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案
本课选了两首古诗,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他们所写的事务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3、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
指名读,指导节奏。齐读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小组交流疑难词语。
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②锤:敲打。击:撞击。
③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2、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师小结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
四、小结,介绍托物言志的手法。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五、指导学生写字
锤 焚 这两个字要结合偏傍进行指导。
乾 坤 这两个字较为难写,注意左右的配合。
六、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总结学法,介绍《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抓——字眼 明——诗意 想——意境 悟——诗情
2、介绍《墨梅》,了解作者。
二、理解诗意
1.出示梅花图,说说梅花的精神。
2.自学墨梅,理解字词。
吾:我。 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 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3、交流诗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4、朗读体会
用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三、总结写法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来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四、作业
说说描写梅花的诗句,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