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4单元 决胜疆场的艺术7 孙 膑一天,孙膑正在认真研读兵书。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士兵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拔刀剜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来,这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伤身之祸。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了。
让我们带着这个故事走进课文。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一、识记字音
二、通假字
(1)欲隐勿见(见,同“现”,出现,显现)
(2)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捲,通“拳”,拳头)
(3)老弱罢于内(罢,通“疲”)
(4)马陵道陕(陕,通“狭”)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三、古今异义
卒得王千金
古义:千两黄金,是实指。今义:指很多钱或敬称别人的女儿。
四、一词多义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六、相关成语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概括本文大意。
参考答案:(1)孙膑遭疾。(2)田忌赛马。(3)围魏救赵。(4)诱杀庞涓。
2.你怎样看待孙膑的军事谋略?
参考答案:孙膑先后用围魏救赵和增兵减灶之计,不但打败了魏国的军队,解了赵国之围,而且诱杀了自己的仇人庞涓,增强了齐国的军事力量,足见其用兵的大智慧。
3.从孙膑的人生经历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提示:这同样是一道开放型题目,回答只要能合乎题目要求即可。
答案示例:(1)生活中既要相信别人,又要对人存有防备心理,不要被坏人利用,更要防备被别人所害。(2)当人生面临绝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绝处求生存,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3)要在绝境中奋起,不能在逆境中沉沦,要学会谋划人生。(4)要学会隐忍,在苦难中寻找生存的机会,就像孙膑一样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困境,更不能丧失生活的勇气。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参考译文:孙子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侍奉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妒忌他,就假借罪名砍断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基础导练问题导读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田忌经常和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田忌信以为然,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于是田忌就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将军,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人,不可做将军。”于是就让田忌做将军,让孙子做军师,坐在带篷盖的车里,暗中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问题自然解开。如今魏赵两国互相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与齐军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救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到达。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基础导练问题导读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在此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最终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世上流传着他的兵法。《史记》中的人物刻画与选材
司马迁是怎样在坚持历史真实的原则下写人物的呢?我们且看他在《留侯世家》中的一句话:“(留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这说明作者并不是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的。张良平日与高祖谈论的天下事很多,但只写那些和天下存亡有重大关系的事件,从而表现其性格特征。写其他人物当然也不例外,即只写重要的、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东西。在《留侯世家》中还有这样的话:“语在项羽事中”“语在淮阴事中”;其他各篇也常常有这样的话。这就是前人指出过的“互见法”。司马迁使用这种方法情况很复杂,有的注明,有的并没有注明,他不只是消极地避免叙述的重复,而且是积极地运用资料,为突出人物的特征服务。例如:《项羽本纪》集中了许多重要事件突出他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作者对他的行为在传赞中虽有所贬责,但热情的歌颂、深切的同情却是主要的。这样,就体现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的完整性。作者在本纪中没有过多地去批评项羽个人的缺点和军事上、政治上的错误,而把他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借韩信的口中道出,这样既不至于损害项羽英雄形象的塑造,而又显出韩信的非凡的才能和过人的见识。就这样,司马迁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选择、剪裁和集中,不仅客观地反映了这些人在历史上的活动或作用,而且突出了他们的思想和性格,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丰富饱满、生动鲜明,不仅得力于司马迁对材料的取舍和安排,而且也得力于他运用了多种方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作者在写作人物传记时,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概地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使人物性格突出。救赵存魏是信陵君一生的重大事件,但《魏公子列传》中却没有过多地写他在这一事件中政治的军事的种种活动,而把描写的重心放在他如何和夷门监者侯嬴、屠者朱亥的交往以及“从博徒卖浆者游”的故事上,通过这些故事的具体描写,突出了他的仁而下士、勇于改过、守信重义、急人之难的性格。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信陵君自迎侯生的一段: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他写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写侯生故意久立市中以微察公子,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写公子从骑者窃骂侯生,写宾客们的惊讶。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应,愈来愈突出信陵君始终如一的谦虚下士的态度,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司马迁还善于通过琐事来显示人物性格的特征,如《酷吏列传》写张汤儿时的一个故事:
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这虽然是儿时游戏,却异常生动地突出了张汤残酷的性格。再如《万石张叔列传》中的一段:
(石)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 ‘马’字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作者通过这些细节,写出了石家一门的拘谨性格和伴君如伴虎的心情。其他如《留侯世家》写张良为老人进履,《淮阴侯列传》写韩信忍胯下之辱,《李斯列传》写李斯少时见厕鼠和仓鼠而发感叹等,都是以琐事刻画人物性格的例子。这些是司马迁表现人物所用的故事化的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平板的叙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选自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
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