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一第六章6.1 体细胞的分裂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一第六章6.1 体细胞的分裂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4-09 22:53:11

文档简介

6.1 体细胞的分裂
教案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表现在知识概念和结论要以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和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认识,重视方法的探索及概括总结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培养能力。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有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规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等。“细胞增殖”主要阐述生命实现自我复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即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实现的,在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周期中,复制的遗传信息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性。本节知识是学习减数分裂、学习DNA复制及其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4.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DNA数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 细胞的增殖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对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来增加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尽量形象化。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方便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图解一个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和大体分期。 3.概述间期细胞内进行的正常代谢活动,理解间期是细胞分裂期的准备阶段。 4.概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分期的特征。 5.简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归纳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 6.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和特征。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进行动态想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2.运用挂图,讲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静止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性目标 1.深刻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接受唯物主义教育。 2.树立全面辩证地分析地分析问题的观点,培养发展变化的观念。 3.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具有共性,同时又有自身特征具有的个性。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 教学中应以细胞增殖的方式、过程和意义为主线,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及遗传信息传递为核心,主要阐明细胞分裂是生命延续的基础。教学时,首先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多是有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在继续生长?然后组织学生模拟探究物质扩散速率和细胞大小的关系,从中寻找问题答案并认识细胞分裂的意义。 (一)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特点,采用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利用模型和展示挂图,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 (二)教学课时 本节内容,需要2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1课时安排“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和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第2课时安排《细胞的增殖》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穿插实验结果的展示。本设计为第2课时。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一)教具准备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Flash动画。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Flash动画。 3.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的Flash动画。 4.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的模型。 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挂图。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细胞为何不能无限长大? 2.检查课前布置的问题:壁虎的尾巴断掉之后为什么还可以重新长出来? 引入细胞增殖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数量的增多。 1.回顾上节内容,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的运输效率越低。 2.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壁虎尾部有若干层细胞分裂特别活跃,当尾巴断掉后,这些细胞逐渐分裂而长出新的尾部。 设置问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三个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1.细胞增殖的意义?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方式有哪三种? 3.细胞增殖包含哪两个阶段?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2并讨论相关问题: 1.细胞周期的概念?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包含哪些阶段?他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3.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一样,通过P112表6-1中的数据,分析细胞间期时间长的原因?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染色质、DNA、染色单体复制前后的关系。 多媒体动画展示分裂间期细胞内所发生的变化,强调观看核内染色体的变化。 学生了解细胞增殖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知道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1.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可以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解释分裂间期时间长的原因是: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阅读P112-113,并讨论以下问题。 (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2)在分裂中期细胞内主要发了什么变化?什么是赤道板? (3)到了分裂后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细胞板和赤道板一样吗) 2.教师在课前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剪贴图。 3.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视频,提示学生观察细胞核内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4.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有丝分裂挂图,分析、归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 1.学生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2.同时学生两人一组在课桌上的细胞模型中用染色体模型操作。
课件70张PPT。6.1 体细胞的分裂 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都源自一个受精卵细胞。探究 1、为什么人要这么多的细胞,为什么不能由几个细胞不断长大就 可以使人长大了呢?细胞能不能无限长大?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算一算 1cm 2cm 3cm含酚酞的琼脂方块放入NaOH溶液中浸泡慢慢地,含酚酞的琼脂随着NaOH溶液的扩散变红结论: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减小减小54
24
627
8
12
3
60.5
0.5
0.517/819/27细胞不能无限长大限制因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细胞核(DNA)与细胞质之比细胞体积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和物质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 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都源自一个受精卵细胞。探究 1、为什么人要这么多的细胞,为什么不能由几个细胞不断长大就 可以使人长大了呢? 2、人的细胞是怎样由一个受精 卵变成100万亿个细胞呢?细胞分裂真核细胞 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体细胞分裂方式生殖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增殖方式: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B想一想: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变化的?A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出现 纺锤体出现 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散乱排列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两组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染色体消失 纺锤体消失 核膜核仁出现 细胞壁形成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表① 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规律(即各时期特征)相同
② 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结果相同。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表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 (t/h)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甲 乙乙 甲甲 甲乙 乙以下哪个过程可表示为细胞周期?甲 乙乙 甲甲 甲乙 乙以下哪个过程可表示为细胞周期?甲 乙乙 甲甲 甲乙 乙a + bb + cc + d以下哪个过程可表示为细胞周期?甲 乙乙 甲甲 甲乙 乙a + bb + cc + d以下哪个过程可表示为细胞周期?甲 乙乙 甲甲 甲乙 乙a + bb + cc + d以下哪个过程可表示为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意义: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复制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复制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复制 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复制子代细胞 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复制子代细胞 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复制子代细胞 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间期
04N2N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1. 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染色体形态的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期和丙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相等
B. 丁期的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
C. 甲期细胞核内含有8个DNA分子
D. 丙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 数目相同 A. 乙期和丙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相等
B. 丁期的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
C. 甲期细胞核内含有8个DNA分子
D. 丙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 数目相同√ 2、若用化学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的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后期
D、分裂中期 2、若用化学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的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后期
D、分裂中期 3、细胞周期中,要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3、细胞周期中,要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4、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体内某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
A、24条 B、46条
C、92条 D、23条 4、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体内某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
A、24条 B、46条
C、92条 D、23条 5、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比为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末期和前期 5、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比为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末期和前期 6、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比为1:1的时期是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6、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比为1:1的时期是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7、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最主要区别是
A、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
B、无染色体和DNA的复制
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小
D、形成的子细胞大小形态不同 8、右图是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 该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期是什么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3) 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几个子细胞, 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原来细胞相不相同?(1) 该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