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中考资源网
《航天女英雄——女教师克里斯塔 麦考利夫追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围绕航天英雄这一主题,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2、理解英雄行为,感悟英雄品质。
3、体会航天英雄牺牲后人们的悲痛情感,培养大胆对课文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麦考利夫的英雄品质是如何体现的。
[学习内容]
整体感知,传达出内心的震撼。
一提到英雄,我们就会想起在革命战争时代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勇士,他们担当起拯救苦难祖国的重任,慷慨赴难,血沃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是革命年代的英雄,他们以自身的言行铸成这一时期英雄的内涵。战争渐渐远去,和平的阳光温暖着神州大地,拂去了战争的烟云,而英雄的形象却从来没有在我们心中消失过。在和平年代里,英雄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是指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需要理解其英雄行为,感受英雄品质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麦考利夫这位航天女英雄,明知艰险,勇者无惧。当得知美国国家宇航局决定挑选一名普通教师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入太空时,竟有上万人报名!麦考利夫就是其中一员,她立刻向宇航局报名,没有犹豫,有的是挑战的热情。她与男性竞相争辉,她无惧艰难,这是英雄迈出的第一步。两个孩子给他们37岁的母亲的支持犹如一针强心剂,让麦考利夫更是坚定信心,含笑感激。
英雄不怕考验,英雄不怕磨难。虽然身体健壮,可她只是一个普通教师,而且只是一名女性,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后来,四个月的训练如同一支支利刃考验着她、威逼着她,稍有松懈,稍有退缩,稍有犹豫,等待她的将是退出。失重、颠簸、呕吐……这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都未能动摇她内心的飞行梦想,她都用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对太空的向往给予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刻她完成了英雄的塑造。
将生死置之度外,肩负使命,并且时刻不忘作为教师的责任,自信而又美丽。登机时仍想着在太空中给几百万美国学生讲两堂课,这是作为教师最本我的美丽。“在登上航天飞机的最后一刻,她回过头来,对着电视镜头,对着她的学生们,也对着整个人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笑容,这最后的笑容,异常灿烂夺目,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记叙了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积极投身航天事业,挑战困难,英勇牺牲的事迹,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深切悼念之情。词典上看:“英雄”有三种解释: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例如英雄好汉。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在和平年代,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就是英雄。麦考利夫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乘“挑战者”号飞入太空,表明她具有英雄品质。
默读课文,课文内容可作如下概括:
1、开头:神圣的日子。
2、报名:光荣的使命。
3、训练:严峻的考验。
4、告别:激动的场面。
5、失事:强烈的悲恸。
6、结尾:永远的怀念。
[研读与赏析]
1、里根总统为什么决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
人类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者去探索。而教师虽然是普通人,却是青少年的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教师进入太空,既是对教育引导作用的重视与肯定,也是利用这种作用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行为。
2、关于课文结尾一段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麦考利夫上了最后一课?“挑战者”为什么打上引号?
虽然麦考利夫为航天事业英勇献身了,但这种精神会教育学生和孩子们。“挑战者”加上引号有特殊的意义,“挑战者”是航天飞机的名字,代表了人类向科学尖端挑战,在这里称麦考利夫为“挑战者”, 是对她的英雄壮举的充分肯定。
[学法指导]
1、重点放在对“英雄”含义的理解上,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2、查找有关航天史的资料,了解人类为此作出的努力,以便加深对“英雄”的理解。
3、在讨论中完成对麦考利夫“英雄”形象的认识。
[体验反思]
1、读完全文,最震撼你心灵的是哪一幕?用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准备用深情叙述或朗读传达出你内心的震撼。
2、同麦考利夫竞逐同一机会的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在“挑战者”号爆炸的当天晚上,填词、作曲唱出了一首新歌《为我翱翔》:
我猜想你可能现在才知道
我当初也希望升入太空
我希望能够搭乘那支火箭升入天堂
我希望为每一位男子翱翔
每一位儿童、还有每一位母亲……
她为我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
她为我们发出了自己的光亮
她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精神和全部
他们为我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给予梦想以机会,梦想能够成真
未来成功的希望真切而真实
人类是“地球”号飞船之子
未来属于我们大家
同学们,为了表达我们对英雄的缅怀,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拓展延伸]
1、自己试着写两句碑文,借以表达我们对航天英雄的悲痛和敬意。
如:“挑战”号上永远的挑战者
梦想在宇宙上飘扬
2、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9秒,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又辉煌的时刻,你知道吗?说说你所知道的内容以及你的感受。
PAGE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海鸥乔那坦
一、教学构想
《海鸥乔那坦》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海鸥乔那坦为实现梦想而孤军奋战的故事,反映了改变世界的艰苦性,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
本文篇幅较长,内涵丰富,主题深刻,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组织学生学习不求面面俱到,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重点剖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理解乔那坦这一形象。
为了理解童话的主旨,我们可从乔那坦和其他成年海鸥的矛盾冲突入手,引导学生对童话的主旨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明白作者之写作意图,读懂文本本身。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懂得生活与生存的本质区别,追求理想,珍爱生活。
2.学习通过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方法。
3.了解衬托手法对塑造主人公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
文章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
教学安排:两课时
1.自由朗读,概括每部分大意,了解童话内容。
2.分析乔那坦的形象。
3.理解童话主题。
4.辩论活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第一教学板块:问一问。
有人对那些没有理想、不讲究人生价值的人往往这样说:“那不是生活,那是活着。”“活
着”是什么?“生活”又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根本区别?现在,我们来读读这个发生在海鸥群落里发人深省的故事,一定会悟出点什么。
(采用质疑法导入新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为阅读指明方向。)
二、第二教学板块: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部分大意。要求用“什么样的乔那坦”为句式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孤独的乔那坦;2.幸福的乔那坦;3.震惊的乔那坦;4.新一代的乔那坦。
(整体感知,是精读深思的基础。童话篇幅较长,设计概括四个部分大意,便于学生对故事
情节的整体把握。)
三、第三教学板块:品一品
1.找出描写乔那坦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
①“为了食物而失去乐趣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乔那坦悲哀地想着,“看来我只有和海伦远走高飞了。”
②乔那坦又一次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落。
“为什么我总是显得如此的不合群?”
“为什么大家都会满足于现在这种以生存为唯一目的的生活呢?”
“为什么没有人和我一样,渴望飞上更高更远的蓝天呢?”
③乔那坦兴奋得无以复加,他终于发现了实现自己真正价值的所在:他不要做一个孤独的出世者、可耻的逃兵,而是要以自己的力量,从孩子们开始,彻底地改变这愚昧的海鸥世界!
④乔那坦一阵激动:岩石前面,那可是一块最神圣的地方!······对,我就这么说!
2.品赏每一处心理描写,表现了乔那坦怎样的内心世界。
① 写出了乔那坦的难过,悲哀; ② 写出了乔那坦的失落、迷惘;
③ 写出了乔那坦的兴奋; ④ 写出了它内心的激动、善良。
3.品读
作者笔下的乔那坦是一个诚实善良、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并能执著追求远大抱负的形象。对乔那坦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十分细腻、真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乔那坦的追求、迷惘和孤寂。朗读时要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
(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十分丰富,这篇童话心理描写细腻真切,是一大特色。这一板块,要求学生从众多语言信息中筛选出描写乔那坦心理活动的语句,目的明确,又能形成对乔那坦思想性格的完整认识。)
四、第四教学板块:讲一讲。
依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讲述乔那坦的故事。
1.孤独的乔那坦 2.快乐的乔那坦
3.勇敢的乔那坦 4.爱思考的乔那坦
5.执著的乔那坦 6.永远的乔那坦
(这一板块,采取从不同角度讲述乔那坦的故事,与简要复述童话故事有所不同,这种方法更能检验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体现了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二课时
第一教学板块——想一想
在第一节课学习的基本上,来理解童话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
1.这篇童话,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双方是谁?
乔那坦和成年海鸥。
2.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理想不同或生活目标不同。
3.乔那坦和成年海鸥各自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又怎样评价对方的生活理想?
出示表格
生活理想 评价对方
乔那坦
成年海鸥
学生在书上寻找答案,勾勾画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4.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理想,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读者,一个人要想实现超出常人的更高理想,变“生存”为“生活”,刚开始总是不被人们理解的,需要经过长期地、孤独地奋斗,不论环境多么险恶,阻力多么巨大,我们也不能悲观失望,更不能放弃努力,因为时代总是向前的,新一代总会跟上来的。
5.写海伦、乔那坦父母以及其他海鸥有什么作用?
衬托了乔那坦对梦想执著而孤独的追求,突出了主要形象。
(这一板块,紧紧抓住乔那坦和成年海鸥矛盾冲突的焦点——对生活理想的不同追求,作为挖掘童话主题的一条线索,环环相扣,不蔓不枝。)
第二教学板块:演一演
乔那坦不服长老会的决议,假设他提出上诉,请你担任他的辩护律师为他辩护。
1. 准备活动
①推选法庭法官,原告乔那坦及辩护律师,被告长老院及辩护律师。
②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和想像拟定辩护词。
2.模拟辩论
借鉴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法庭开庭程序,展开辩论。
3.评议结果
其他同学评议辩论的结果。
(这一板块,以辩论活动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训练,开式新颖,内容丰富。)
教学后记
一篇近六面纸的童话故事,如面面俱到地讲解、分析,所需时间之长,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长文”如何“短教”?如何教出效果?我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作了如下尝试:
1.新课标指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入手,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心灵。通过找一找、品一品、读一读等方式,学生深入乔那坦内心深处,了解了这一主人公形象。
2.新课标又指出:“提倡全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本文学习我们又抓住矛盾冲突的焦点——各自的生活理想不同,来挖掘文章的主旨,目的性强,条理清晰。
3.本文的教学,我贯彻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思想。由于老师分析少,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读书、勾画、辩论等,活动时间充足,效果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