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节生命活动的调节
1.激素和神经的调节
范例探究
【范例1】(温州中考题)生物体都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1)我们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含羞草会作出反应,它的叶会 ;
(2)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比较下图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长素是由胚芽哪个部位产生的 。
【研析】植物具有各种感应性来应对各种环境对它的刺激,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含羞草的叶在外界机械刺激(触碰)下表现为叶片合拢、叶柄下垂,这是植物的向触性(见下图)。而植物的向光性又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一生理活动相适应,通过实验的对比不难看出与向光性有关的结构是胚芽尖端。
【答案】(1)合拢(2)胚芽尖端21世纪教育网
【范例2】如图所示,三株植物胚芽,A、C盆中正常,B盆切去尖端,将A、B盆放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C盆不旋转,几天后,A盆将 生长,B盆胚芽将 ,C盆胚芽将 。
【研析】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是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由于B盆中的植物切去了尖端,因此表现为停止生长。而植物表现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侧分布少、生长慢,背光侧分布多、生长快,因此一段时间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但由于A盆植物放置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是均匀的光照条件,因此表现为直立生长。但C盘的植物由于向光性,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21世纪教育网
【范例3】(绍兴中考题)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长(见下图)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B.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其单侧照光
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研析】图为植物的向性表现,可能为植物的向光性,则右侧为单侧光条件,一段时间后植物表现为向光性生长;也可能是植物茎的背地生长现象,可以将植物横放,一段时间后可明显出现植物茎的背地生长现象,再将其正放可得如图现象。在人工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将植物进行处理(如机械外力等)可使植物按照所需的方向生长,人工培育的盆景即是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如果在花盆的右侧土壤中多浇水、施肥只能表现出根的向水性生长和向化性生长,不能出现如图景象。答案:A21世纪www教育网
达标训练
1.(绍兴中考题)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陈代谢只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
B.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
C.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神经元
D.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
2.(丽水中考题)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含量在一昼夜内的变化情况下图所示,则该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3.下列各图表示光照对胚芽生长影响的实验,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各种操作均已放置一段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
4.下列关于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单侧光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B.单侧光使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C.单侧光使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D.单侧光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5.将燕麦胚芽尖端置于甲、乙两块琼脂上,从右侧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扩散到琼脂上的生长素浓度为 ( )
A.甲>乙 B.甲<乙
C.甲一乙 D.不能进行对比
6.(湖州中考题)某人在幼年时由于某种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现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症状,则分泌不足的激素是21世纪教育网 (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7.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 )
A.食物误人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
C.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D.望梅止渴
8.酒后驾车而发生重大车祸,造成伤亡事件,其主要原因是 ( )
A.发生了慢性的酒精中毒
B.酒精增加了肝脏负担
C.酒精使心脏血管受损
D.酒精影响了大脑的控制能力,导致行为失控
9.(金华中考题)5月24日,在2008年中国田径公开赛男子ll0米栏决赛中飞人刘翔以13秒18夺冠军。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刘翔一听到发令枪响时,立即起跑。该反射活动的途径是:耳→传人神经→大脑→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其中“耳”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 。
(2)刘翔在赛跑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10.(嘉兴中考题)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
(1)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21世纪教育网
(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21世纪教育网
11.如图所示,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放入其中,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放置几天后种子长出芽和根,再将瓶横放几天,观察现象:
(1)湿棉花的作用是 ;
(2)蚕豆种子进行浸泡的目的是 ;
(3)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12.有人将体重相同,发育正常的四只小狗用来做实验,A狗不做任何处理;B、C、D三只小狗进行不同的处理。几个月后,得到的有关结果如表中所示(单位:毫克/l00毫升),请回答:
A狗 B狗 C狗 D狗
雄性激素 4 3.8 3.6 0.8
甲状腺激素 3 0.0 2.8 3
生长激素 6 5.8 0.1 5.5
(1)B狗被切除了 ;
(2)C狗将出现的症状 ;
(3)D狗被切除了 ,症状 。21世纪教育网
13.(温州中考题)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下图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 。
冲刺重高
1.(嘉善中考题)“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 )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阳光
2.(浙江中考题)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低,但它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图是一幅患侏儒症的人、巨人症的人与正常人的对比照片。侏儒症和巨人症是下列哪种激素在幼年时分泌异常所造成的 ( ) 21世纪教育网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雌激素 D.肾上腺素
3.(舟山中考题)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之门,它能使糖尿病患者在将来只需通过口服该化合物而不必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成为可能。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推测中,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
A.能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21世纪教育网
B.口服后可能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进入血液
C.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21世纪教育网
D.与胰岛素一样都是大分子蛋白质21世纪教育网
4.(浙江竞赛题)某人因感染能引起流感的冠状病毒而发烧,住院隔离治疗。医务人员在为其测量体温时,发现该病人在24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与散热没有关系
5.(宁波中考题)下列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
A.异物进入眼睛,泪腺分泌泪液
B.驾驶员见到红灯,立即刹车
C.听到上课铃声,学生纷纷走进教室
D.小明看电影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6.下图的各曲线能说明正常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是 (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7.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21世纪教育网 ( )
A.树突一胞体一轴突一树突
B.胞体一轴突~树突一胞体
C.轴突一胞体一树突一轴突
D.胞体一树突一轴突一胞体
8.(浙江中考题)我们通过看电视、读书、看报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处理这些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大脑
9.早在1880年,科学家对植物的向光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用一纸盒罩在幼苗上,并置于黑暗处,数天后发现植物仍生长,且直立生长。如果在纸盒的侧壁开一小孔,数天后发现幼苗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回原壁上穿孔的纸盒中,用单侧光照射,数天后观察发现,胚芽鞘没有生长,电不弯向光源。如果胚芽鞘的下端用不透光的锡箔罩住,仍给予单侧光的照射,数天后观察发现,胚芽鞘生长并弯向光源。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可推理出的最佳结论是 ( )
A.胚芽鞘尖端与植物的生长无密切关系
B.由于切去了胚芽鞘的尖端,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不能向上运输,因此胚芽不能生长
C.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下部向光弯曲,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上运输
D.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下部向光
10.(温州中考题)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其他饲养条件相同,观察一周,则会看到哪号玻璃缸中的蝌蚪发育最快 ( )
A.1号 B.2号
C.3号 D.一样快
11.(丽水中考题)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很多初中生在晚上l0时甚至11时之后才入睡。专家认为学生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l0时之间,并睡足9小时,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因为人体在晚上能旺盛地分泌 (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雄性激素 D.生长激素
12.(湖州中考题)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以研究甲状腺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注:实验装置足于维持实验过程中小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装置放在适宜的恒温环境中。
步骤l:将一定数量的性别、数目、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和B。
步骤2:A组小鼠饲喂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
步骤3: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
步骤4:两组小鼠分别放人甲、乙两装置(如图)中,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记录两装置中液滴移动情况。
(1)实验方案中对装置的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加以改正。 。
(2)选用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并随机均分为两组的目的是 。
(3)若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则甲装置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 (填“大于”或“小于”)乙装置。
(4)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动物呼吸作用吸收 ,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广口瓶内气压下降。
13.(金华中考题)小军在家烧开水,水沸腾后在倒开水时不小心碰到了水壶盖,立即不由自主地缩回了手。整个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作出的应答性反应,称为 。参与完成这种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括下图所示的五个环节,其中[3]是 ,它位于脊髓的灰质内。
14.(湖州中考题)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其中分布着神经和血管。下面是关于胰腺分泌的胰液如何调节的问题进行的探究实验:取若干只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两只,其中A、B、C三组小鼠各饥饿两天。
实验一:用电刺激A组小鼠支配胰腺的神经,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不用电刺激,A组小鼠不分泌胰液。
实验二:切断B、C两组小鼠支配胰腺的神经,在B组小鼠的小肠上端注入取自于D组小鼠胃中的稀盐酸,B组小鼠分泌胰液。直接向C组小鼠的静脉中注入取自于D组小鼠胃中的稀盐酸,C组小鼠不分泌胰液。
实验三:剪取D组小鼠的小肠,刮取黏膜并用稀盐酸浸泡,将浸出液中和过滤后注入C组小鼠的静脉中,C组小鼠分泌胰液。21世纪教育网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实验一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二中切断神经的目的是 。
(3)通过实验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 。
2.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范例探究
【范例1】(浙江中考题)为研究某种蟋蟀鸣唱行为与光照时间的关系,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进行全天24小时光照,共持续12天。
步骤二:从第l3天开始,每天先给予12小时(0~12时)光照,再进行l2小时(12~24时)黑暗处理,这样的操作持续了18天。观察并记录蟋蟀每天的鸣唱,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每条横线的时间跨度为24小时,横线上的黑色部分表示蟋蟀在鸣唱。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每天先给予12小时光照,再进行12小时黑暗处理”的实验条件下,蟋蟀的鸣唱主要出现在 (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
(2)与“每天先给予12小时光照,再进行12小时黑暗处理”相比,在“24小时光照”的实验条件下,蟋蟀的鸣唱出现什么变化 。
【研析】蟋蟀的鸣叫行为受到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最初蟋蟀的鸣叫主要集中在黑夜(自然情况下蟋蟀的鸣叫行为通常出现在黑夜,白天只有零散的鸣叫现象),随着实验的进行,人为地将蟋蟀置于24小时光照,并共持续l2天的实验条件下,打破了蟋蟀原先的节律性行为。当从第l3天开始每天先给予l2小时(0~12时)光照再进行12小时(12~24时)黑暗处理,并将这样的操作持续18天。蟋蟀的鸣叫逐渐又恢复原先的节律性行为(即主要集中在黑暗中鸣叫),当然这个过程是逐步变化和调整的,即出现鸣唱的时刻呈现规律性的后移。答案:(1)黑暗(2)不再集中在黑暗鸣唱,光照下出现鸣唱的时间增加了(或:光照下出现鸣唱的时间增加了)
【范例2】下列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C.②③④ D.①②③21世纪教育网
【研析】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两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不需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动物的本能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题干中的婴儿吸奶、蜜蜂筑巢、蜘蛛结网都是先天性行为。而海狮的表演并不是生来就行的,属于后天性行为,是在海狮成长过程中(驯兽员的训练下),通过生活体验和学习逐渐形成的。
【范例3】(南通中考题)请将下列动物的行为与相应的表现用直线连接起来。
觅食行为 麇鹿争斗
争斗行为 蜜蜂采蜜
防御行为 织布鸟筑巢
繁殖行为 壁虎断尾
【研析】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繁殖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可以将动物的行为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和繁殖行为等。麋鹿争斗很显然属于争斗行为(如为了获得配偶而争斗);蜜蜂专营社会性生活,蜜蜂的采蜜属于觅食行为,有助于整个蜜蜂社群的生存;很多鸟类会进行筑巢行为,为哺育后代做好准备工作,因此织布鸟的筑巢行为属于繁殖行为;壁虎在遇到敌害时会巧妙地弄断尾巴,从而顺利地逃脱,因此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有利于壁虎的生存。
【答案】
觅食行为——蜜蜂采蜜
争斗行为…一一麇鹿争斗
防御行为——壁虎断尾
繁殖行为——织布鸟筑巢
达标训练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总体有利于21世纪教育网(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
A.候鸟季节性的迁徙行为和激素有关
B.飞蛾向光飞行是经学习而来的
C.瞳孔的放大和缩小可以由意识控制
D.婴儿的走路是先天本能行为
3.(宜昌中考题)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是为了控制蛾蝶类害虫的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21世纪教育网( )
A.通讯 B.摄食
C.运动 D.产卵
4.下列各项神经活动中,不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21世纪教育网 ( )
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
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就会眨眼睛
C.学生听到铃声,就进入教室
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
5.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而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中,以激素调节为主的是 ( )
A.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
B.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
C.闻到辣椒味,打喷嚏
D.摘除睾丸的公鸡不再啼鸣。鸡冠萎缩
6.下列激素中,控制公鸡报晓习性的激素是 ( )
A.甲状腺激素 B.雄激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7.下列行为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
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食物人口,分泌唾液
C.针刺手指,立即缩回
D.悲惨的故事催人泪下
8.(杭州中考题)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种行为是 ( )
A.先天性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B.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C.后天学习行为,靠学习得来的
D.后天学习行为,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9.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①鸟类筑巢、产卵、迁徙;②飞蛾扑火;③马戏团动物的表演;④幼兽模仿母兽的动作;⑤公鸡报晓。
10.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实验人员在刚孵化出的小鸭(它们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周围放置一个大气球,经过若干天,发现小鸭会模仿和跟随飘荡的气球,而不会去模仿和跟随它们自己的母亲。小鸭的这种行为属 (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行为。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假设 。为了验证假设,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刚孵出的小鸭一睁开眼睛,你立即出现在它的面前经过一段时间后,小鸭会模仿和跟随在你的后面吗 (填“会”或“不会”)。
11.影响生物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因素就与生物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沙漠中的抬尾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这一行为与 相适应。
冲刺重高21世纪教育网
1.冬天,北方海域的鱼类游到南方海域,这是对下列哪一环境因素的适应 ( )
A.昼夜的周期性变化
B.季节的周期性变化
C.阳光
D.引力
2.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强光刺激瞬间闭眼
B.沸水烫手,立即收回
C.铃声响,学生进教室
D.婴儿出生即会吃奶
3.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斑鸠,单独饲养;(2)雌斑鸠与雄斑鸠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斑鸠与雄斑鸠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在孵卵;第(2)组在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在孵卵;第(3)组中,第8天开始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 ) 21世纪教育网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斑鸠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斑鸠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4.下列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警犬追捕逃犯 B.猴子演戏
C.鹦鹉说话 D.老鼠打洞
5.(宁波中考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涵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6.下图是一幅竹节虫的形态图,识图并填写有关内容:
(1)竹节虫的形态像竹枝,这种现象叫 ;
(2)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可以使 不容易发现它,这有利于 ;
(3)竹节虫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21世纪教育网
7.关于青蛙的体色变化,有以下实验:
(Ⅰ)普通的暗色蛙放到明亮处,蛙的肤色变亮,再放到暗处,肤色变暗。
(Ⅱ)在明亮处,此蛙的体色随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逐渐变暗,但不久后又恢复亮色。
(Ⅲ)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均保持原来的暗色。
(Ⅳ)切除垂体,把此蛙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均保持亮色。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
(1)青蛙随环境明暗变化而发生体色变化,在科学上称为 。
(2)由实验(Ⅰ)和实验(Ⅲ)说明什么问题
(3)由实验(Ⅱ)和实验(Ⅳ)说明什么问题
8.(绍兴中考题)为做好人类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部要求各地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上述措施属于 。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除了体温有所升高外,没有出现其他症状。从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分析,体温升高是由于 所致,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中。
9.下图是人缩手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
(1)感知高温物体的( ) ;
(2)获得的信息由( ) 传到脊髓中的( ) ;
(3)信息处理后的人,指令由( ) 传递到( ) ,做出反应,手便缩回;
(4)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们,也会托住遇到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此时是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这说明大脑是 神经中枢,它能控制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10.根据下图填空:
(1)[1] 将冲动传向[ ] ,冲动沿[ ] 从细胞传出。
(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A] 和[B] 组成[F] ,[C] 和[D] 组成
[E] 。
21世纪教育网
11.(嘉兴中考题)有一位科学家进行了以下试验: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内,每隔30分钟检测该动物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食用葡萄糖后的时间(分钟)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的浓度(毫克/毫升) 0.85 1.25 1.15 1.0 0.95 0.90 0.9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血糖浓度随食用葡萄糖后时间变化的曲线。
(2)食用葡萄糖30分钟以后,血液中血糖浓度即开始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 分泌增加,使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在肝脏或肌肉中,从而稳定血糖浓度在 左右。
答案
1.激素和神经的调节
二、达标训练
1.D 2.C 3.B 4.A 5.A 6.A 7.C 8.D 9.(1)感受器(2)骨骼肌(或肌肉) 10.(1)条件(2)浅 11.(1)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2)浸泡过的种子种皮松软,有利于种子的萌发(3)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l2.(1)甲状腺(2)生长发育缓慢(3)睾丸;第二性征消失。 l3.乙
二、冲刺重高
1.D 2.B 3.D 4.A 5.A 6.C 7.A 8.D 9.D l0.A 11.D l2.(1)将乙装置中的清水改成氢氧化钠溶液(2)控制变量,减少误差。(3)大于(4)氧气 l3.反射;神经中枢 14.(1)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2)排除神经对胰腺分泌的调节(3)胃内的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产生某种分泌物,这种分泌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至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二、达标训练
1.D 2.A 3.A 4.B 5.D 6.B 7.D 8.B 9.①②⑤;③④ 10.后天学习;小鸭会把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大)物体当成自己的母亲(表达出“小鸭会模仿跟随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大)物体”这层意思也可);会 11.干旱缺水环境
三、冲刺重高
1.B 2.C 3.C 4.D 5.D 6.(1)拟态(2)天敌;生存(3)先天性 7.(1)保护色(2)体色变化与眼睛感受光刺激有关(3)体色变化与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密切相关 8.控制传染源;产热多于散热;脑干 9.(1)A热觉感受器(2)B传入神经元;C神经中枢(3)D传出神经元;E效应器(4)高级;脊髓 10.(1)树突;[2]胞体;[3]轴突(2)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 11.(1)略(2)胰岛素;0.90毫克/毫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6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