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七下1.1邓稼先课件(教案、素材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七下1.1邓稼先课件(教案、素材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8 10:23:55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语文七下1.1《邓稼先》教案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鲜为人知(  ) 鞠躬尽瘁(  ) 筹划(  )
妇孺皆知(  ) 锋芒毕露(  ) 殷红(  )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汉字。
yùn
育    仰mù
shǔ
名 zhì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
(2)指小心谨慎,不辞辛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 (  )
(3)每家每户都知道。 (  )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
(5)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
二、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的形式奇特,采用小标题,分为六部分。请你总结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A.用文段的中心句;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C.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局部探究
1.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或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思考邓稼先“奇”在何处。
2.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百年来的历史?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第四部分最后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四、推荐阅读
欣赏《中国男儿》原始版本,然后写下你的阅读感触。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
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感触: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xiǎn cuì chóu rú lù yān
2.孕 慕 署 挚
3.(1)锋芒毕露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家喻户晓 (4)马革裹尸 (5)可歌可泣
二、整体感知
1.示例 六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一、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二、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三、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四、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五、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六、对邓稼先总的评价。
2.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表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底蕴,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三、局部探究
1.(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邓稼先“奇”在他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2)邓稼先“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不求名利,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3)邓稼先“奇”在他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一词写出他投身新中国建设时的急切心情和炽热的赤子之心。(4)邓稼先“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最不要引人注目,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5)邓稼先“奇”在“文革”初期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氢弹。他毫无私心,受人信任。
2.先概述我国百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而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推荐阅读
略。
课件16张PPT。语文人民教育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1 《邓稼先》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4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1 邓稼先读准字音。
元勋(xūn) 奠基(diàn) 挚友(zhì)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彷徨(huánɡ)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截)然不同 chóu(筹)划
yùn(孕)育 妇rú(孺)皆知
马革ɡuǒ(裹)尸 家yù(喻)户晓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他传”,作者是杨振宁,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杨振宁,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
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奇丈夫!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说说“奇丈夫”邓稼先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品品“奇文”《邓稼先》【评析语句】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着眼大手笔】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永远的丰碑——邓稼先以“邓稼先(《邓稼先》)给我的启示”为主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针对内容或写法都可以。 【体验反思】课件14张PPT。语文人民教育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1 《邓稼先》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4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1 邓稼先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 的邓稼先1.结合历史背景引出邓稼先;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3.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及奉献精神;
4.作者的情感;
5.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6.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悼念。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理解内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作者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对“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两句话怎样理解?
结尾处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深入探究】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我不能走” 本文不仅在内容上较之一般的传记高出一筹,语言上也毫不逊色,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同学们试试看,能否有所发现。
以“我最喜欢……句,因为它……”的形式在组内交流。【品味语言】1.手法的运用。
(1)对比。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2)引用。第二部分中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五部分对《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的引用。(3)排比。第一部分中对1898年列强侵华罪行的陈述,“强占”“租借”的反复出现。运用写作手法的作用是: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多变的句式。
(1)句式十分整齐。第一部分中列举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部分第三段等。(2)长短句交错使用。第三部分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长句有气势,读来朗朗上口,短句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3.文章无华丽辞藻,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感情。
第四部分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震荡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五部分第二、三段两句询问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作业设计:
1.尝试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2.收集其他“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选择一人,请参照课文为他写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