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3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3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09 16:52:25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学习目标  1. 了解鲁晓夫改革的基本概况。
  2.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知识梳理经济政治斯大林模式经济政治多党制1991  1. 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粮食问题迫在眉睫。对此,下列哪一人物最先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同步训练C    2. 张建华在《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
A. 最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 没能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C. 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拥护者
D. 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训练B    3. 为了搞一个名人传记,小明收集了很多图片。他想为其中一幅《赫鲁晓夫》的图片配上一些说明性的文字,你认为下列哪一句不合适?(  )
A.锐意改革,值得肯定
B.随心所欲,独断专行
C.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D.有反复实践、稳步前进的品质※同步训练D    4. 明明想搞一个“成功改革图片展”,他多方搜集资料,你认为他搜集的下列哪一人物不属于成功的改革家?(  )
A. 商鞅         B. 明治天皇
C. 富兰克林·罗斯福    D. 戈尔巴乔夫D※同步训练  5. 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 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同步训练C 6. 2016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
C. 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 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同步训练C  7.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这段材料反映了苏联(   )
A. 国家名称的变化
B. 社会性质的变化
C. 疆域范围的变化
D. 执政政党的变化※同步训练B   8. “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的改革有不同的特点,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封建经济发展②新经济政策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③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同步训练D  9. 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的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造成破坏    B.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 苏联解体导致社会混乱  D. 赫鲁晓夫改革导致混乱※同步训练B 10.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 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
C.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同步训练A 11. 1991年8月19日星期一清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社长唐修哲把全体记者从睡梦中叫醒,开“飞行集会”。新华社总社从北京来长途电话告知,苏联发生政变。“苏联发生政变”的初衷是(   )
A. 挽救联盟,避免解体
B. 篡夺政权,个人独裁
C. 制造事端,加速分裂
D. 全民动员,抗击侵略※同步训练A  12. “这个秃脑门的俄罗斯人……1991年8月19日,他被左派软禁,四个月后又被右派逼迫辞去总统之位。在叶利钦粗壮的阴影里,他捧着苏联的骨灰盒默默走进了幕后。”材料中“苏联的骨灰盒”指的是(  )
A.苏联解体      B.轴心国集团解体
C.俄罗斯脱离苏联   D.苏联变成多党执政※同步训练A   13. “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苏联※同步训练D   14. “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诗歌景观有着诸多深刻的历史原因。这一代人目击了……苏联、东欧的剧变和全球冷战结束。它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个人精神成长史的巨大背景。”材料中苏联发生“剧变”在哪一年?(   )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同步训练D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并且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斯大林死后,人心思变。
材料二 以下是1951—1965年苏联的粮食平均年产量和收购表。
(1)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旗。他是于哪一年开始改革的?
(2)从材料二分析,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分析其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
※同步训练1953年。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原因: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6. 《苏联的最后一年》一书是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的。书中主要讲述了1991年“八一九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事件的总结和反思。
【书中内容】
第三章:8月事件的幕后背景……
1991年8月18日的福罗斯和莫斯科
对“八一九事件”的评价……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损失
【问题探究】
(1)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同步训练“八一九事件”。几位苏联领导人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并造成国内政治腐败,经济大幅滑坡,民族矛盾公开尖锐化,政局混乱,苏联解体趋势加强。(2)有人说,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不会解体。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情感体验】
(3)作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请你叙述出来。
(4)苏联解体对我们具有怎样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同步训练不正确。“八一九事件”是苏联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的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抬头、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意思相近即可)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言之有理即可)  1. (2016菏泽)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
A.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 大规模开垦荒地
C. 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
D. 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真题演练A    2. (2016荆州)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 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B. 重点发展重工业
C.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真题演练 D   3. (2016成都)“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与该材料描述的历史进程相符合的国家是(   )
A. 苏俄  B. 苏联  C. 独联体  D. 俄罗斯※真题演练 B     课件7张PPT。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 关于赫鲁晓夫的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953年,列宁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B. 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
C. 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经济体制
D. 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正确的 C   2. 历史漫画是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下面漫画中的人物应是( )
A. 斯大林 B. 戈尔巴乔夫
C. 叶利钦 D. 赫鲁晓夫B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的主要表现有(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A  4. “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这句话描述的是(   )
A. 美国的崛起
B. 印度的重建
C. 德国的分合
D. 苏联的兴衰D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1)材料中改革“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统治危机”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中改革“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 
(3)请举出材料中“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的实例。
(4)你认为我国在改革中应该注意什么?
20世纪80年代,中苏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结果苏联解体了,中国却经济发展、政局稳定,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课件20张PPT。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习目标  1. 以匈牙利改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2. 了解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以及东欧剧变的基本史实。※知识梳理社会主义民主农业价格税收工业苏联社会制度一分为五一分为二统一社会  1. 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 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
C. 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D. 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
※同步训练B    2. 1987年10月,卡达尔来华访问。邓小平与他会晤,向他提出忠告:不要照搬西方的做法,不要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不要丢掉自己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卡达尔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内容有(   )
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②健全法制③实行多党制④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同步训练A    3. 1989年11月9日晚9时,民主德国的……人们像潮水涌入西柏林,与等在隔离墙另一侧的西德人拥抱在一起。当晚,正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接到了助手从德国打来的电话:“总理先生,此时此刻,柏林墙正在倒塌。”这一事件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冷战开始   D.两极格局形成※同步训练A    4. 读史使人明智。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抵制
D. 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B  ※同步训练  5.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 波兰    B. 捷克斯洛伐克
C. 匈牙利   D. 罗马尼亚
6. 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进行改革,又被苏联镇压的国家是(   )
A. 波兰 B. 罗马尼亚 C. 南斯拉夫  D. 捷克斯洛伐克
※同步训练CD   7. 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导致东欧剧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
B. 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
C. 西方国家的诱哄拉拢
D. “八一九事件”的影响※同步训练D    8. 在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但有一个国家却在这次剧变中得到了统一。它是(   )
A. 德国    B. 匈牙利  C. 奥地利    D. 波兰
9. 如果你现在去欧洲旅游,你不可能到达的国家是 (   )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捷克斯洛伐克
※同步训练A  D  10.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出现了雪崩式的政治变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A. 经济困难,社会危机严重
B.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 改革遭到了苏联的镇压
D.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同步训练C  11. 如果把“赫鲁晓夫改革”“布拉格之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八一九事件”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A.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D.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训练C   12.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经济危机,有的东欧国家虽然开始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
C. 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
D.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同步训练D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材料二 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自邓小平同志1988年5月18日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的谈话※同步训练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说一说:邓小平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吸取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历史重任。想一想,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深刻启示?
未能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走适合本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西方对东欧实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匈牙利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追根溯源】
材料一 1956年10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街头,
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大群人聚集在街头。其中的一
些人用绳索套住斯大林的雕像,一声呐喊,巨大的雕
像就应声倒地。只见雕像的头部与身体部分断开,雕
像的身体部分也碎成了几段。(见右图)
(1)斯大林雕像竖立在布达佩斯的街头,这说明了什么
?布达佩斯的市民们把斯大林的雕像推倒在地,这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同步训练匈牙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照搬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匈牙利人民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锐意改革】
材料二 匈牙利的改革结出了累累硕果……正是这一切,使得西方记者们称它为“消费者的天堂”。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马尔凯尔说:“我们终于看到,匈牙利与众不同,社会主义是个可以很好发挥作用的制度。”
(2)匈牙利改革与苏联相比,有哪些“与众不同”?(列举两点即可)匈牙利改革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同步训练举例: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调整国民经济比例,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进行工业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等。(任答两点即可)作用:这些改革措施,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基础。【经验教训】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3)匈牙利改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4)材料一、二、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同步训练依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导致东欧国家被迫改革,因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最终失败。  1. (2016北京)关于东欧剧变的实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 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B. 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 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真题演练B     2. (2016东营)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所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A. 东欧剧变
B. 华约建立
C. 美苏争霸
D. 苏联解体※真题演练 A    课件5张PPT。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 引发下图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   B. 东欧剧变
C. 苏联的“八一九事件”     D. 苏联解体 B A  3.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  4. 二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动荡。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东欧剧变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赫鲁晓夫改革   ④匈牙利改革
A. ③④②①    B. ①④②③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②④A课件22张PPT。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学习目标  1. 以印度为例,了解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2. 掌握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所做的斗争。※知识梳理1947印巴分治韩国新加坡纳赛尔埃及19601990社会主义1999  1. “让全国在烈火中燃烧吧!我们决不会放弃祖国的一寸土地!”这位为自己祖国的独立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人(甘地)怎么也不会想到,“自由印度”的诞生竟要以国家的分裂为代价。材料中“国家分裂”的依据是(   )
A. 宗教信仰
B. 民族分布
C. 贫富差距
D. 水土资源※同步训练A    2. 如果将“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则这个主题应是(    )
A.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资产阶级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改革与革命※同步训练A   3. “心中的非洲很美丽,人与动物和谐生长……这几年非洲的一切,让人挂牵,孩子在挨饿,男人在交战……心中的非洲已太遥远,心中的非洲充满蹂躏……”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二战之后,非洲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该浪潮首先在哪里出现?(   )
A. 南非    B. 东非
C. 北非    D. 西非※同步训练C    4. 1956年,纳赛尔宣布:“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纳赛尔指的是(   )
A. 埃及实现真正的独立
B. 古巴革命取得成功
C.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D. 英国实行印巴分治C  ※同步训练  5.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同步训练D 6.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八)班的小明同学围绕“印度的独立和振兴”这一主题所制作的学习卡片。卡片内容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
A. 独立时间    B. 斗争对象
C. 领导人     D. 发展状况※同步训练C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非拉各国维护民族主权的斗争中,收回运河主权的国家有 (   )
①埃及②印度③巴拿马④古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8. 1960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该宣言通过时,仍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或地区是(  )
A. 巴基斯坦  B. 埃及  C. 古巴  D. 纳米比亚※同步训练A  D  9. “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陆。”这块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赢得独立是在(  )
A. 新航路开辟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
D.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同步训练D  10. 1952年,埃及爆发了“七月革命”。其任务是(  )
A. 赶跑外国侵略者
B. 推翻君主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 反帝反封建
D. 夺取运河的控制权※同步训练C   11. 70年前,英属印度以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代价获得独立……在当时引发了剧烈的动荡,其后果一直影响至今。这反映了(   )
A. 英国殖民者尊重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
B. 根据宗教信仰不同,分别组成两个国家,有利于和平
C. 英国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D. 英国殖民者按照印度教和穆斯林上层的要求采取“印巴分治”※同步训练C    12. 下面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图片展所准备的一组图片,其中能入选的有(    )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同步训练B    13. 小明整理了一组图片(如下)。请你为这组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冷战的历程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D.亚非拉的奋起※同步训练D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努力发展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印度已经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由于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宗教矛盾复杂及周边局势紧张等因素,印度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摘自《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印度计划委员会认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正在由资本资源转向知识资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近几年来,在知识经济战略的指导下,印度软件服务业和制药业异军突起。在知识经济的服务出口方面,印度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一支庞大的讲英语的科技和专业人员队伍,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结构的年轻化趋势等。
——摘自蔡恩泽《印度经济与中国“背道而驰”》※同步训练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说印度独立后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2)材料一所说的印度面临的“周边局势紧张”主要是指什么?请简述其产生的历史根源。
(3)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科技领域成就卓著。印巴冲突。主要是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所带来的领土之争,还有民族、宗教纠纷等。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走特色发展道路;与时俱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言之有理即可)
15. 非洲曾一度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独立运动改变了它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苦难历史】
材料一
(1)右图展示的是一种殖民灾难。这种灾难最早可以追
溯到什么时候?
【民族解放】
※同步训练新航路开辟后。(2)上述表格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民族运动蓬勃发展并基本取得独立?
【国际影响】
(3)有人认为非洲的独立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意义重大。你认同这句话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同步训练“非洲独立年”。经过二战的打击,帝国主义的势力进一步削弱;非洲民族、民主意识逐渐增强;20世纪50年代亚洲和北非独立运动的胜利起了鼓舞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认同。独立运动使整个非洲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运动中诞生了众多非洲独立国家,奠定了非洲的政治版图;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众多的非洲独立国家形成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 (2016昆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下列属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是(   )
A. 纳米比亚独立     B. 古巴革命
C. 埃及独立运动     D.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真题演练D     2. (2016黔东南)非洲500年的屈辱、500年的抗争都在1990年尘埃落定。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
A. 纳米比亚独立
B. 非洲独立年
C. 埃及独立
D. 印度独立※真题演练 A    3. (2016镇江)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曾说:“目睹一面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1999年,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拔掉了这面“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上的外国国旗,结束了屈辱的历史。被拔掉的这面外国国旗是(    )
A. 英国国旗    B. 法国国旗
C. 西班牙国旗   D. 美国国旗※真题演练 D    课件7张PPT。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1.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殖民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
A. 埃及独立
B. 阿尔及利亚独立
C. “非洲独立年”出现
D. 纳米比亚独立 D   2. 非洲在近现代历史上饱受西方的殖民侵略,但非洲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下列选项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的是(   )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C.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D.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B  3. 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带领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独立的领导人是(   )
A. 华盛顿     B. 章西女王
C. 玻利瓦尔    D. 尼赫鲁D  4. 运河是水路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具有不可取代的战略地位。经过长期斗争,巴拿马人民最终从哪个国家手里收复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A  5. “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拉丁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是(   )
A. 巴拿马    B. 埃及
C. 古巴     D. 朝鲜C  6. 某同学从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史中提炼出下列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
A.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亚非拉的奋起D课件17张PPT。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学习目标  1. 了解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2. 分析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识梳理1948以色列1973石油以色列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巴以冲突  1. 有人说“委任统治”这种制度对殖民地来说只不过是“才离狼窝,又入虎口”。一战后获得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日本※同步训练C    2. 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长期存在且不断激化,社会长期动荡,问题错综复杂。据此判断,该地区是(    )
A. 巴拿马      B. 中东地区
C. 阿富汗      D. 巴尔干半岛※同步训练B   3. 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②以色列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③宗教矛盾④民族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同步训练D    4.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20世纪7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这段话是针对(   )
A.中东地区的矛盾和战争
B.东欧剧变
C.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D.欧洲的联合A  ※同步训练  5. 右图是一幅漫画《飞不动》。鸽子和橄榄枝象征着中东的和平,然而这只“和平鸽”却“飞不动”了。该漫画所寓含的“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国干预
B. 民族矛盾
C. 宗教矛盾
D. 领土争夺※同步训练A 6. 二战后,中东地区多次发生战争,长期动荡不安,令世人关注。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关键是(   )
A. 恐怖组织
B. 印巴冲突
C. 巴以冲突
D. 大国争夺※同步训练C    7. 2016年1月,《上海证券报》消息:中国将支持埃及开发苏伊士运河走廊等重大项目。回顾历史,埃及人民最终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与哪次中东战争有关?(   )
A. 第一次中东战争
B. 第二次中东战争
C. 第三次中东战争
D. 第四次中东战争
※同步训练B   8. 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宣告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   )
A. 宗教信仰的不同   B. 大国势力的插手
C. 石油资源的争夺   D. 领土划分的纠纷※同步训练A  9.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的历史图片展。以下材料中不该选用的是(   )
A. 阿拉法特的照片
B. 《中东战争示意图》
C. 《巴勒斯坦地区图》
D. 《印巴分治的前因后果》※同步训练D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成立以色列国。此后,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之间多次进行战争,史称中东战争。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该材料叙述的内容中不包含(   )
A. 印巴分治
B. 列强争夺中东地区的原因
C. 中东战争
D. 以色列建国※同步训练A   11.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后哪一地区的动荡不安?
(2)根据上述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地区的和平进程的特点?
(3)你觉得作为巴以之外的第三国,应该如何有效推进这一地区的和平进程,尽快实现和平?
※同步训练巴勒斯坦地区。(或中东地区)曲折反复,步履艰难。呼吁和平解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抵制大国干预等。(言之有理即可)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年来,巴以冲突共导致大约8 9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巴勒斯坦人。近20年来,以色列军队共打死包括1 537名儿童在内的7 398名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在这一期间共打死1 483名以色列人,其中包括139名儿童。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面对不断升级的巴以冲突,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以及阿拉伯各方纷纷要求巴以双方实行停火。美国因担心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受损,开始积极介入,加大对巴以问题的斡旋力度。尽管国际社会一直敦促巴以尽快恢复和谈,但由于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和东耶路撒冷等关键问题上分歧难解,和谈一直未能实现。
——摘自新华网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请你简单地介绍一下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
(2)中东地区虽出现过和平的曙光,但和平进程却是波折不断。结合材料二,你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领土的争夺;水资源的争夺;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
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和东耶路撒冷等关键问题上分歧难解。  1. (2016荆州)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其导火线是(   )
A. 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B. 纳米比亚独立
C. 犹太人以色列国建立
D. 埃及宣布独立※真题演练C     2. (2016无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错综复杂,最关键的是(   )
A. 巴以冲突
B. 争夺石油
C. 争夺水资源
D. 宗教冲突※真题演练 A    课件6张PPT。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1. 《和平之歌》是一首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传唱的以色列歌曲。拉宾遇刺时口袋里面装着这首歌的歌词。歌词充满了对_________中失去生命的人们的眷念与同情,洋溢着对和平的憧憬与向往。(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巴以冲突
C. 朝鲜战争        D. 越南战争 B   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巴以冲突持续、美国入侵伊拉克、叙利亚内战、极端势力崛起……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外部因素是(  )
A. 民族矛盾     B. 大国干涉
C. 宗教冲突     D. 领土争端B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地区局势的是(   )
A. 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B. 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C. 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D. 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反复C  4. 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使中东地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该地区位于图中的(   )B  5. 巴勒斯坦人用“人肉炸弹”在以色列超市、公共汽车制造爆炸案;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进行残酷报复。造成双方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因素有(   )
①宗教信仰不同②民族矛盾③争夺领导国地位④领土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C课件26张PPT。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学习目标  1. 掌握杜鲁门主义等冷战政策,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 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知识梳理美国苏联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冷战  1. 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
A. 封锁与遏制
B. 稳定资本主义
C. 遏制社会主义
D. 直接发动战争※同步训练D    2. “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之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这是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一句话。下列事件能够反映“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的是(   )
A. 巩固战时同盟
B. 实行冷战
C. 成立欧盟
D. 发动越南战争※同步训练B   3.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他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说明(    )
A. 美国有能力让全世界都执行美国的制度
B.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C. 美国要求按照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D. 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同步训练B    4. 1947年,为帮助西欧摆脱经济动荡的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强调:“我们的帮助应该首先通过经济和财政援助的途径。”结合右图可知,美国的经济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西欧,以“遏制”共产主义
B.扩大海外商品市场
C.向西欧、日本输出新技术
D.推动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A  ※同步训练  5. 2016年6月16日,美国、波兰及乌克兰等24个北约成员国及伙伴国陆续在波兰举行代号为“蟒蛇2016”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当年北约成立的目的是(   )
A. 建立西方集体防御体系,对抗苏联
B.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 对抗华约,防止社会主义国家的侵略
D. 帮助欧洲复兴经济※同步训练A 6. 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苏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对以上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事件背景——美苏争霸
B. 事件名称——古巴导弹危机
C. 事件结果——危机平息
D. 事件影响——美苏和平相处※同步训练D    7. 2016年2月,当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开声称,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已滑向“新冷战”时,全世界不禁心头一颤。下列有关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②《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冷战的开始③敌对双方是根据国家社会性质来划分的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同步训练D   8. 下列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 两极格局瓦解     B. 世界格局多极化
C. 美苏两极对峙     D. 欧洲国家一体化※同步训练C  9. 某事件之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材料中的“某事件”指的是(   )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雅尔塔会议    D. 阿富汗撤军事件※同步训练B   10. 肯尼迪认为:“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做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北约的建立    B.赫鲁晓夫改革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同步训练C    11. 20世纪,世界形成了几对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如一战时的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二战时的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形成的是(   )
A. 北约与华约
B. 北约与欧盟
C. 欧盟与华约
D. 欧洲共同体与国际联盟※同步训练A    12. 以下是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杜鲁门主义的登场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组织的成立※同步训练C    13. 史料的解读是运用史料的重要基础。下表为美国、苏联的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对下表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美苏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B.苏联取得与美国平等的地位
C.美国军费开支总是多于苏联
D.美苏争霸中美国始终处于攻势
※同步训练A    14. 在30余年的美苏争霸过程中,美苏互有攻守,各有得失。从美苏争霸的过程可以看出,决定霸权地位的最关键因素是(   )
A. 军事实力     B. 科学技术
C. 综合国力     D. 战略决策
※同步训练C    15. 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选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两极格局形成②冷战开始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④苏联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同步训练C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细亚经济》(2015年2月)12日的文章说,对于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中俄均表达忧虑和反对。一些分析人士担忧,照此下去恐形成韩美日方阵VS朝中俄方阵的“新型冷战模式”。
材料二 中美关系实质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2013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加州庄园会晤达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那就是互不冲突、互利共赢。
——李克强
(1)材料一中冷战最初的含义是指什么?
※同步训练采用除战争外的一切手段来“遏制”共产主义。 
(2)新中国建立后,美国一直对中国持孤立和敌对态度。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哪一历史事件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坚冰?在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及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中,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3)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你认为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能给两国和世界带来什么积极意义?
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
能给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等。(言之有理即可)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摘自丘吉尔1946年在富尔顿的演讲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摘自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同步训练“铁幕”演说。成为美苏冷战即将开始的信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杜鲁门政府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3)这三段材料反映了美国二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4)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冷战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 (2016达州)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最先发出了冷战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亚斯特……”该“信号”被称为(    )
A. 杜鲁门主义
B. 欧洲复兴计划
C. “铁幕”演说
D. 慕尼黑阴谋※真题演练C     2. (2016成都)关于马歇尔计划,时任美国总统特别顾问的克利福德曾说过,“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推行该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
A. 经济援助    B. 称霸世界
C. 造福各国    D. 追求互利※真题演练 B    3. (2016苏州)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的是(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推行杜鲁门主义   D.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真题演练 A     4. (2016淮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渗入”。他提出的一系列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下列所述与这一系列纲领和政策不相符的是(   )
A. “遏制”共产主义
B. 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C. 干涉别国内政
D.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真题演练 D      课件9张PPT。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1. 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作出的反应是(   )
A. 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 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 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 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 C   2. 二战后,为“遏制”共产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种敌对行动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B. 欧盟成立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东欧剧变C  3. 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几乎每十年在每个国家、每个领域都有突出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下列图片能够反映20世纪60年代的“争霸的时代”这一主题的一项是(  )
A  4. 1946年,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丘吉尔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这里,斯大林批评的是(  )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北约的建立A  5. 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核战狂人》中,将美国和苏联领导人塑造成极为愚蠢的人。正是他们的不合理政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受到核战争的威胁。这部电影的拍摄背景应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冷战的进行      D. 苏联解体C  6. 右图漫画反映的是(   )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北约的建立
D. 欧洲联盟的建立A7.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A:萨拉热窝事件;
B:诺曼底登陆;
C: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材料二 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这也把冷战推向高潮……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力量不断增强……
(2)材料二中的“冷战”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两极格局的形成与二战中的哪次会议有关?
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出台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等。
雅尔塔会议。课件22张PPT。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习目标  1. 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2. 掌握科索沃战争的基本概况,了解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利影响与冲击。※知识梳理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1999北约南斯拉夫南联盟联合国  1.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的许可之下,对伊拉克宣战……”这些事件充分说明了(   )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C. 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之一
D. 和平与发展不可兼得※同步训练C    2. 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
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同步训练D   3.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该趋势是(  )
A. 单极化趋势      B. 多极化趋势
C. 两极对峙趋势     D. 全球化趋势※同步训练B    4.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
A. 促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 强化了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C. 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D. 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D  ※同步训练  5. 右边的漫画能够揭示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关系。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一超多强”局面的暂时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的奋起※同步训练A 6.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一次公开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
①美国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②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地位③两极格局仍然存在④俄美两国存在分歧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同步训练A    7. 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21世纪头10年,美国的……‘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人口实力    B.经济实力
C.资源实力    D.军事实力※同步训练B   8.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 地区冲突激烈
C. 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 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步训练D  9.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现在旧的(国际)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并没有结束,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两极格局仍在继续②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暂时“一超多强”的局面仍在继续③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④暂时出现了美国单极世界的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同步训练B   10. 下图所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C.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欧洲走向一体化※同步训练C    11.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欧洲表现是(   )
A. 欧盟实力增强
B. 中国实力增强
C. 日本实力增强
D. 加拿大实力增强※同步训练A    12.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 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训练A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1999年3月,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材料二 至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共同干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被迫终止对南联盟的空袭。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步训练 
(1)两极格局崩溃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一中,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说一说: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苏联解体。称霸世界。
遏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增强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等。(言之有理即可)
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4.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深刻变化,国际格局几经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图片解读】
(1)图一中的事件对世界局势有何重大影响?
(2)图二《高处不胜寒》指的是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但经过20多年的折腾,已疲态尽显。回顾历史,美国为了建立单极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步训练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 
【材料解读】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某国提出来的单极世界并未出现。当然,人类历史上有过单极状态和谋求世界霸权的时期。但是,非法的单边行动常常连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不仅如此,这种行动还成为新的人类悲剧和紧张局势策源地的促成因素。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材料一中的“某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种行动”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证。
(4)材料二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美国。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发动伊拉克战争;导弹袭击苏丹、阿富汗等。(一例即可)
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家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 (2016雅安)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部署到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了(   )
A. 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B. 冷战已经结束
C. 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 国际恐怖主义横行※真题演练A     2. (2016孝感)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权力的转移和扩散出现了。权力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的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
A. 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C. 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真题演练 D    3. (2016岳阳)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右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 恐怖主义
B. 大国霸权主义
C. 民族矛盾
D. 宗教矛盾※真题演练 B     课件9张PPT。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下列最符合题意的一组。(   )
A. 杜鲁门主义、两极格局、和平与发展
B. 马歇尔计划、两极格局、科索沃战争
C. 和平与发展、科索沃战争、导弹防御体系
D. 北约组织、杜鲁门主义、导弹防御体系 C   2. 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的特点是(   )
A. 两极格局
B. 全球化趋势
C. 由政治对峙向经济竞争过渡
D. 多极化趋势D  3. 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它们反映的同一主题是(   )

A.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 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D.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  4.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局面。“多强”的存在与发展,对世界格局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彼此防范,展开新的竞争
B. 无法制约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C. 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多极化
D. 互相竞争,使世界不得安宁C  5. 下面结构示意图所反映的主题是(  )
A. 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 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C6. 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材料二 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三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1500年,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花了99. 4%的时间。然后到1750年,世界人均GDP达到180国际元,花了0.59%的时间。从1750年开始到2000年,世界人均GDP增加了37倍,达到6600国际元,只花了0.01%的时间。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的250年——也就是在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材料四 近代以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欧洲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哪些途径“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
(2)材料二中分别使英国和法国闻名于当时的欧洲的历史事件各指什么?并各举出一个代表人物。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人类“在0. 01%的时间里”创造了“97%的财富”的主要原因。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或史蒂芬孙、哈格里夫斯)。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或孟德斯鸠、卢梭)。科学技术的进步(或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4)概括材料四中美国在20世纪大半时间主导世界的主要原因。
   
(5)指出材料四中“群雄竞起”的含义。
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或罗斯福新政);利用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言之成理即可)
含义: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课件23张PPT。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目标  1. 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及具体表现。
  2. 辩证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知识梳理缓和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跨国公司1995障碍科技水平经济实力  1. “德国生产的欧宝轿车,车身产自德国,轮胎来自比利时,避震器来自意大利,排气管来自瑞典,座椅来自匈牙利,仪表盘来自瑞士。”汽车的零件生产所反映的趋势最早出现于( )
A.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C.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步训练D    2. 下列关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越来越大②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③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④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同步训练B   3. 近年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西班牙、爱尔兰等国遭受信用危机,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全球化(   )
A. 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利
B. 对发展中国家弊大于利
C. 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 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C    4.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有面包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
A. 环境污染    B. 恐怖主义
C. 毒品走私    D. 贫富差距悬殊D  ※同步训练  5. “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但结果还是未能逃脱。”该材料最能说明(   )
A. 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B.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 区域的集团化趋势
D.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同步训练B 6.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中,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中美建交
C.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中日邦交正常化※同步训练A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人民生活在“地球村”里。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革命
B. 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C. 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公正合理的保障机制
D. 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同步训练C   8. 邓小平曾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下列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比较“清醒”的是(   )
A. 经济全球化需要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B. 美国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中国与它势不两立
C.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应该与它结盟
D.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上差异太大,没有合作的可能※同步训练A  9. 右图是与近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中美“轮胎特保案”相关的漫画。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诉诸下列哪一组织?(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约组织
D.欧洲联盟※同步训练B   10. 以下是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的分布表。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认识是(   )
A. 经济全球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失去发展机会
B. 高新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
C. 强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
D. 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同步训练C    11.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的标志是(  )※同步训练D    12. 某校九年级(七)班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据此判断,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
A. 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训练D   13.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请你参加以“全球化利与弊”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回放】
材料一 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6万多家,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
【知识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回答两个方面即可)
※同步训练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回答出两方面即可) 
【联系实际】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问题,请你各列举一例。
【问题探究】
(3)你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我们是否应该抵制经济全球化?
(4)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应如何应对?
便利: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遍及中国许多城市;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言之有理即可)
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不应该。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主动参与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引进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增强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言之有理即可)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中美双方经过14年的谈判,于2000年10月10日以克林顿总统签署美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成为美国法律,从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些年的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精神,努力工作,最终取得了双方满意的结果。有评论说:中美达成“中国入世”的协议,双方都是“赢家”。
材料三 2001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正式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2001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成员国。
※同步训练 
(1)世贸组织成立于何时?它的成立是什么趋势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
1995年1月1日。经济全球化。
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对外贸易中,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或贸易顺差)。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入WTO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  1. (2016宜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其中的“破坏”主要是指(   )
A. 美国利用优势干涉他国内政
B. 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C. 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D.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真题演练B     2. (2016雅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A. 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 完全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C. 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D. 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真题演练 D    3. (2016绵阳)发展中国家组装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   )
A. 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B. 发展中国家并未获益
C. 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D. 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真题演练 A     4. (2016巴中)“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B. 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C.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D. 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真题演练 B     课件6张PPT。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 下图是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世界采购图。此图反映出
(   )
A. 中国的零部件质量最好   B. 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C   2. 以下是美国福特汽车零部件的产地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 )
A. 福特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不利地位
B. 福特公司的全球采购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C. 美国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潮流
D.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D  3. 某同学在写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小论文时,摘录了许多观点。你认为可以用到他论文中的有哪些?
(    )
①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
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一些国家的是硕果,而带给其他国家的则是痛苦
④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抵制经济全球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A  4.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    )
A.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C. 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
D. 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D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在北京举行开业仪式。亚投行的建立,推动了国际贸易的交流与发展。
(1)中国、泰国、印尼等国在忙于筹建“亚投行”的同时,世界的另一头,也门的战火还在继续燃烧。由此可见,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总的特点是什么?
(2)面对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言之有理即可)课件26张PPT。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学习目标  1.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与标志。
  2.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 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知识梳理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信息化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世界经济结构国际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  1. 1973年,第一部手机在美国诞生。经过40余年的发展,手机的功能和性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手机4G时代,实现了手机通话到手机视频的飞跃。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 手机的应用普及
C. 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D. 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同步训练C    2. 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描述了不负责任的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加以修补和培育繁殖,竟然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瞬间变成一片地狱的可怕情景。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B.克隆技术的应用
C.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D.空间技术的应用※同步训练B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A. 美苏争霸的推动
B. 亚非民族独立浪潮的推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同步训练C    4. 远在美国旅游的小明想给在北京的母亲发一份文件。他应选择的最便捷方式是(   )
A.发传真      B.寄挂号信
C.采用邮政快递   D.上网发电子邮件D
  ※同步训练  5.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硕果累累。下列成就中,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同步训练D 6. 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 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 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 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同步训练C    7. “阅读着亲朋的微信,如沐春阳周身温暖。虽然相隔千百里远,感觉彼此就在眼前。”这首歌谣中的“微信”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第四次科技革命※同步训练C   8. 以下是小明梳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空格处应填写(   )※同步训练D  9.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出现的情景,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
A. 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绕世界的考察
B.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C. 1943年,蒋介石乘飞机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
D. 2016年,全国中考阅卷全部采用网上阅卷方式※同步训练B   10.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是这一领域的一些重大成果。表中成果不能表明(   )
A. 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B. 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C. 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D. 世界大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紧密合作、共存共荣※同步训练D   11. 美国前国务卿弗兰克·罗斯曾在美国驻日大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研发反卫星系统(ASAT)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此番言论引发了中国的反对。卫星发射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
A. 原子能     B. 生物工程
C. 计算机     D. 航天技术※同步训练D    12.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电报电话、汽车、飞机、原子弹、电脑、人造卫星等。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科技的进步终将毁灭人类
C.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同步训练B    13. 下表是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此表反映了(   )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越来越快
B.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C.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同步训练D    14. 下图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
A. 原子能技术      B. 生物工程技术
C. 计算机网络技术    D. 航天技术
※同步训练B    15. 某校九年级(五)班的学生为了迎接学校科技节的到来,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请你为下图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展示主题。(   )
A. 交通工具的革新      
B. 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C.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D. 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同步训练B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游记》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他会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他具有顺风耳、千里眼;他能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能够拔下自己的汗毛变成很多个一模一样的自己……
(1)科技的发展,使材料中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请你举例说明一下。
(2)人类的幻想最终变成了现实,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步训练腾云驾雾→飞机;呼风唤雨→人工降雨;顺风耳→无线通信;千里眼→现场直播;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航天飞机;很多个一模一样的自己→克隆技术。幻想有时是科技发展进步的源泉 。 
17.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小明为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做了以下探究,请你也参与进来。
【挖掘历史动力】
材料一 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二战期间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也原本是二战时用于空袭的。
(1)依据材料一说一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除材料所涉及的领域之外,第三次科技革命还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探究发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能、生物工程等领域。
(2)从材料二中科学成果项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生产推广年份的间隔,你会发现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之前的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其发展具备了哪些新特点?
【感悟重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以计算机的应用为例,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步训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生产推广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科学理论和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亦可)一方面,计算机的应用如网络技术能够使人们进行远距离、高速度地信息交流,大大缩短了全球空间距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计算机的应用改善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条件。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应用也对人类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如电子垃圾污染环境,信息泛滥,虚拟社会让人沉迷等。  1. (2016重庆)当今世界,存储检索信息的速度,尤其是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产生上述现象的关键技术是(   )
A. 生物工程技术     B. 原子能技术
C. 计算机网络技术    D. 航空航天技术※真题演练C       2. (2016泰安)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和克隆技术的诞生都得益于(   )
A. 经济全球化      B. 国际经济新秩序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真题演练 D      3. (2016临沂)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这种技术”出现于(   )
A. 启蒙时代    B. 蒸汽时代
C. 电气时代    D. 信息时代※真题演练 D       4. (2016天津)为抢救大自然中的濒危物种并使之得以繁衍,人类首要利用的科技成果是(   )
A. 航天技术     B. 信息技术
C. 克隆技术     D. 电子技术※真题演练 C     课件7张PPT。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1. 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新型产业部门是(   )
A. 铁路运输部门、航空公司
B. IT产业部门、航天工程部门
C. 公路局、电报局
D. 电视机生产厂家、电力公司 B   2.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广泛
D.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D  3. 下面图示反映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结合
C. 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B  4. 如果把“苏联解体”“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确定为一个学习主题,那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动荡与变革
B. 两极下的竞争
C. 和平与发展
D. 两极下的格局C5.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社会,科技改变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的情况下,中国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哪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用史实说明“中国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3)结合材料三中的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列举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两项成果。
蒸汽时代。影响: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领域:生物工程、计算机、航天技术等。成果: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符合题意,答出两项即可)课件18张PPT。第18课 
现代文学与美术※学习目标  了解并掌握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知识梳理德莱赛罗曼·罗兰等待戈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毕加索  1.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蕴藏着一场危机。美国作家德莱塞仿佛嗅到了危机的气味,出版了一本控诉美国社会制度的著作(    )
A. 《哈姆雷特》    B. 《美国的悲剧》
C. 《神曲》      D. 《战争与和平》※同步训练B    2. 以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失败”为主要内容的法国名著是(   )
A. 《美国的悲剧》  
B. 《罗伯斯庇尔》
C. 《约翰·克利斯朵夫》
D. 《等待戈多》※同步训练C    3.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在兴盛了短短的十年后,在60年代就走向沉寂,直到品特获得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才引起人们对荒诞戏剧的反思。下列哪一作品属于荒诞派剧作?(  )
A.《母亲》     B.《约翰·克利斯朵夫》
C.《等待戈多》    D.《静静的顿河》※同步训练C    4.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   )
A. 《静静的顿河》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美国的悲剧》    D. 《约翰·克利斯朵夫》 B
  ※同步训练  5. 有一画派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其绘画风格独特,将人类的梦境、幻觉和生死矛盾等作为绘画的主题。这一画派是(  )
A. 欧美现代派    B. 超现实主义派
C. 抽象派      D. 立体派※同步训练B  6. 《等待戈多》这部剧反映了(   )
A. 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 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
C. 街头流浪汉、残疾人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
D. 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同步训练D    7. 与名画《格尔尼卡》(见右图)所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途岛海战
B. 南京大屠杀
C. 珍珠港事件
D. 慕尼黑阴谋※同步训练B    8.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下列作品与其反映的现实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美国的悲剧》——美国的生活方式
B. 《战争与和平》——世界多极化
C. 《格尔尼卡》——法西斯暴行
D. 《天方夜谭》——古代阿拉伯社会※同步训练B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
B.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C. 毕加索创作了《记忆的永恒》
D. 德莱塞创作了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同步训练C   10. 超现实主义原来是一个文学运动,而后扩展至绘画等领域。1920—1930年,超现实主义成为欧洲艺术界的主流。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主题有(   )
①人类的梦境②人类的幻觉③生死矛盾④现实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同步训练A    11. 下面两幅图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内心的主观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框架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同步训练B     12. 下表是一份历史名人简历。据表判断,他是(  )
A. 达·芬奇  B. 毕加索  C. 梵高  D. 贝多芬※同步训练B     13. 下列有关文学与绘画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失败的故事
B. 达利的名作《记忆的永恒》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痛苦世界
C. 《美国的悲剧》反映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
D. 毕加索创作的大型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的血腥罪行※同步训练C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4月底,纳粹空军轰炸了小镇格尔尼卡。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深深触动了毕加索。为此,他创作了这幅不朽的反战名作《格尔尼卡》。
材料二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就算面对硝烟弥漫的战火,伊拉克人也没有忘记苦中作乐,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已经成为伊拉克家庭最受欢迎的装饰画,而花费只不过几美元。在这幅画作里,伊拉克人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1)“纳粹空军”是属于哪个国家的?
※同步训练德国。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伊拉克人从《格尔尼卡》中“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3)你读了上述材料后有何感想?
两国都遭到外国的轰炸,造成不少平民死伤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2016烟台)某校计划在艺术长廊中悬挂一幅毕加索的代表作品。以下哪一幅画可以入选?(   )
※真题演练B     课件6张PPT。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1. 某部长篇小说叙述了一个穷教士的儿子克莱德为追逐金钱财势而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这部小说是(  )
A. 《等待戈多》
B. 《老人与海》
C. 《美国的悲剧》
D. 《约翰·克利斯朵夫》 C   2.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图中贝克特这把钥匙打开的锁是(   )
C  3.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的国籍是(   )
  A. 法国  
  B. 意大利
  C. 美国   
  D. 西班牙
A  4. 右图是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以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为背景的油画《格尔尼卡》。该作品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大喊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创作的意图是(   )
A. 表现作者绘画技艺的新颖高超
B. 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尖锐
C.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
D. 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D5. 文学艺术作品是时代的缩影,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一面镜子。我们要了解20世纪初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可以阅读的作品是(   )
A.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B. 《战争与和平》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静静的顿河》
C课件14张PPT。第19课 
现代音乐与电影※学习目标  1. 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发展及演奏特点。
  2. 了解好莱坞的兴衰历史,掌握世界电影的发展状况。※知识梳理非洲美国1895  1. 20世纪初,将美国黑人音乐与欧洲乐器混合为一体的音乐样式是( )
A. 爵士乐   B. 摇滚乐  C. RAP  D. 信天游
  2. 20世纪初,爵士乐主要集中在新奥尔良发展,1917年后转向芝加哥,30年代又转移至纽约,直至今天,风靡全球。其中爵士乐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末※同步训练A  B  3. 扬威国际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虽然已获奖无数,但真正目标始终是要进军好莱坞殿堂级的奥斯卡金像奖。如果这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则领奖应到(   )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同步训练D    4. 这里“拥有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汇集了‘梦工厂’等著名的电影公司,以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闻名世界”。根据上述内容推断,这一地点是(  )
A. 柏林       B. 好莱坞
C. 戛纳       D. 威尼斯※同步训练B    5. 100多年来,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窄银幕到宽银幕、从普通影片到数码影片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电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文化工业,它对现代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为电影所代表的现代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 科技的发展       B.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 现代文学艺术的多元化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A
  ※同步训练  6. 2016年8月,电影《建军大业》在北京正式开机。这是江西省倾力打造的纪念建军90周年的电影精品力作。该片是一部反映我军创建发展历程的历史题材作品,将与此前上映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构成“红色经典三部曲”。电影最早产生于(   )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初※同步训练C  7. 下图是动画片《功夫熊猫》的演出海报。 它是由被称为电影“梦工厂”的公司制作的。此动画片的出品公司应该是(   )
A. 香港电影公司    B. 华纳电影公司
C.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D. 好莱坞※同步训练D   8. “在戏剧、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甚至诗歌、小说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那世界的成就只是略微减少;但是在电影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则是不可想象的。电影一直是表达美国想象力的最有潜力的工具。”施莱辛格的这句话意在说明(   )
A.在艺术成就方面美国没有世界影响力
B.电影在当今世界影响巨大
C.电影一直是表达美国想象力的最有潜力的工具
D.在电影方面美国具有巨大的世界影响力※同步训练D    9. 2017年是世界电影诞生(   )
A. 93周年  B. 100周年  C. 122周年  D. 125周年
  10. 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美国的有(   )
①《美国的悲剧》②《格尔尼卡》③爵士乐
④好莱坞电影  ⑤摇滚乐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同步训练C C 材料一 “一只眼睛盯着观众,一只眼睛盯着金钱”是好莱坞经营的最高哲学。
材料二 在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甚至诗歌、小说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那么世界的成就只是略微减少;但是在电影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则是不可想象的。电影一直是表达美国想象力的最有潜力的工具。
——施莱辛格
材料三 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美国电影业受到极大的冲击。
(1)你对材料一的论断有什么看法?
※同步训练美国好莱坞电影业始终保持着商业电影的性质,善于把握观众心理,迎合大众时尚,获得高额利润。(言之有理即可) 
(2)简单归纳材料二对美国电影业的评价。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你对电影业的前途有何建议?
美国电影业是表达美国想象力的最有潜力的工具,它对世界电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电影制作技术、题材、方法要不断革新、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
※同步训练  1. (2016南宁)爵士乐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创新风格的音乐流派,它起源于(   )
A. 摇滚乐       B. 布鲁斯
C. 非洲音乐       D. 古典音乐
  2. (2016丹东)有“梦幻工厂”之称的世界电影业中心是
(   )
A. 戛纳  B. 好莱坞  C. 东京   D. 威尼斯
※真题演练C     B     课件6张PPT。第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1. 了解世界现代电影业的发展史必须看美国,了解美国电影业发展史必须认识(   )
  A. 爵士乐  
B. 微软公司  
C. 阿波罗计划
  D. 好莱坞 D   2. 1895年底,法国人卢米埃尔首次放映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艺术的诞生。在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电影奖项是(   )
A. 奥斯卡奖      B. 百花奖
C. 金鸡奖       D. 金像奖A  3.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他对于爵士乐的重要意义,就好像古典音乐的巴赫,摇滚乐的普雷斯利。请问20世纪风靡美国的爵士乐起源于(   )
A. 南美洲音乐     B. 苏格兰音乐
C. 非洲音乐      D. 澳洲土著人音乐C  4. 爵士乐兴起于(    )
  A. 17世纪末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B5. 下图中的人物是美国好莱坞的著名演员,曾主演过电影《摩登时代》《大独裁者》。请问他是(    )
A. 丘吉尔       B. 卓别林
C. 克里斯托弗     D. 格里高里B课件27张PPT。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目标  1.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
  2. 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知识梳理二月革命列宁无产阶级土地法令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彼得格勒  1.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俄国最后一位沙皇。他虽然平庸无能,却是镇压革命的老手,其统治被推翻是在(   )
A. 农奴制改革时期
B. 二月革命时期
C. 十月革命时期
D.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同步训练B   2. 1917年俄历2月25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随后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说明了
(  )
A. 美国支持二月革命   B. 美国希望俄国推翻临时政府
C. 俄国建立了人民委员会 D. 俄国与美国由对抗转向合作※同步训练A  3.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爆发
D.俄国爆发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同步训练C  4.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上看,社会主义经过了一个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递进式过程,其中“从理想到现实”指的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C. 巴黎公社成立
D. 宪章运动A※同步训练  5.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起义者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结合对右图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B.走城市革命的道路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步训练C  6.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揭开了俄国历史新的篇章。如果我们要考察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最应该参观的城市是 (   )
A. 彼得格勒    B. 莫斯科
C. 斯大林格勒   D. 库尔斯克※同步训练A 7.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  )
A.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 人民委员会※同步训练D  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   )
A. 建立的社会制度
B. 采取的革命方式
C. 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
D. 旧的统治秩序的结束方式※同步训练A 9. 《震撼世界的十天》(见右图)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
A. 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 两种不同性质的政权同时共存
C.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D. 沙皇专制统治终于被推翻※同步训练C 10. 有一场革命,“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它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场革命是(  )
A.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C. 俄国十月革命
D. 巴黎公社革命※同步训练C 11. 这是1917年11月20日中国《民国日报》报道了一则关于俄国的消息:“美克齐美尔党占据都城,已四处拘捕大员。此次主谋者为里林氏,现在里林氏要求即行休战媾和。”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显示出的正确信息有(   )
①该事件是十月革命②布尔什维克党获得革命胜利③列宁要求退出一战④俄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同步训练A 12. 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大意义是(  )
A. 打击了内外敌人,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B. 改善了人民生活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步训练A 13.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满足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 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 同奥匈帝国、德国缔结停战和约
D. 组建红军,全力以赴对同盟国作战※同步训练C 14. 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B. 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C. 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D. 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同步训练A 15. 如果让你从“五月流血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国大典等内容中归纳和提炼出一个学习的主题,以下名称最恰当的是(   )
A. 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
B.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C.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同步训练B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日子……中国共产党人在10月1日所庆祝的革命,其意义不亚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其政治摧毁的范围不小于那两场革命;在为社会发展的空前新进程而开辟道路方面,其重要性不亚于那两场革命,其世界范围的影响也不小于那两场革命。
——摘自《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请写出中国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重要日子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2)掀开1789年法国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同步训练新中国成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请写出上述三场革命的相似之处。
※同步训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都摧毁了旧政权;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都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等。17.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十月革命》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
(1)第一篇中“‘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有何标志性意义?根据以上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书第二篇会描写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同步训练是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2)第十八篇中的“布列斯特”是苏俄政府同德国及其盟国谈判的地点。该谈判为苏俄“开启了怎样的一扇门”?为了巩固政权,苏俄政府还采取了哪一非经济领域的措施?
(3)根据目录的第三十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苏俄政府为什么要实行余粮收集制?
※同步训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和平之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为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新生政权。  1. (2016内江)下列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是(   )
A. 巴黎公社        B. 苏联的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十月革命※真题演练D 2. (2016雅安)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
A.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B.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主要权力
C. 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D.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真题演练 D 3. (2016呼和浩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中,带有明显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一项是(  )
A.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 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 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 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真题演练 A 4. (2016揭阳)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真题演练 C 课件7张PPT。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1. 小张在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   )
A.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 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 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 D   2.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
A. 苏德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拿破仑对外战争  D. 第二次世界大战B  3. 俄国十月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观因素是(  )
A. 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
C.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
D. 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D  4. 列宁是一位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下面属于他曾参与过的事件是(   )
A. 制定苏联新宪法
B. 发表《共产党宣言》
C. 领导十月革命
D. 建立巴黎公社C 5.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罗斯福新政A  6.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的数据统计表。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10年的对峙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A课件25张PPT。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习目标  1.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知识梳理新经济商品经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5斯大林农业集体化工农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  1. 《蒋介石日记》记录了蒋介石访苏时的所见所闻: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体现了蒋介石访苏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颁布《土地法令》
D. 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步训练B   2. 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一生所成就的“大事业”是( )
①领导十月革命②实施新经济政策③成立苏联④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同步训练B   3. 1922年,苏联农民契可夫在交完了固定粮食税后,把剩余粮食运到附近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
A. 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 他被依法处以小额罚款
C. 他只能出售其中一小部分
D. 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同步训练D   4. 下边是苏俄(联)1913—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法令》的颁布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B※同步训练  5. 关于下图数据的分析,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苏俄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
B.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 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美国
D. 苏联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同步训练B  6. 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仍处于过渡阶段。因此,它迫切需要改变经济结构。回顾历史,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俄国实施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同步训练C 7. 1924年,一位旅居海外的俄罗斯人收到一封仍居住在国内的父母的信,被告知列宁已逝世的消息。这封信的寄信栏地址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D.苏联※同步训练D  8. 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这是苏联的一则笑话。该笑话反映了(    )
A.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 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C.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D. 个人崇拜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同步训练C 9.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既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探索有(   )
①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②实行新经济政策③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政策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同步训练A 10.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
A. 1917年   B. 1921年
C. 1922年   D. 1936年※同步训练C 11.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同步训练D 12. 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同步训练B 1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的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
C. 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同步训练B 14. 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 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 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同步训练D 15. 以下是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的变化表。下列关于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的增长长期停滞
B. 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
C. 苏联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
D. 苏联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同步训练D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同步训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2)依据材料二回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同步训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立足于本国的国情等。(言之有理即可)
17.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网友“林家书斋”发布了“寻找中国、苏俄、苏联关于农民问题解决措施”的主题帖,号召网民进行史实搜索,将历史较完整地还原出来。帖子发出去后,爱好历史的网友们反应踊跃,将自己搜索的内容进行跟帖。
(1)网友搜集资料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网友跟帖内容:
①网友“忘不了坐的板凳”跟帖的内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
_________________ 。
②网友“陈年往事”紧随其后,发布了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网友“十月的花儿”姗姗来迟,但选中了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网友“伟大的中国”则展现了中国新时期的有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步训练查教材,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实行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网友讨论感受。(你可以同时扮演角色,从各角度来发表参与此次搜集活动的感受。)
①网友“萧十一郎”认为苏联农业集体化类似于中国农业合作化。他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网友“追风”对比中苏的农业政策后,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步训练让利于民,才能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重视“三农”问题是巩固政权的基础。(言之有理即可)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主要目的是消灭农业经济中的私有成分,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要求。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我国在1953年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  1. (2016崇左)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真题演练B  2. (2016常州)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 农奴制改革
B. 新经济政策
C. 两个五年计划
D. 斯大林模式※真题演练 C 3. (2016厦门)“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重视发展农业
C. 使人民安居乐业
D. 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真题演练 D 课件7张PPT。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土地法令》的颁布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D.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A   2. 《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的出现是由于(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实现农业集体化
C. 斯大林模式形成
D. 实行“一五”计划A  3. 观察下表,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④成立苏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B  4.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位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戈尔巴乔夫  C. 斯大林  D. 叶利钦C 5. 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相一致
C. 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D. 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B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课件27张PPT。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习目标  1. 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基本概况。
  2.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知识梳理劳合·乔治威尔逊克里孟梭凡尔赛合约欧洲西亚非洲日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1. 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月的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这些国家的代表整体素质不高
B. 会议的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
C. 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D. 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同步训练D    2.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
A. 维护和平    B. 加强合作
C. 挑起战争    D. 重新瓜分世界※同步训练D    3. 电影《我的1919》描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你能判断出下面哪一个条约会出现在这部电影中吗?(   )
A. 《凡尔赛和约》   B. 《四国条约》
C. 《五国条约》    D. 《九国公约》※同步训练A    4. 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明治维新——《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从根本上解决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创造了条件
D. 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B※同步训练  5.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 削弱英国    B. 宰割中国
C. 限制日本    D. 瓜分德国※同步训练B  6.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背景    B. 召开时间
C. 主要内容    D. 主要影响
※同步训练D  7. 在某国际会议上,中国拒绝签字。这震撼世界的举动,被历史学家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最光辉的句号”。中国拒绝签字的和约是(    )
A.《四国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五国条约》※同步训练B   8.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探究资本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时期转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动荡时期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项堪称“萧何”?(   )
A. 斯大林模式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工业革命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训练D  9. 1920年,根据盟约规定,一个国际性机构——国际联盟建立起来了。其宗旨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但是它却没能够维护世界的和平,一直被某些国家控制。这些国家是(   )
A. 英、法    B. 美、英
C. 德、日    D. 英、德※同步训练A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下列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五国条约》※同步训练C 11. 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指的“新秩序”是
(   )
A. 凡尔赛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一超多强”格局※同步训练A  12.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
A. 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
B. 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C. 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都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同步训练D  13. 对右图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
B. 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 中国政府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同步训练C  14. “日本帝国也只有当它的根延伸到大陆上的时候才能够继续生存和生长,它离开了大陆就必然会死亡。可是美国却残忍地企图砍掉这些根,并企图取代日本,在东亚大陆上推行自己的帝国主义。” 这是日本对哪一条约签订后发泄的不满?(   )
A.《马关条约》    B.《九国条约》
C.《四国条约》    D.《凡尔赛和约》※同步训练B  15. “1924年,英法恢复战前经济水平,美国经济出现空前繁荣,德国、日本都得到相应发展。”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创设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了,各国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
C.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助推各国经济迅速发展
D.各国都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引领经济快速发展※同步训练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的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同步训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主张制裁德国的基本原则以及法国这样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的原因。
(3)在制裁德国的问题上,英国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同步训练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普法战争的宿仇;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法国企图独霸欧洲。因为英国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影响英国利益;同时也认识到过分制裁会引起德国民族复仇情绪,也有可能使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倒向苏俄。
美国同样不希望法国势力过于膨胀以防碍美国战后建立世界霸权。17. 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主导着世界格局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新秩序】
材料一 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钩心斗角,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1)阅读材料,归纳巴黎和会的特点及其影响。※同步训练特点:“三巨头”控制和会;列强矛盾重重;弱国受到不公正待遇。作用:构建了战后凡尔赛体系,确立了西方新秩序。【亚太新秩序】
材料二 小明认为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句话:“美国获得利益最多,日本受限最厉害,中国受伤最严重。”
(2)你认为小明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同步训练有道理。“美国获得利益最多”指的是几个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达到了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而且美国的海军力量开始同英国并驾齐驱;“日本受限最厉害”指的是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在亚太地区膨胀的势力被遏制;“中国受伤最严重”指的是中国在《九国公约》签订后,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重新回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解读新秩序】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你认为该体系能长久地维持和平吗?为什么?
※同步训练不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因为所订立的条约是战胜国之间互相妥协的产物,不可能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奴役和掠夺战败国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基础上的,必然受到被奴役国家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1. (2016成都)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   )
A. 英、法、日三国操纵本次会议
B.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C. 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
D. 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真题演练B  2. (2016镇江)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会后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劳合·乔治担心德国会对这次会议签订的哪一条约进行报复?(    )
A. 《四国条约》    B. 《九国公约》
C. 《五国海军条约》  D. 《凡尔赛和约》※真题演练 D  3. (2016雅安)1922年,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条约(   )
A. 维持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 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C. 方便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D. 解决了日美在中国的矛盾※真题演练 C  4. (2016北京)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该体系未能解决任何问题
B. 该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C. 该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随时可能解体
D. 美国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真题演练 C  课件7张PPT。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2015年,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第97个年头,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赔款。德国偿还赔款的依据是(   )
A. 《九国公约》  B. 《四国条约》
C. 《凡尔赛和约》 D. 《联合国家宣言》 C   2. 漫画小天地,展示历史大舞台。右侧漫画涉及的“三巨头”分别是指哪些国家的领导人?(  )
A. 美英苏  B. 美英日
C. 英法美  D. 美英中A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来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 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C.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 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B  4.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  )
A. 时间    B. 性质
C. 内容    D. 影响D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历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的来说,德国失去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留下约10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德国的领土缩小了很多,但成功地避免了肢解,完整地保留下来。
材料二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个条约关于哪方面的规定?这是在哪个会议上通过的?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2)材料二是哪个条约的内容?这是在哪个会议上通过的?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和约》,领土。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课件27张PPT。第4课 
经济大危机※学习目标  1.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2.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知识梳理现对稳定1929美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1933全国工业复兴法干预和指导  1. 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资本主义世界有一段时期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繁荣”一时。这一时期是指(   )
A. 1914—1918年
B. 1918—1924年
C. 1924—1929年
D. 1929—1933年※同步训练C    2.历史漫画也能叙述历史,寓史于画。仔细观察右图,图中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战后经济的发展
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一战带来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发展※同步训练B    3. 斯大林说:“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材料中“稍微抑制”“稍微加强”指的是新政
(   )
A. 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 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 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同步训练B    4.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②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③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④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同步训练  5. 小明在百度上搜索到一幅图表(见下图)。仔细观察曲线图,美国的失业率在1930—1935年间出现最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B. 斯大林模式的威胁
C. 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   D. 十月革命的冲击※同步训练C  6. 《总统Style》(如右图)讲述了美国13位总统的政治生涯。对奥巴马来说,面对一个陷入金融危机、房地产危机、高失业率的现实,他需要学习的是的经验。横线处应填
(  )
A.富兰克林·罗斯福  B.林肯
C.华盛顿       D.杰斐逊※同步训练A  7. 右图是一幅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漫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救治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则成了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 消除经济危机
B.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对工业的调整※同步训练D   8. 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   )
A.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B. 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C. 缓和阶级矛盾
D. 彻底消除经济危机※同步训练B  9. 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总统奥巴马所提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 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C.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
D. 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同步训练D 10.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步训练C 11.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
A.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实行法西斯主义
D. 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同步训练B  12. 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刊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 增加就业机会   B. 稳定产品价格
C. 促进科技发展   D. 缩减农业产量※同步训练A  13. 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 恢复工业    B. 整顿金融业
C. 调整农业    D. 兴办公共工程※同步训练D  14. 有人说: “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这样说的依据是(   )
A. 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 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矛盾
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采取转嫁危机政策※同步训练A  15. 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一措施有利于(  )
A. 恢复银行业信用
B. 减轻农业的损失
C. 刺激消费和生产
D. 调控工业的生产※同步训练D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摘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同步训练(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同步训练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继续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7.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更好地掌握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重大改革,某历史兴趣小组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搜集资料】小明通过网络搜集到以下图片。
(1)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是新政时期,罗斯福为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而采取的措施?哪一幅图所示的内容与新政核心措施有关?
※同步训练第一幅图片。第三幅图片。【分析资料】
材料一 20世纪,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2)材料一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何时?为什么说罗斯福“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3)这两则材料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同步训练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或1929—1933年间);因为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因果关系。经济大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挽救危机,罗斯福实施了新政。【感悟资料】
(4)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次探究带给我们的启迪有哪些?
※同步训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注意维护人民利益等。(言之有理即可)  1. (2016淮安)“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一个喷嚏。随后,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材料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指的是(  )
A. 巴黎公社成立     B. 经济大危机爆发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 慕尼黑阴谋※真题演练B  2. (2016东营)“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材料中的“他”是(  )
A. 罗斯福     B. 赫鲁晓夫
C. 马歇尔     D. 戈尔巴乔夫※真题演练 A  3. (2016鄂州)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的“机遇”是(    )
A. 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 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 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真题演练 B  4. (2016长沙)1935年初,新政成为美国公众热议的焦点,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这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新政(   )
A.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与发展
C. 缓和了经济危机,改善了人民生活
D. 使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真题演练 C  课件8张PPT。第4课
经济大危机  1. 有人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见右图)。下列选项与这场经济危机无关的是(   )
A. 危机涉及范围广,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 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 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 C   2. 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迪士尼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我不怕大灰狼”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
A. 缩减农业生产  B. 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C. 恢复银行信用  D. 发展对外贸易B  3.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了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了领导美国人民渡过危机,采取了强有力的手段和行之有效的办法——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   )
A. 国家成为“资本家”  B. 生产资料国有化
C. 取消自由竞争     D. 国家干预经济D  4. 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了完成上述“首要的任务”,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 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B. 稳定农产品价格
C. 推行以工代赈     D. 完善社会保障法体系C 5.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在革命获得胜利的前提下进行②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③都取得了成效④目的是为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B  6. 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荒原到大国崛起,再到迈向世界超级强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面关于“美国发展之路”的表格。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华盛顿罗斯福新政(2)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方式上有何相同之处?
(3)美国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在坚持原有的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关系进行适度的调整。(言之有理即可)
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政局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等。(回答其中一点即可)课件26张PPT。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学习目标  1. 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它们的内外政策。
  2.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知识梳理世界经济危机纳粹党希特勒国家元首国会纵火案欧洲我的奋斗军部  1. 1932年,德国失业工人超过600万,银行纷纷倒闭,对外贸易额缩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这段材料说明了
(  )
A. 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B. 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过程
C. 法西斯专政的表现
D. 法西斯专政的影响※同步训练A    2. 恐怖主义成为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国家恐怖”,制造“水晶之夜”惨剧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意大利
C. 日本     D. 西班牙※同步训练A    3. “德国大资产阶级……渴望‘救星’出现。‘救星’终于来了。但它既非一般的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们软弱无力,也非无产阶级政党……而是开始谁也不重视的纳粹党。”纳粹党获取国家权力是在(   )
A. 1930年   B. 1931年
C. 1932年   D. 1933年※同步训练D    4.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B.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C.日本开始大举侵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A※同步训练  5. 《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
A. 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 同盟国的暴行
C. 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D. 协约国的暴行※同步训练C 6. 按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
①希特勒上台
②德国发生经济危机
③“国会纵火案”
④取缔除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同步训练C  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
A. 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B. 局部地区的战争
C. 恐怖主义
D. 宗教纷争※同步训练A   8.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面对分裂势力的挑战,美国通过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B. 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成为亚洲近代强国
C. 面对一战带来的灾难,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D.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两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同步训练D  9.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将矛头直指国内进步组织
B.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C. 军部是法西斯的核心力量
D. 以暗杀、政变为主要手段※同步训练C 10.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以后,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因素,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
A. 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
B. 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四处侵略
C.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威胁人民安全※同步训练B 11. 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的②对内都实行了专制独裁统治③都对外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④都由法西斯政党控制国家政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同步训练B  12. 下列事件中,属于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的有(  )
①利用德国人民渴望民族复兴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②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③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④以美好的许诺,赢得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同步训练D   13. 2017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法西斯主义曾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上实行过种族灭绝政策的是(   )
A. 德国法西斯    B. 意大利法西斯
C. 日本法西斯     D. 西班牙法西斯※同步训练A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交战双方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请问轴心国是由下列哪三个国家组成?(   )
A. 德国、日本、英国
B. 日本、意大利、美国
C. 德国、意大利、日本
D. 德国、法国、意大利※同步训练C  15. 戈林于1942年在庆贺希特勒生日的午餐会上曾说:“唯一熟悉国会的人,就是我!是我放火把它点着了!”可见“国会纵火案”是纳粹党谋划的,它是为了(   )
A. 使纳粹党夺取国家政权
B. 解散德国国会
C. 让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D. 打击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同步训练D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年1月30日,德国政坛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位出身贫寒的下岗画家、退伍军人,在这个注重门第和阀阅的国家里,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当这位天才的煽动家,在德国议会大厦激动地发表着类似“德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言……这个曾经诞生过海涅、歌德等伟大诗人的民族,开始把钢铁浇铸进了诗歌之中。第三帝国用自己的刺刀尖,高高地挑起自我讴歌的赞美诗……
(1)材料中“这位天才的煽动家”总理是谁?他“登上了总理的宝座”标志着什么?
※同步训练希特勒。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2)他登上总理的宝座后对人民实行了怎样的统治?请举例加以说明。
(3)同样面对经济危机,德国与美国为什么选择走不同的道路?
※同步训练恐怖统治。制造“国会纵火案”,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取缔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实行纳粹党一党独裁;大量屠杀犹太人;实行文化专制等。一方面,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裁,有复仇情绪,而美国是大战中的战胜国。另一方面,德国的经济实力较美国弱,只有更多地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而美国在一战之后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回答任意一点即可)17. 当我们翻开世界历史的邮册,许许多多的人物,使我们无法忘怀。他们或是给我们以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或是使我们拥有了那种为了人类的灾难而难以释怀的伤痛。观察下列一组邮票,回答问题。
(1)观察两张邮票,完成下列图表。※同步训练罗斯福希特勒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2)这两位历史人物,在国家面临困难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你认为哪条道路是正确的?为什么?
(3)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位历史人物。(概括要简洁,符合史实及人物特点)
※同步训练罗斯福的道路是正确的。因为罗斯福用和平的方式挽救了危机,而希特勒为转嫁危机而发动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罗斯福:美国经济危机的挽救者;希特勒:战争狂人。(言之有理即可)  1. (2016南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 “国会纵火案”
B.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D. 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真题演练B  2. (2016吉林)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打击德国共产党的典型事件是(    )
A. “国会纵火案”    B. 迫害犹太人
C. 慕尼黑阴谋      D. 突然进攻波兰※真题演练 A  3. (2016邵阳)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   )
A. 走上法西斯道路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实行明治维新※真题演练 A  4. (2016北京)1933年,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其标志性事件是(   )
A. “国会纵火案”    B. 纳粹党成立
C. 迫害犹太人      D. 希特勒上台※真题演练 D  课件8张PPT。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事件与法西斯暴行无关的是(   )
A. 经济大危机    B. 南京大屠杀
C. 屠杀犹太人    D. 制造“国会纵火案” A   2. 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主义。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压制进步力量的国家恐怖主义发生在(   )
A. 德国     B. 西班牙
C. 意大利    D. 日本A  3.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A. 三国协约的形成   B. 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 慕尼黑阴谋     D. 三国同盟的形成B  4.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意志共和国的总理。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这标志着(   )
A. 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 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国家建立
C. 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 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A 5. 2016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供给侧”“工匠精神”“小目标”“吃瓜群众”等词句。如果1922年的意大利也有一个“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
A. “水晶之夜”    B. “国会纵火案”
C. “军部法西斯”   D. “向罗马进军”D  6. 大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近现代以来,曾有无数欧洲人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拿破仑的欧洲梦】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曾有思想家称赞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请结合材料一的两段论述,说说拿破仑为统一欧洲所作的努力。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使之成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律的范本;对外多次发动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希特勒的欧洲梦】
材料二 1933年5月10日夜,德国柏林国家剧院门前,成千上万的图书被人们投入熊熊的烈火之中……戈培尔在一旁狂叫:“一个革命者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在毁坏和重建中,他应该是同样伟大的。假如你们有权利把一大堆知识分子的垃圾扔到火堆里去的话,那么你们也有责任为真正的德国精神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3)材料中所谓“德国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为践行这种“精神”,完成统一欧洲之梦,希特勒是如何做的?
法西斯主义(或纳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并与意大利、日本结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26张PPT。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慕尼黑会议,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主要事件。※知识梳理世界经济危机纳粹党希特勒国家元首国会纵火案欧洲我的奋斗军部  1. 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是中国致力奋斗的目标。追求和谐必然在很多情况下力求相互妥协。妥协是一种艺术,恰当的妥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维护了人类和平。下列史实与该结论不符的是(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同步训练B    2. 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遇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  )
A. 巴黎和会的争议
B.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 亚太地区的纠纷
D.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同步训练D    3. 1939年9月1日,席卷整个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德波边境熊熊燃起,数千万无辜者因之罹难,堪称现代历史上的最大浩劫。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德国进攻苏联※同步训练B    4. 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躲避灾难的政策”指的是(   )
A. 绥靖政策   B. 中立政策
C. 不结盟政策  D. 抵抗政策A※同步训练  5. 观察下图《葬礼》:战败的德国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西伯利亚大地上败退。你认为这一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德国进攻法国失利    B.德国进攻英国失利
C.德国侵占奥地利未果   D.德国进攻苏联失利※同步训练D 6. 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进攻地位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②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致使战备松懈③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同步训练A  7.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结论?
( )
A. 美国    B. 法国
C. 波兰    D. 苏联※同步训练B   8. 右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 1941年    B. 1942年
C. 1943年    D. 1944年※同步训练A  9. 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主义……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美国的灾难。”这表明(  )
A. 美国要承担绥靖政策的责任
B. 英苏已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 苏联存亡事关美英利益
D. 丘吉尔变成苏联利益的维护人※同步训练C 10. 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的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上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这次大战”的爆发时间是(   )
A. 1914年     B. 1938年
C. 1939年     D. 1940年※同步训练C 11. 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其中的代表性事件有(   )
①德国突袭苏联②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卢沟桥事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同步训练A  12. 在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一次历史事件中,日本出动6艘航母、舰载机摧毁了美军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炸沉、炸毁美国各种舰艇18艘,破坏了200多艘舰艇。除航母因出外训练而免遭损失外,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
A.敦刻尔克   B.珍珠港
C.不列颠岛   D.诺曼底※同步训练B   13. 该战役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使德军再也无力在全线发动进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战役是(   )
A. 波兰战役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莫斯科保卫战  D. 不列颠战役※同步训练C   14. 下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所在区域是(   )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同步训练B  15.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周年。处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人们都在深刻反思战争爆发的根源。那么,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C.德国纳粹主义的滋长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同步训练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就大功告成了。所以,1938年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终有一天我们将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摘自百度百科
(1)张伯伦挥舞着的“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是在哪里签的?
※同步训练德国慕尼黑。
(2)依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3)结合材料及史实,谈谈你对张伯伦“损人害己”做法的认识。
※同步训练张伯伦实施绥靖政策,牺牲了小国的利益,企图祸水东引。但不久英国就遭到了德国的进攻,最终也卷入了战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对法西斯侵略决不能姑息,绥靖政策换不来永久的和平;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最终只能自食苦果。(言之有理即可)17. 美日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冲突。一战至二战期间是美日冲突的主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埋下祸根】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之后,列宁指出:“远东的全部外交史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1)结合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举例说明列宁的论断的正确性。
※同步训练《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五国条约》限制了日本海军力量的发展;《九国公约》协调了美日在华的扩张政策,改变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而日本的势力却被限制,这就为日后的美日战争埋下了隐患。【矛盾升级】
材料二 右侧海报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画中一面残破的美
国国旗在硝烟中飘扬,画上的文字是“记住12月7日”“我
们保证这些死者不会白白牺牲”。
(2)材料二中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各方观点】
材料三 某重大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感到欣喜,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丘吉尔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做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3)材料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为什么丘吉尔、蒋介石与希特勒的反应不同?
※同步训练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蒋介石认识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必会对德、日宣战,这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添了重要砝码;希特勒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有利于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 (2016荆门)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下列对材料中“躲避灾难的政策”的评论,正确的是(   )
A.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B. 加速了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的步伐
C. 彻底满足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D. 促使英法与法西斯国家利益趋于一致※真题演练A  2. (2016聊城)1938年,某国外交部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某国”应是(  )
A. 捷克斯洛伐克   B. 西班牙
C. 埃塞俄比亚    D. 波兰※真题演练 A  3. (2016丹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
A. 德国闪击波兰    B. 诺曼底登陆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德国突袭苏联※真题演练 C  4. (2016河北)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珍珠港事件    D. 斯大林格勒战役※真题演练 C  课件7张PPT。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失败”。横线处应填(   )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慕尼黑协定》    D. 《四国条约》 C   2. 右图是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二战前的某次会议上的合影。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捷克斯洛伐克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B.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委任英法日等国统治
C.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
D. 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A  3.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 德军闪击波兰
D. 慕尼黑阴谋C  4.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其中的“两个大国”和“下一场战争”分别指(    )
A. 英国、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
B. 美国、苏联、美苏争霸
C. 美国、日本、珍珠港事件
D. 中国、日本、七七事变C 5. “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二战前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哪一事件验证了丘吉尔的推断?( )
A. 苏台德区被割占
B. 法国战败投降
C. 苏德战争爆发
D. 日本偷袭珍珠港B 6. 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不宣而战”。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对下列哪一国家“不宣而战”?(   )
A. 法国  B. 英国  C. 苏联  D. 美国C课件30张PPT。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2. 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知识梳理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日本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新秩序,但法国元帅福煦却说“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的休战”。下面哪些事件标志着该体系的失败?(   )
①慕尼黑阴谋②德国闪击波兰③法国投降④苏德战争爆发⑤日本偷袭珍珠港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①⑤※同步训练C    2. 漫画可以形象地揭露历史的本来面目。右图中自由女神将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交给了罗斯福和丘吉尔。这寓意着由英美两国去传承并维护世界自由。从这幅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②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壮大了
③苏联被孤立了
④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同步训练A    3. 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连任四届总统”“新政”“出席雅尔塔会议”都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斯大林  B. 罗斯福
C. 丘吉尔  D. 张伯伦※同步训练B    4. 右图描绘了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巷战的场面。这次保卫战的胜利(  )
A. 迫使战场转向德国本土   
B.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迫使德国法西斯投降
D. 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B※同步训练  5. 当时为了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两国对苏采取妥协政策,尽量满足苏联对中国和日本的领土要求。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所以《雅尔塔协定》亦有“东方慕尼黑协定”之称。这直接反映了(   )
A.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合作
B. 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
C. 反法西斯国家的决心
D. 大国的强权政治※同步训练D 6. 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是在(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步训练C  7. 小明搜集到一幅漫画——《节目变更通知》。其中的文字是“预先安排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凯旋赞歌《夺取斯大林格勒》,将改为演奏葬礼进行曲《安息吧,第六集团军》”。致使“节目变更”的主要原因是(   )
A. 凡尔登战役的积极开展
B.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C. 诺曼底登陆的组织开展
D. 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同步训练B   8. 美国参加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的再起,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英美等国家后来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
A. 成立国联,维护世界和平
B. 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 召开巴黎和会,惩治战后德国
D. 召开慕尼黑会议,纵容德国侵略※同步训练B  9. 2014年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的70周年纪念日。多国元首参加了在法国举行的盛大纪念活动。当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挫败了德军企图夺取英国的计划
B. 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 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同步训练D 10.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攻克柏林战役※同步训练C 11. 70多年前,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齐聚华盛顿,签署了著名的《联合国家宣言》,并首次使用了“联合国”一词。联合国的成立和下面哪次会议有关?(   )
A. 巴黎会议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慕尼黑会议※同步训练C  12.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联。”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该协议出自于雅尔塔会议②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合作③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④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同步训练B   13. 上午8时50分,日军受降代表冈村宁次等7人分别从3辆汽车下来,跟在中方人员后面,“手里拿着帽子,低着头走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们不可能再趾高气扬,不可能了”。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
A. 1945年2月  B. 1945年5月
C. 1945年8月  D. 1945年9月※同步训练D   14. 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战争是人类的浩劫②两次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同步训练C  15. 下图为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一
个日本小孩蹲在废墟中哭泣的场景。小明
等四位同学在探究此图后得出以下认识,
其中正确的是(   )
A.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 先进科技必将毁灭人类文明
C. 二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D. 日本是二战的唯一受害者※同步训练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环球网报道)在中国人喜迎春节(2015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发出挑衅言论。安倍称,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日本领导人“应该做的事情”。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所在地的纪念碑前。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德国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同步训练
(1)二战后,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2)请说一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后来,日本又制造了什么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同步训练因为日本一直不为侵略战争作诚恳道歉,靖国神社仍供奉着二战时甲级战犯的牌位。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面对侵略的历史,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勃兰特“华沙之跪”对联邦德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有什么重要作用?对于日本的态度,你有何感想?
※同步训练态度:德国诚实面对历史,并一直反思历史;日本一直不承认侵略历史,甚至否认侵略历史。作用:重塑了国家形象,得到被侵略国家的谅解和接受,为联邦德国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感想: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对历史没有正确认识的民族是很难对自己国家的前途做出明确的选择的;日本政府的错误立场,必然会受到惩罚。(言之有理即可)17. 二战前后,美苏关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备受世人瞩目。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战前关系】
材料一 一战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美梦。社会主义的苏联出现了。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大国联合包围苏联的格局。
(1)这一时期的美苏关系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格局的名称。
※同步训练敌对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时关系】
材料二 右图是中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现场。
(2)这一时期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同步训练由对立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主要原因是他们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侵略者;只有走向联合,才能打败法西斯,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战后关系】
材料三 1945年,雅尔塔会议结束后,罗斯福认为战后美苏关系将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只是不要在条件尚不成熟时演变成战争。会议结束时,美国代表团的一些成员是带着“别了,下次战争再见”的心情离开的。
(3)依据材料三说一说:雅尔塔会议后,美苏关系将朝着一种怎样的方向发展?
※同步训练将会是一种竞争关系,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历史感悟】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美苏关系史谈谈你的历史启示。
※同步训练外交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也影响着美苏关系的走向;美苏作为世界大国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1. (2016丹东)1945年4月底,苏军对德国的最后攻坚战是
(   )
A. 莫斯科保卫战    B. 阿拉曼战役
C. 攻克柏林战役    D. 斯大林格勒战役※真题演练c   2. (2016徐州)《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 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真题演练 A  3. (2016雅安)1945年2月,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这次会议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巴黎和会     D. 慕尼黑会议※真题演练 B    4. (2016赤峰)1943年,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说道:“此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贺信中的“此役”是指(    )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中途岛海战       D. 诺曼底登陆※真题演练 B   5. (2016南昌)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   )
A. 敦刻尔克撤退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中途岛海战      D. 诺曼底登陆※真题演练 D   课件9张PPT。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 “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所说的“这一战”是指(   )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C   2. 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被认为是关于这场战争的经典之作。如果要在这本书中迅速找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内容,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A. 第二篇爆发(1939—1940)  
B. 第三篇狂澜(1940)
C. 第四篇蔓延(1941)  
D. 第五篇转向(1942)D  3. 1945年的某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重型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一天是(   )
A. 5月8日 B. 8月15日
C. 9月2日 D. 9月9日C  4. “这次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作战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组织最复杂的两栖登陆。”下列对此行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 促使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崩溃
C. 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D.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C 5.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性文件。它庄严地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由此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
A. 根除了法西斯势力
B. 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D. 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B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曾就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无端、卑鄙的进攻”发表“国耻日”演说。(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美国纪念日。
——摘编自《环球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 2014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
——CCTV新闻频道《老兵齐聚诺曼底,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四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此处供奉着日本二战期间犯下战争罪的战犯灵位),引发中、朝、韩等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憾。
——新华社
(1)材料一中“美国纪念日”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大屠杀”是一场反人道的暴行。这些“遇难者”的什么身份最能说明这一点?
珍珠港事件。平民(或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态度:德国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日本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影响:德国获得了欧洲各国的认可,赢得了尊重,与其他国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日本的做法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遭到亚洲各国的谴责,为日本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3)材料三中“那场登陆战”有何重大意义?
(4)对比以上材料,简述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由此分别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件25张PPT。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 归纳分析美国经济发展与自我调节、科技进步的关系。 ※知识梳理七十八十石油价格债务信息信息化全球化  1. 历史上促进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
①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③罗斯福新政④二战后有效的财政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同步训练D    2. 1955—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各地方区域中,经济发展尤为迅速的是
(   )
A. 东部和南部    B. 西部和南部
C. 北部和东部    D. 北部和西部※同步训练B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   )
①新经济时代②迅速繁荣时期③持续调整时期
④危机和滞胀时期
A. ④①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②④③①※同步训练D    4. 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技术高新”。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同步训练  5. 右图是20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图中第③阶段的发展水准出现快速上升的原因不包括(   )
A. 得到了欧洲的大量经济援助
B.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 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D. 利用了高新技术成果※同步训练A 6. 通过光缆把全国的电脑、网络和通讯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使电话、电视和电脑融为一体。这种技术称为
(  )
A. 微电子技术    B. 国际互联网
C. 生物工程     D. 信息高速公路※同步训练D  7. “我们当时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向我们挑战。当然,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超过别国,处于世界第一。”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    )
A. 二战前期      B. 二战后初期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同步训练B   8. 右侧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加大发展教育事业力度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接受外来的经济援助※同步训练B  9. 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图示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
B. 开始复苏和繁荣
C. 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D.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同步训练A 10.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推行强权政治
D. 实行放任自由政策※同步训练B 11.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是在(   )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同步训练D  12. 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美苏争霸的开始
C.对外战争的刺激
D.新经济的推动※同步训练D   13. 1948年,美国所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4.6%,英、法、日和联邦德国共占19.6%;到1970年,美国所占比重为3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西欧、美、日工业生产都在向前发展B.各国工业生产发展不平衡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D.西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同步训练C   14. 1969年7月20日,科技发展的一大成果——某国的宇航员成功登上了月球。这个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苏联
D. 中国
※同步训练B   15. 据统计,从1956年起,美国制造业中“白领阶层”(即技术管理人员)人数超过“蓝领阶层”(即工人)人数。1960年二者的比例为75∶25,1990年二者的比例为84∶16。这一现象说明(   )
A. 科技革命改变劳动者构成
B. 美国实施社会保障政策
C. 科技转化生产力速度加快
D. 美国负债严重影响就业※同步训练A 16. 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进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大量数据并整理成如下表格:
全班同学结合这个表格,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组讨论,结果如下:
A组: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
B组: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C组: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D组:调整经济政策,债务负担加重。
※同步训练
(1)请你结合所学,帮助他们把讨论结果整理到下面表格中。(只需将上面各组的讨论结果前的相应字母填入表格中即可)。※同步训练C A  D B  (2)通过以上分析和研讨,请你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作一大致概括。
(3)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同步训练总的来看,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调整状态。根据国情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改进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1. (2016黄冈)下表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情况。此表表明(   )
A. 美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
B. 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
C. 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战争和科技无关
D. 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真题演练A    2. (2016北京)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 工业化、信息化
B. 工业化、市场化
C. 市场化、全球化
D. 信息化、全球化※真题演练 D   3. (2016雅安)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 通货膨胀的困扰
C. 信息产业单一发展的弊端
D. 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真题演练 A     4. (2016苏州)观察右图,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 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 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 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真题演练 B   课件7张PPT。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1. 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有(   )
①信息化②全球化③多极化④军事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是( )
A. 钢铁制造业
B. 汽车制造业
C. 信息产业
D. 飞机制造业C  3. 以下是小军同学的历史小论文中关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B. 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C. 20世纪80年代丧失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
D. 20世纪90年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C  4.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处于(  )
A. 持续发展时期
B. 危机时期
C. 调整时期
D. 新经济时代B 5. 如右图的阴影部分所示,依次是1948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和“黄金储备”占世界的比重。据此判断,这个国家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苏联A 6.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B课件27张PPT。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  1. 了解战后欧洲联合的趋势、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成立的基本史实。
2. 掌握日本崛起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知识梳理美国欧洲共同体经济体非军事化50科技立国  1. 战后的德国到处都是废墟,但从1951年开始,联邦德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如右图)。探究其中的原因,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
A. 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
B.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美国的经济援助
D. 二战中,经济损失较小※同步训练B    2. 1984年,某日本文部大臣演讲时说:“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由此可见,此时日本实行的政策是
(   )
A. 非军事化    B. 贸易立国
C. 科技立国    D. 经济扩张※同步训练C    3. 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盟作为平衡的力量,越来越被其他国家寄予希望。这主要说明了(   )
A. 欧盟对保持西欧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B. 欧盟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C. 欧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 欧盟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步训练C    4. 2016年6月24日注定会被载入史册。在这个本该稀松平常的周五,英国公投确定脱欧,震惊世界。回顾历史,欧盟成立于(   )
A. 1993年    B. 1994年
C. 2002年    D. 2003年A※同步训练  5. 李科告诉同学,他叔叔曾于1988年出国留学,留学的国家是当时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据此判断,李科的叔叔留学的国家应是(    )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同步训练C 6. 欧洲共同体成立以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主要影响有(   )
①消除了内部存在的矛盾②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③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和作用④形成了新的侵略集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同步训练C  7. 对以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单位:%)”的解读,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
B. 联邦德国增长率超过了美国
C. 日本经济增长率居各国的首位
D.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已经被取代※同步训练D   8. 在二战后最初的仅仅20多年的时间里,二战中一败涂地的日本便以经济大国的面目重新崛起。日本重新崛起的根本因素在于(  )
A. 重视科技,培养人才
B. 美国援助,军事扶植
C. 进行改革,调整政策
D. 西欧扶植,经济援助※同步训练A  9. 美联社称,从参拜靖国神社、修宪到修改“村山谈话”,日本在东亚咄咄逼人的姿态引起了各方关注。回顾历史,近年来,日本使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感到不安的因素有(   )
①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②军费开支不断增加③掩盖历史罪行,军国主义有复活的趋势④经济高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同步训练A 10.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 美国经济的滞胀      B. 苏联的威胁
C.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 中国的崛起※同步训练C 11. 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同的是
(    )
A. 建立了区域合作
B. 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C.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D. 美国的经济援助※同步训练A  12. 如下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①资本主义经济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地位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④日本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同步训练C   13. 日本外务省前事务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A. 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 经济强国地位显著
C. 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
D. 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同步训练B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而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新加坡
C. 日本    D. 韩国※同步训练C   15.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是(   )
A. 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B. 经济相对稳定、持续发展
C. 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D . 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同步训练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材料二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同步训练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2)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
(3)阅读材料二,说说二战后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
※同步训练由强到弱依次为: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西欧、日本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日益独立自主。17. 机遇稍纵即逝。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善于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机遇】
材料一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1)二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
※同步训练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把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科技成果,重视人才培养;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等。(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日本机遇】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抓住了哪些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至少回答出三个方面)
※同步训练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西欧机遇】
材料三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3)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国机遇】
(4)你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拥有哪些机遇?
※同步训练成立欧盟(或欧共体);发行使用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通。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形势相对稳定;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国内政局稳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言之有理即可)  1. (2016泰安)货币不仅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方便,而且其精美的图案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下列货币中,出现最晚的是(   )
※真题演练C    2. (2016烟台)二战后,丘吉尔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不包括(   )
A.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成立欧共体
C. 建立欧盟
D. 使用欧元※真题演练 A   3. (2016海南)二战后,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1/3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这说明日本
(   )
A.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 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
D. 十分重视教育※真题演练 D     4. (2016梧州)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20世纪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一书广为流传;20世纪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上述演变主要说明(    )
A. 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B. 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C. 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D. 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真题演练 B   课件7张PPT。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你认为导致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②重视教育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④加强对外的经济掠夺和物质掠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2. “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材料论述了(   )
A. 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B. 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
D.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A  3. 下图是小明学习《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时所收集的资料卡。卡中关于欧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立原因  B. 成立时间  
C. 地位    D. 影响D  4. 20世纪晚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 美国  B. 苏联  C. 日本  D. 中国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日本教育部改革中小学课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产、学、研相结合。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非军事化管理的推行  B. 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重视
C. 政治民主改革的实行  D. 美国的大力扶持CB 6. 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史实。认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反映出的史实,与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图二所反映出的“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建立于何时?它的建立有何影响?
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1936年(或20世纪30年代)。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和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图三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史实?这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4)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借鉴些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持何态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20年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重视人才的培养;在改革中坚持求实与创新;走科教兴国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