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1.(2分)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获得的
D.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
2.(2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
C.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就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2分)伽利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__不需要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__阻力__。
4.(4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__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__,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__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__。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惯性
1.(2分)(2017·吉林中考改编)欧洲杯足球赛正火热进行中,赛场上出现的以下现象不能用惯性来解释的是( B )
A.快速奔跑的裁判员不能立即停下来 B.射中球门框的足球被反弹回来
C.足球被踢出去仍继续向前运动 D.奔跑的球员被绊后倒向前方
2.(2分)(滨州中考)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活动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 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 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D )
A.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
B.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
C.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
D.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
3.(2分)(2017·孝南一模)小明乘坐公交汽车时,站在离车门较近的位置而且双手没有扶任何物体,为了避免汽车启动时摔倒,下列说法及解释正确的是( B )
A.他应将身体保持直立
B.他应将身体向汽车运动方向倾斜
C.汽车启动后人的惯性增大了
D.汽车从静止到启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4.(2分)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D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5.(2分)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一辆沿公路行驶的汽车上有水滴落在路面上,路面上部分水滴的印迹如图所示。请根据水滴印迹的特点指出该车行驶的方向,并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图中虚线为汽车的行驶路线)
答:行驶方向:由西向东。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下落的水滴离开汽车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水滴最先接触路面呈圆形的部分很快停止运动,但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从而抛洒在路面上,形成了先圆后不规整的痕迹。
【趣闻轶事】
谁先被击中
18世纪中期有两个枪手在船上用相同的火枪决斗,一个人站在船头,另一个人立于船尾,此时船正沿直线匀速航行(不考虑风速影响),当他们同时向对方开枪时,谁先被击中呢?站在船头的枪手,立于船尾的枪手,还是两人同时被击中?
好好想一想,相信你会得到正确答案的。
答案是两个枪手同时被击中,枪手站在船上时本身也具有和船一样的速度,所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行驶中的船和静止的船没有什么区别,这和列车上演员的动作表演是一样的!
二力平衡
1.(1分)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C )
,A ,B
,C ,D
2.(1分)如图所示,一只蚂蚁将小木棒竖直举过头顶,当小木棒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蚂蚁对木棒的支持力和木棒对蚂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蚂蚁对木棒的支持力和木棒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棒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木棒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棒受到的重力和木棒对蚂蚁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2分)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D )
4.(6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红与小明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实验中应让研究对象处于__静止__状态。
(2)小明的实验方案与小红的相比__A__。
A.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承面之间的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B.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承面之间的支持力对实验的影响
C.有效地克服了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弊端
D.有效地减小了研究对象的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3)图乙所示实验中,小卡片的质量要尽可能__小__。在小卡片静止时,小明将小卡片顺时针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将会__旋转__(选填“旋转”或“不旋转”),此现象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__在同一直线上__。
(4)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造成差距的原因是__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__(答出一条即可)。
摩擦力
第1课时 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
1.(2分)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他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他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向右滑行,可以确定的是( D )
A.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右
B.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左
C.a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远
D.a鞋底是塑料会滑得更远
2.(2分)(2017·杭州中考改编)如图所示,第一次甲单独用60 N的力推墙,第二次甲推墙的力不变,乙用30 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两次,人均未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60 N的推力
B.乙受到地面30 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30 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90 N的推力
3.(2分)(襄阳中考)用5 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10 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C )
A.大于5 N,小于10 N B.10 N
C.5 N D.无法判断
4.(4分)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__必须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等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压力__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接触面粗糙程度__有关。(以上两空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
第2课时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2分)如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
2.(2分)为了防止在卫生间的地面上滑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 )
A.穿上光滑鞋底的拖鞋 B.放置防滑地板胶垫
C.洗澡后将地板擦干 D.铺上刻有花纹的地板砖
3.(3分)(1)劣质橡皮质硬,擦字时打滑,字擦不干净,这是因为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__小__的缘故。小明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他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__增大压力__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的。
(2)旅游鞋鞋底通常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__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4.(3分)如图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
(1)在乙图代表小明的圆点A上画出其竖直方向受到的力。
(2)小明再沿比杆粗糙的绳匀速下滑,若沿绳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绳,沿杆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杆,F绳__=__(选填“>”“=”或“<”)F杆。
(3)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__竖直向上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