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语文七下4.15(最苦与最乐)教案、学案、素材【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部编版语文七下4.15(最苦与最乐)教案、学案、素材【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0 08:42:39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四单元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4 《驿路梨花》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5 《最苦与最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三)
《爱莲说》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三)
写作 怎样选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15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著作有《饮冰室全集》。略读文章,整体感知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开篇连用三组设问句形成排比,连续否定,引发读者思考,同时引出自己的观点。后又列举种种未了的责任来证明观点。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说明了责任尽完所达到的快乐境界,后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进了责任会时时处处快乐。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品读课文,深入理解1.细读文章前两自然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把贫困、失意、老、病、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说法,引起读者兴趣,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给人新奇之感,又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2.文章第三自然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运用举例论证,采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论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4.作者是怎样论述“ 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一观点的?作者分三层来论述:首先论述了什么是责任;其次推而广之,界定了责任的范围,明确了人生应负的各种责任;最后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阐述观点层层深入。5.作者是怎样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观点的?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将尽责任的快乐与负责任的痛苦相互对照;同时运用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名言,说明尽了责任所达到的快乐轻松的境界,充分论证了“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观点。精细研读,品味语言怎样理解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作者将自己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语言虽凝重,却也轻捷自如,有一股灵动之气。语言十分流畅、精练简洁。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自己负责。
责任是 。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 的观点。请你以“最美”和“最丑”“最高尚”和“最卑鄙”“最好”与“最坏”为例,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责任是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努力学习,对自己负责。
责任是尊重他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他人负责。
责任是尊纪守法,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对集体负责。
责任是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生活节俭,对家庭负责。
责任是立志成材,开拓创新,强我中华,对国家负责。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而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布置作业请结合下述事例,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不少于300字)。1.孟佩杰?,山西临汾人。5岁时生父不幸车祸离世,生母便将其转送给刘芳英抚养。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椎管萎缩症手术失败而半身不遂,养父为逃避生活重担离家出走,自此,小佩杰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照顾刘芳英的生活起居,12年来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离家乡百公里之远的临汾学院录取,由于不放心刘芳英,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带着母亲上大学”,继续悉心照料养母。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三十分钟……2.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路线。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虽剧痛难忍,吴斌却仍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最后还挣扎着站起来对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24名乘客无一受伤,年仅48岁的吴斌却在6月1日因伤势过重而去世。发生在29日中午高速路上的这一幕感动了数百万网民,吴斌被赞为最美司机。最苦事:未尽责任最乐事:尽了责任要勇于:担负责任不应该:逃避责任承担责任,获得快乐最苦与最乐课件15张PPT。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4 《驿路梨花》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5 《最苦与最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三)
《爱莲说》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三)
写作 怎样选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4 《驿路梨花》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5 《最苦与最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三)
《爱莲说》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三)
写作 怎样选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5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检查预习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卸却(xiè) 监督(dū)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以下的问题,并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2.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细读课文,辨析思路1. 作者开头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2.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开头的5个设问句的作用: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 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本文谈的是严肃话题,但因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文章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灵动之气。实话实说,勇挑责任 我们通过分析明确了作者的观点,懂得了责任的重大,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 布置作业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2017—2018学年人教语文七下4.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文章主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论证方法,把握中心论点。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    ,号     ,别号        ,思想家、     ,广东新会人。著作有        。?
二、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恩惠(  )  如释重负(  ) 契约(  )
揽(  ) 卸却(  ) 监督(  )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
1.作者开头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2.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3.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的?请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4.本文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那它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吗?
5.本文的语言有“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主要借助不同的句式、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来体现, 分析下列各句的好处。
(1)开头五个设问句的作用。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3)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四、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分析明确了作者的观点,懂得了责任的重大,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参考答案
一、了解作者
卓如 任公 饮冰室主人 学者 《饮冰室全集》
二、整体感知
1.huì shì qì lǎn xiè dū
2.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三、细读课文
1.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4.不是,它是本文的论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1)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2)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四、拓展延伸
提示 从学生、子女、国家公民等角度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