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活动记录单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 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步骤: (提示:要控制哪些变量?小组讨论完成)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食盐能完全溶解吗?)
问题二:如何将不能溶解的蔗糖溶解呢?
方法:
步骤: (小组讨论,可暂不写)
现象:
结论:
问题三:液体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吗?
实验、 加热雪碧
步骤: (小组讨论,可暂不写)
现象:
结论:
你想挑战吗?
如何能更快更好的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方法:
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物质的溶解性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以“洗衣小窍门”为情境,引入油污不能溶解在水中,却能溶解在洗洁精中
导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再以生活实例“糖、盐在水中的溶解”,提出问题:虽然两者都能溶解,但两者的溶解能力相同吗?引入物质溶解性质的差异。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一环紧扣一环,得到一系列结论。
2、 前期分析
(1) 学习任务分析
《物质的溶解性》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主要包括: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液体和气体溶解的一些情况,物质溶解时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等。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1) 学习者分析
1、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但对实验现象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2、已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中,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
3、在实验技能与学习方法上,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教学.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是有限的,知道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2、知道物质的溶解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外界条件(如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3、知道液体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水中的氧气越少
(1)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收集和加工信息。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溶解性质的应用,体会科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1、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2、 教学准备
蔗糖(10克)、食盐(10克)、水、色拉油、雪碧、沙子
酒精灯、三角架、烧杯(3个)、玻璃棒(两根)、石棉网、火柴、药匙、大烧杯(一个)、量筒、滴管
上述实验装置和实验用品准备7份,每一位同学都下发一张学生活动记录单
2、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学】
以“洗衣小窍门”为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油污不能用水洗,而能用洗洁精洗的原因是油污不能溶解在水中而能溶解在洗洁精中。导出第一个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烧菜时会加入糖和盐,盐和糖也能溶解在水中,提出问题,虽然两者都能溶解,那他们两者的溶解能力就相同吗?如何证明你的假设。
【实验促学】
实验一、
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讲评。教师可事先提示,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运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步骤: 用量筒分别量取20毫升水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后观察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 蔗糖大部分溶解,食盐小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板书)
实验结论2 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板书)
过渡: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使不能再溶解的蔗糖再溶解到水中呢?
回答: 加水和加热。
实验二、 给原来没有溶解的蔗糖加热。
现象: 蔗糖都溶解
结论: 的液体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能力越强(板书)
过渡: 那是不是温度越高,所有的物质的溶解能力都越强呢?
实验三: 加热雪碧
现象: 气泡逐渐冒出
结论: 液体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板书)
补充: 1、为什么在喝雪碧之后,会经常打嗝
2、不仅仅是气体,有些固体、液体也并不是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如氢氧化钙,也就是石灰。
【应用所学】
①练习: 鱼儿呼吸时也需要氧气,但鱼整天泡在水里,悠闲地吐着气泡?
提问: 那为什么夏天鱼儿会经常浮出水面呢?
②你想挑战吗?
如何更快更好的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呢?请说明理由。
洗洁精加入到较热的水中。1、油污易溶于洗洁精 而不易溶于水。2、液体温度越高,油污的溶解能力增强。
【小结本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质溶解的性质,以实验的视角,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了有关物质溶解的五个结论。
2、 板书设计
物质的溶解性
一、固体、液体、气体的溶解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3,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4,液体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5,物质的溶解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