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生命之线

文档属性

名称 32生命之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09: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2生命之线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中插叙、对比的表达效果
2.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1. 导入: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 展示一组高山雪景、登山图片
2. 播放一段《垂直极限》影片视频
2. 理清全文梗概,明了插叙的运用
1. 事件 写了几次?
登山运动 两次
2. 时间? 人物?
第一次:1985年 “我”与西蒙
第二次:1992年 “我”与马尔
3. 重点是写哪一次?另一次是以怎样的写作方式来交待?
第二次 插叙
4. 插入要使得语言前后连贯、流畅,应有必要的什么句子?在文中找出
过渡句: “蓦地,我的思绪回到了那场挥之不去的噩梦中……”
“而今,命运似乎又一次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3. 进行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1. 同桌讨论:两次登山运动的异同
显示表格
注:填空部分后显示
次序 同 异
合作伙伴 对同伴的态度、行为 结果
第一次 遭遇险情生死考验 西蒙 砍断绳索 栽入冰隙
第二次 马尔 救助、劝慰 最终得救
2. 小组讨论:马尔的形象
要求:找出文中具体词、句来体会
真正的英雄(高尚的人格)——团结助人的精神
3. 明确插叙的作用?
形成对比,突出
4. 把握主旨,归纳总结
1. 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表层——物质之线:联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
深层——精神之线: 登山人生死与共、关怀互助的精神
登山人挑战生命极限的韧性精神
2. 找出全文的总括句
“那常人难以经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3. 朗读第10、14、15节
之后,总结:患难见真情
5.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同桌交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到处都有着这样的生命之线。
从生活、阅读材料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如:东方绿舟“勇敢者道路”活动中的经历、感受
2.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面对逆境,战胜逆境”的名言资料
(1)上台投影 (2)背诵 (3)贴于墙上
六. 结尾:情感升华,作业布置
1.听、唱歌曲——周华健的《朋友》
2.作业(二选一):
1).课外查找、阅读以“面对逆境”为主题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
2).现实生活中,你或周围的人处于逆境时,你们是怎样面对的?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附录: 板书设计
生命之线
乔.辛普森
表层——物质之线
含义 互助精神
深层——精神之线
韧性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