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6 李贺诗二首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探寻背景
(1)《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广泛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2)《雁门太守行》是表现壮怀的代表作之一。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后代诗人多借此题写征戍之事。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这首诗通过歌颂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寄寓诗人为国立功的壮怀。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连线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世称李昌谷,是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因父名犯进士讳,不能考进士,阻塞了科举道路,一生心境凄苦,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记字音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理解词语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李凭箜篌引》中哪两句诗是直接描写乐声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提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声音比拟声音,用表情形象比喻声音,唤起一种形象感,各具特色。“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诗歌的后八句,主要写音乐效果,侧面表现李凭的高超技艺。在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诗人也侧面表现了颖师琴声的艺术魅力,突出音乐效果。但在具体描述上,两首诗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试作分析。
提示:韩诗用现实主义手法写自己听颖师弹琴的真实感受,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心中时而冷如冰,时而热如炭。
李诗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而用想象和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从长安城外到长安城内,从地下到天庭,从天庭到神山,从神山到月宫,借写“紫皇”“女娲”“老鱼”“瘦蛟”“吴质”“寒兔”等的感受,来烘托李凭乐声的艺术魅力。诗人纵横驰骋,毫无阻碍,他笔下的乐声的力量,不仅穿云裂石,驱神使鬼,更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想象。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诗歌的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请简要分析。
提示:这句为全诗营造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用“黑云压城”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危急形势。“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致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于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并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4.《雁门太守行》一诗在色彩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提示:这首诗色彩艳丽。诗人巧妙地把金色、胭脂色、紫色、红色,以及黑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如运用“黑”“金鳞”等词,使描绘的对象、景物色调更加艳丽鲜明。我们初看“黑云”句,感到不知诗人要说什么,待看罢“甲光”句,细细品味,才觉豁然开朗。诗人以奇丽炫目的色彩对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生动、神采丰满的边防将士守城图。又如,用“胭脂”来描绘边防将士的血迹,给人以惨痛之感。这些艳丽的色彩描绘,饱含着诗人对守边将士的炽热感情,对叛兵的切齿痛恨,既奇诡又新颖,表现了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这样写,不仅突出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更重要的是加重了作品惨烈悲壮的战斗气氛,使作品具有了浑融浓郁的意境。
李贺:时光焦灼中的灵魂(节选)
茱 萸
李贺。我缓缓地念出你的名字,俨然感受到了你的孤独。可是我无法穿透时光亲自抵达你那个时代。夜凉如水,而你的诗句成冰。杜牧之说你的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而在后人眼里,你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瑰丽无比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你的诗篇,还有你的内心。
我终于明白了你那份对时间流逝的焦灼和伤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陈子昂早在你的前面就说出了那份与大唐的光荣与梦想迥异的悲凉和感伤,而你又将这份感伤传递了下去。宇宙渺渺,而人的生命也不过是洪荒流转的一个片段而已。一千多年后,我似乎依然能听见你鲜活的心跳声,你当初的声嘶力竭,以及你那永不褪色的笔墨划过夜空的声音。我看不见你在春光明媚时的笑脸,我只看到你的影子。你的影子斜挂在中唐,那桃花开得黯淡的所在。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你说。桃花的轮回和你仅仅27个春秋的生命相比,孰轻孰重,我是说不清楚的。你的生命掠过天空划出的光芒持久而绚烂,和千遍红的桃花一般深入肺腑,不分彼此。流年无情,于是你呕心沥血地写成这样的句子,我分明看见千年来你迅速衰老的容颜和少年心胸,转过铜镜的另一端,白发苍苍。后世不是称你为“诗鬼”吗 其实你是活生生的人,然而在人的世界,你的声音没有回响,没有真正荡开任何人的心胸。你自嘲说“寻章摘句老雕虫”,那就到秋坟间听鬼唱诗吧。雨冷香魂,恨血千年土中碧,这或许是你最喜爱的意境
蒲留仙在《聊斋自志》中说你“长爪郎吟而成癖”。其实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或许是你唯一的寄托。多少文人弄笔写苏小小,都没有你那首《苏小小墓》那般撼人心魄;多少文人搦管写春天,都没有《南园》中的那首奇崛妙绝。“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这是怎样的不堪与冷寂,这样惊心动魄的句子,又是怎样如旋风般吹开无数人的心扉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昌谷的春天就是这般生动的吗 生动得令人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字竟然出自你一贯奇崛的笔墨。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而在你之前,杜工部早就喊出了“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你们并排站着,向后人倾吐你们心中的郁积之气。虽然积郁,而你的诗篇中依然不乏掷地有声的句子,它们又是那样具有金属的质地:“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你是书生,但你用书生的血泪为吴钩刃光闪处的将军壮行,为八万里征程、五千年青史作证,为中华男儿的豪气干云,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