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语文七下3.10(老王)教案、学案、素材【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部编版语文七下3.10(老王)教案、学案、素材【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0 08:45:53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语文七下3.10《老王》导学案
第三单元
10 老 王
学习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与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4.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识记字词。
伛(  )身 攥(  )着 惶(  )恐 塌(  )败
愧怍(  ) 取缔(  ) 滞(  )笨 眼翳(  )
骷髅(  )(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二、合作释疑——评说老王
1.分析人物: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
2.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得到哪些做人的启示?
三、思想共鸣——怀念老王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
四、迁移延伸——关注老王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不幸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五、品味语言
杨绛的文学语言看似平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请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六、学习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达标检测
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    (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以    为线索,兼用    顺序和    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    ”,二曰“    ”。?
2.文中有一句话“               ”能概括本文的主旨,这句话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仿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yǔ zuàn huáng tā zuò dì zhì yì kū lóu
2.提示 写作者与人力车夫老王的交往,写车夫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二、合作释疑——评说老王
1.提示 第2~16段可围绕着遭遇不幸、心地善良来谈。
2.提示 作者给老王眼药,照顾老王的生意,想尽力用钱来帮助老王。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
三、思想共鸣——怀念老王
提示 为老王写一首小诗,为老王写一篇纪念文章。
四、迁移延伸——关注老王
提示 尽力去帮助他们,并且避免由于帮助给别人带来的尴尬。
五、品味语言
(1)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瞎了一只眼都是不幸的事,而后者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苦,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所以是“更深的不幸”。(2)社会上总有一些幸运者和不幸运者。而幸运者则要对不幸者给予关爱,使不幸者的生活能够改善。作者回想起老王,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是不够,所以觉得“愧怍”。
六、学习小结
提示 可围绕关注弱者、奉献爱心等方面来谈。
七、达标检测
1.散文 彼此交往 逻辑 时间 善 苦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就为他人送去光亮 就为他人送去清凉 就为他人送去荫庇 就为他人送去甘露
课件19张PPT。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0 《老王》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1 《台阶》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2 《卖油翁》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写作 抓住细节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10 老王字 词 愧怍 滞笨 取缔 翳
骷髅 攥着 塌败 伛

zuò zhì dì yì
kū lóu zuàn tā yǔ


杨绛,杨季康的笔名,生于1911年,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作者简介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写 作 背 景说老王老王职业:三轮单干户生理缺陷:一只眼居住条件:塌败的小屋代送冰,车费减半帮送医院,不要钱离世前,送鸡蛋、香油表感谢不幸善良家庭:没有亲人说老王选点欣赏,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
因为?????????? ???????。说老王示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直僵僵”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动的样子。 “镶嵌”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身体僵直的形态,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气,行动已经不方便了。说老王示例: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骷髅,没有皮肉毛发的尸体。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是穷人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想着报恩,真的令人感动。说老王课堂小结:

写人时,要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详写,这样就能做到人物鲜明,重点突出。说老王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说作者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说作者本文写老王与“我”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的勤劳、善良,表达了作者要求人人平等,互相关心、爱护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老王”我的一家…… 王致中,17岁,?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抓阄读书——有书的妹妹却哭了说自己 关注身边的 “老王”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
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的时候,
不要忘记——
有一群本应该和我们一样的人
正在——
苦苦挣扎! 说自己面对身边的 “老王”,
我们应该… …课件10张PPT。10 老王老 王杨绛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浏览课文,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概读活动


浏览课文,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老王的穷



贱概读活动 杨绛写与老王交往的三件事,都围绕“送”来写,为什么不显得重复累赘呢? 比读活动


杨绛写与老王交往的三件事,都围绕“送”来写,为什么不显得重复累赘呢? “送”的内容不同
“送”的背景不同
描写的详略不同
人物品质的凸显力度不同
对老王的情感态度不同
语言由略到详
人物境界由低到高
作者情感由淡到浓“渐进反复式” 叙事比读活动


总话题:说说杨绛的“愧怍” 小话题:
杨绛应该愧怍
杨绛不该愧怍
我从愧怍中认识了杨绛
我从愧怍中读到了更多的东西说读活动


背景资料
在“文革”运动中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帐,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按道理说,这类人最应当“记愧”,不过,他们很可能既不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他们的忘记也许正由于他们感到惭愧,也许更由于他们不觉惭愧。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的,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说读活动


学习《老王》,我读懂了…… 写读活动
课件11张PPT。9 老王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文眼 1.文眼中所谓的“不幸者”指的是谁?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的不幸。
2.老王的为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品读课文,聊聊老王 “文革”时期 ,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 经受了漫长的苦痛折磨。背景资料品读课文,聊聊老王 品读课文,聊聊老王 3.在老王与杨绛的交往中最令作者动情,又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件事?请结合文本,谈谈原因。
4.本文是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在写一个善良的三轮车夫,既然如此,作者为何要用如此令人恐惧的、冷冰冰的词语来形容老王呢?这种描写近乎残忍,近乎刻薄!这样的描写是不是欠妥呢? 改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干瘦的身子立在门口……他面色苍黄,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枯瘦的身体如竹子般直直地僵立着。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品析词句,诵读感悟品读课文,说说作者 背景资料
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 “国民党特务” “苏修特务” “反动学术权威” “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
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杨绛回顾文革岁月 生活并不如意的作者对老王处处关怀,却又因何在多年后对老王生出“愧怍”之心呢?品析词句,诵读感悟 1.我想对老王说……
2.我想对杨绛说……
3.我想对自己说……
品读课文,说说自己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