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5 韩愈 听颖师弹琴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探寻背景
《听颖师弹琴》是描摹音乐的著名诗篇。一千多年前,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一个名叫颖的天竺和尚,来到长安,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韩愈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连线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记字音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理解词语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试把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并概括其内容。
提示:诗分两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正面摹写声音。后八句为第二部分,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2.这首诗在摹写声音方面有何妙处
提示: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突出的表现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一一描摹出来。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提示: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4.诗歌一开始就写琴声,既没有对弹琴者的介绍,也没有写听琴的时间和地点,这样写是不是太突兀
提示:不突兀。这首诗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代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读韩愈(节选)
梁 衡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要具备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的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而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实不一样: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绝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教育。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韩愈的确是个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两篇上表外,余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文如其人,文如其心。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