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第四章 种群回顾种群的增长方式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K值*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K思考题
K值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吗?自然条件下,
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后会如何?
阅读书本78-79页并思考:
1.什么是种群的数量波动?
2.种群的数量波动有哪几种类型,分类依据是什么 ?
3.产生种群数量波动的直接因素是什么,间接因素是什么 ?
种群的数量波动1.概念:2.类型:非周期性波动
周期性波动两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不相等(大多数)两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实例一实例二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就称之为周期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问题
(1)画出驼鹿从1915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该种群的数量曲线与逻辑斯谛曲线有什么不同?(2)该种群的数量曲线与逻辑斯谛曲线有什么不同?逻辑斯谛增长,曲线是呈s形的,种群数量可以长时间稳定在k值.而这幅图中种群数量并未稳定在k值。因为我们所说的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在实际情况中种群的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外源性调节因素
1.气候(极端的温度和湿度)2.食物4.捕食3.病源物和寄生物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占有领域领域占有领域1.领域行为内源性调节因素
种群密度增大生存压力增加内分泌失调出生率降低2.内分泌调节已知A、B 两物种,其中一个为猞猁,另一个为雪兔。表为两物种在60年间变化请根据表绘制曲线图雪兔&猞猁猞猁增加雪兔增加植物增加++
-
-反馈调节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
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a跟踪练习如图表示某区域的猞猁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具有周期性
B. 在不同年份猞猁个体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
C. 猞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7.8×104只
D. 食物短缺是引起M→N变化的内源性调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