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达标测试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
B.夙愿 星宿 追本溯源 沧海一粟
C.陌路 蓦然 厉兵秣马 拐弯抹角
D.弹劾 涸辙 荷枪实弹 一丘之貉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遐想 细枝末节 五彩斑斓 冷嘲热讽
B.深渊 自名得意 截然不同 高深莫测
C.汹涌 撒手人寰 惊诧不已 微乎其微
D.察看 明察暗访 刨根究底 困惑不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2-1-c-n-j-y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新兴楼宇电视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世人愈来愈多的关注。
B.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目前农民维权活动的焦点。
C.教授职业道德水准下降,不仅有个人操守的原因,更多的是规范教学与研究制度本身的问题。
D.中国的改革成就得益于两个基本的动力引擎:其一是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其二是具有国际上比较有优势的劳动力资源。21*cnjy*com
5.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怎样的?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21·cn·jy·com
C.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D.作者有这个天赋,运气好,而且得到过很多一流科学家的点拨。
6.文章写到“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这样写想说明什么?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是有限的,与人类相比是幼稚和低级的。【来源:21cnj*y.co*m】
B.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作者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D.“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同样,人类“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21*cnjy*com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www.21-cn-jy.com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水池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
7.在作者所说的第二件趣事中,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作者?
8.“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谁?他的哪些地方,把作者迷住了?
9.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21教育网
10.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并且“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这些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版权所有:21教育】
三、课外拓展
1990年9月,美国批准了世界上首个基因治疗方案。从此,世界各国掀起了研究基因治疗的热潮。值得提出的是,无论哪一种基因治疗目前都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均没有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可以说,在没有完全解开人类基因组的运转机制、充分了解基因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之前,进行基因治疗是相当危险的。
1999年9月,一位18岁的美国青年在接受基因治疗时不幸死亡,成为被报道的首例死于基因治疗的患者。2002年,法国包括一名3岁男孩在内的11名儿童同时接受了基因治疗,4月,这次试验性的基因治疗获得成功,所有患儿状况良好,而且表现出具有正常免疫力的迹象。但没过多久,医疗专家查出这名3岁儿童突然在基因治疗宣告成功后患上了某种类似白血病的癌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由基因治疗引起的。这立刻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在这次医疗试验中,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被包裹进经修饰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然后再进入患者细胞中与DNA结合。虽这些病毒载体经过处理,可以防止感染,但科学家还无法控制病毒载体在DNA上的插入位置。所以,长久以来就有人担心,病毒载体会破坏重要的基因,导致“插入型突变”。如果被破坏的基因是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就会产生癌症。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都是在近几年进行的,所以并不能排除有些病人今后发生癌症的可能。此前进行的多次基因治疗中,也使用了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发生类似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因插入变异会不断带来治疗风险,基因治疗专家必须考虑是否应该放弃现有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而使用其他非插入型载体,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但是,也可以通过改造逆转酶病毒以减少插入变异的风险。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给载体安上“自杀”基因。例如,在载体中加入一种对那些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当医生发现在逆转录酶病毒的作用下正常细胞可能转化为癌细胞时,就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那些“自杀”基因在这些药物的作用下让病毒“自杀”,这样就可将癌症消灭在萌芽阶段。
尽管科学家在不断尝试更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法,但是目前的基因治疗还必须使用一些不够完善的技术。专家们指出,法国的这个医疗事件只是一个特例。在这次试验治疗中使用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已经使用了十几年,只是最近才出现了不良反应。因此医疗专家们指出,不要因为个别的悲剧而排斥基因治疗,其实基因治疗的好处远远大于其弊端,它让那些用传统的医疗手段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看到了希望。与其远离基因治疗,不如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加深入地认识风险,从而帮助医生们在未来更好地预测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11.下列对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的基因治疗是在不了解基因内部机制和疾病分子机理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出处:21教育名师】
B.人类目前对自身基因和有关疾病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保证目前的基因治疗能达到人们所预想的疗效和安全性。
C.基因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有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它目前还停留在临床试验阶段,手术风险相当高。www-2-1-cnjy-com
D.人类对自身基因和相关疾病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水平,所进行的基因治疗也就难免存在较高危险。21·世纪*教育网
1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存有争论,但有关的专家还是坚持认为,正是治疗过程中的人为技术操作不当,最终导致了法国基因试验的失败。
B.由于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将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准确地插入逆转录酶病毒载体中,所以这起试验并未取得成功。
C.虽然还不能确定那位3岁男童的死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利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DNA的基因治疗办法是行不通的。
D.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经过处理的病毒载体插入DNA的位置的有效方法,现阶段基因治疗的风险是很高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基因治疗的研究和试验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尽管其好处远大于其弊端,但近年基因治疗中出现的死亡个案,还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和反思。
B.一旦插入DNA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破坏了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就很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导致基因治疗的失败。
C.专家们通过给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植入对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找到了避免因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变异而导致癌症的比较可行的方法。
D.目前的基因治疗全都处于临床试验期,还必须使用一些有待完善的技术,若想取得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仍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使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进行的基因治疗试验并未成熟,人类对自身的基因和疾病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化。2·1·c·n·j·y
B.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
C.比起传统的医疗手段来,基因治疗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它对诸如癌症、心脏病等奇难杂症的治疗将更具效果。
D.随着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科技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会给21世纪的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参考答案
1. C(A溪:xī,其它读qī;B宿:xiù,其它读sù;C都读mò;D荷:hè,其它读hé。)
2. B(名—鸣)
3. C(A,脱颖而出:比喻遇到机会,优秀的人才就会崭露头角。B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C,舍我其谁:舍弃了我还有谁呢?意为只有自己能做此事或担当此任。D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着的马背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
4. D(“具有”前缺主语。)
5. D(A、B、C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纲要式表述,是作者的“教育历程”的重要部分,D项表述不正确。)
6. A(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所以,在讲“鲤鱼科学家”的时候,与人类相比是找的相同点,而不是异同点。)
7.答案:一是作者自身的兴趣;二是作者所说的中学的老师,他们给作者讲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这是第二件趣事产生的直接因素。
8. 答案:“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多年潜心研究的,但是在他死后仍然没有完成的论文(或者理论)深深地吸引了作者。这也就促使了作者自己不断地努力,去了解爱因斯坦,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爱上了科学。21cnjy.com
9.答案: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是受实验条件的限制的;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暗示了“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10. 答案:童年的趣事之所以能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道路,是因为在这其中,作者的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培养和锻炼。例如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其中不可缺少的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科学家,就要像作者一样,保持对世界的浓厚兴趣,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地进行研究。
11.A(画线句的意思是基因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人类目前对自身基因和有关疾病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水平,还不足以保证目前的基因治疗能达到人们所预想的疗效和安全性。而A项中说“目前的基因治疗是在不了解基因内部机制和疾病分子机理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法过于绝对,因而不正确。)
12. D(A项中“正是治疗过程中的人为技术操作不当,最终导致了法国基因试验的失败”,在原文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不正确;B项中“还不能将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准确地插入逆转录酶病毒载体中”,说法不对。原文中是“无法控制病毒载体在DNA上的插入位置”,因而也不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第二段中说:“也可以通过改造逆转录酶病毒以减少插入变异的风险”,并没有说“利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DNA的基因治疗办法是行不通的”,所以也不正确。)
13. C(C项说的内容只是专家们的设想,还没有试验成功,所以这个说法不正确。)
14.B(B项中说“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因为还没有到那种地步,是否是可靠和安全,人们反对不反对,现在都无法推断,所以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