黑色金属微粒的样子,说说那是什么。为什么用微粒来形容它?(3分)
[示例]汽车(1分)。微粒一般用来形容又小又多的东西,这里用微粒来形容汽车,说明汽车已经泛滥成灾(1分),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1分)。2-1-c-n-j-y
9.怎样理解“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这句话?(2分)
[示例]地球上的环境恶化已达到令人恐怖的程度(1分)。看似俏皮的一句话,却把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之深表现得淋漓尽致。(1分)21·世纪*教育网
10.有人说可将本文题目换成“金星上的新闻发布会”,你觉得哪个题目好?为什么?(3分)
[示例]原题好。因为原题以疑问句(1分)的形式,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又引起读者的深思,给人以警醒(1分),警示人们须保护环境,否则就会面临灭亡的厄运。
24 河中石兽
01 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4)求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棹数小舟 棹:划(船)
(7)曳铁钯 曳:拖
(8)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9)湮于沙上 湮:埋没
(10)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确论:正确的言论
(12)然则天下之事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3)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地判断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D项为结构助词,的。)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果/得于/数里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
5.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字晓岚。
6.在《河中石兽》复习课上,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从河床角度,如河床太陡、淤泥或卵石河床等;(2)从水流角度,如水流常年很浅、很缓等。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02 课内精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示例]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21教育网
8.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www.21-cn-jy.com
[示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2·1·c·n·j·y
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21·世纪*教育网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www-2-1-cnjy-com
03 拓展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________________
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执竿入城 执:握,持
(2)不可入 入:进入
(3)但见事多矣 但:只,只是
(4)遂依而截之 遂:于是,就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初竖执之。(2分)
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2分)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13.请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50字)(3分)
[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老父”(1分),更不能像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1分),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1分)。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是竖着拿长竿,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过来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21·cn·jy·com
国学讲坛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内容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集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21cnjy.com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2-1-c-n-j-y
写作小专题 语言简明
【写作导航】
作文是语言表达的艺术。鲜活的写作素材、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构思固然是一篇好文章的标志,但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如果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简练,会极大地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使语言简洁呢?21cnjy.com
一、删除多余法。要舍得割爱,要下狠心删除一切可删去的文字。“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把句内明显多余或可有可无的字词删去,抓主要内容,避免用词重复、啰唆。2·1·c·n·j·y
二、长句化短法。把长句子改成几个短小的句子,个别词语和标点符号可以改动且句意不变,不仅能使语言表达更简练、句意更明确,还能使语言更活泼、表达更自然。
三、推敲词语法。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要想使词语简练,还要在用词上进行推敲,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用词要准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引用化用法。诗词典故、名言警句是语言中的精华,它们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音韵和谐,有的饱含哲理。在作文中根据主题需要巧妙地引用化用这些诗词警句,不仅可以使文辞简练,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21教育网
五、明确段意法。一段话都是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如果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标示在开头或结尾,然后每句话都围绕这一中心意思逐层写来,能使段意更明确,层次更分明。
六、详略得当法。整篇文章在材料处理上做到详略得当,能突出中心的地方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写,这样也会使文章语言简练。
【例文引路】
那束美丽的阳光
耀眼的阳光刺穿云层,懒洋洋地躺在我家窗台上。窗外的芭蕉,已经开花。它红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娇艳。看着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冬日的情景——芭蕉经受不住寒风的肆虐,渐渐枯萎,原本翠绿的“扇子”变成了枯黄的“草裙”,一副颓败的模样。这芭蕉来年还能旺盛地生长吗?我不禁为它担心起来。【写景开篇】增添诗意,由景过渡到对去年冬日的回忆,自然流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突然有一天,爸爸神秘地对我说:“我们下楼去把芭蕉的枯枝败叶砍掉,好吗?”我疑惑不解,爸爸告诉我其中的道理后,我才恍然大悟。我们立刻带上工具——两把菜刀下了楼。
我们很快砍掉了芭蕉的枯枝败叶,并把它们堆积在一起点燃。贪婪的火舌舔舐着芭蕉的茎干和枯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21·cn·jy·com
那堆枯黄在大火过后变成了焦黑。此时,我想起了爸爸刚才说的话:“那些枯枝败叶如果不修剪掉,反而消耗养分,会影响芭蕉来年的生长。而且,它的枯枝败叶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也是很好的肥料呢。”生命没有止境,总是在毁灭中不断孕育新生。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心理描写】引发读者思考,与后文芭蕉的旺盛生长形成对比。www.21-cn-jy.com
“在看什么呢?”我从回忆中走了出来,原来是爸爸。我指着阳光下的芭蕉,对爸爸说:“你看,这芭蕉果真像你说的那样,长势旺盛呀!”爸爸笑着说:“那当然啦!不仅芭蕉的生长是这样,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啊!” 【铺垫】议论为下文做铺垫。听完爸爸的话,看着阳光下的芭蕉,我感慨万千:人就像芭蕉一样,经过一番砍伐和修剪,才能长得更好。这芭蕉犹如一束美丽的阳光,照亮我的心。【议论抒情】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名师点评】
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简明,如开篇由写景过渡到对去年冬日的回忆“看着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冬日的情景……”过渡自然,衔接流畅。又如修剪掉枯败的芭蕉叶之后,芭蕉长势旺盛,由此感悟出的人生哲理“人就像芭蕉一样,经过一番砍伐和修剪,才能长得更好”,平实自然,所蕴含的道理也浅显易懂,但语言却生动形象、简洁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