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4《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表格式共9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4《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表格式共9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4-10 17:42:35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内容包括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解决问题和整理与复习。运算的正确性是本单元需要集中训练的,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知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通过计算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正确运用数学的知识,同时提高同学们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进位的计算方法。
5.能够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6.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
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课时安排
9课时
课题: 口算乘法(1)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1
执教班级
30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的探究过程,体验乘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学法:合作交流,练习提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7×8= 5×9= 3×5= 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
教师:这些乘法大家都能很快计算出来的依据是什么呢?(乘法口诀)如果是更难的乘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41页例1
课件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读图,说说图中的妈妈在干什么。
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地出示:3筐草莓,每筐15盒,一共有多少盒?用什么方法来求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15×3=_____(盒)(板书)
(2)15×3怎样计算呢?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想到的算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学生:每筐15盒,2筐就是15+15=30(盒),3筐就是15+15+15+15=45(盒),15+15+15可以写成15×3,所以15×3=45(盒)。
另外一名学生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10×3=30
5×3=15
30+15=45
学生汇报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想,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将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乘,最后相加的和就是得数。3个15就是3个10和3个5的和)
有人能尝试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吗?
请部分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追问:运算的答案和口算的答案一样吗?(一样)记得验算一下结论是否正确。
小结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全班评议。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想一想:150×3应该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全班评议。
教师:先忽略150后面的0,算15×3=45,再添上0,就是150×3=450
小结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积末尾添上1个0,也可以把几百几十数分解成整百数和整十数进行口算。
课后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时需要什么?
本课作业
1.口算
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3.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1)
15×3=45(盒)
10×3=30 5×3=15 30+15=45
课题: 口算乘法(2)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探索发现
学法:小组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3×11= 2×13= 4×12= 16×2=
7×12= 6×10= 20×5= 10×10=
组织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指名汇报。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42页例2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学教材例2第(1)题。
提问:橙子每盒6个,要求10盒有多少个。该怎么列算式?结果怎么求?
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写出下列算式:
6×9=54
54+6=60
6×10=60
出示教材第42页例2第(1)题下面的4个算式题。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做题并观察,然后分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教材例2第(2)题
要求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汇报。
指导学生将例1和例2第(1)题中的方法结合起来解答下面的小题。可采取以下步骤:
整十的数怎么做?(去掉0,20变成了2)
12×2时,应该怎么做?(12分解成10和2)
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2×10=20,2×2=4)
两者相加得多少?(20+4=24)
最后怎么办?(末端去掉几个0就添上几个0,结果为240)
3.小结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时,可以先忽略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用整十、整百数前面的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与整十、整百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巩固练习
教材第42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吗?在课后,大家还有勤加练习喔!
本课作业
口算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2)
6×10=60
10=1+9 6×9=54 54+6=60
12×20=240
12×2=24 24×10=240
课题: 练习课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5页练习九第1,3,4,7,8,10-12题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口算乘法中的相关练习,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中的相关规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口算或笔算的步骤和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熟练乘法计算,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乘法的步骤。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
教法:讲演和引导法
学法:自主解决问题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基础练习
照样子计算下面各题,写出运算顺序,并口答下列各题。(小黑板)
例:13×5=45 47×3= 87×5=
10×3=30 84×3= 15×6=
5×3=15 25×3= 45×3=
30+15=45
教师总结: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将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末尾有0的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进行计算,最后求和。
指导练习
1.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3题
(1)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1×3=)
(2)计算步骤:21拆分成20和1,20×3=60,1×3=3,答案为60+63.其中口算20×3可以看作2×3=6,然后把去掉的0补上。
(3)注意拆分两位数的步骤,将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进行计算。
3.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目,按设置的问题分别解答。
引导学生说出第(1)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李红家有11张蚕子,每张可产蚕50千克,求一共可产蚕多少千克。
列式计算:11×50=550(千克)
引导学生说出第(2)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李家村有80张蚕子,每张产蚕50千克,求总共能产蚕多少千克。
列式计算:80×50=4000(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然后教师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说出第(3)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1千克蚕卖18元,有50千克,能卖多少元。
学生回答:18×50=900(千克)
注意:本题目重点在于有多个问题,学生需要将一个个问题看清后一个个分析,不能混淆,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高练习
1.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10、11题
小组交流讨论,集体订正。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12题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解决,指名汇报,全班评议。
课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不进位的乘法时,注意竖式的写法和运算的顺序,在教师的教学示范时进行模仿,课后多加练习不进位乘法,注意正确运算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教师:口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数字较大或较复杂时,用口算计算出结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大家都有到书店买书的经历,那么去书店买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2.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的情境图,提出问题。
(1)情境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情境图上告诉了哪些信息?
(3)怎样计算买了多少本书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12=
怎样计算14×12的积呢?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议一议。
强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方法1:将12写成3和4的积,12=3×4
14×4=56
56×3=168
方法2:将12分成10和2,12=10+2
14×10=140
14×2=28
140+28=168
教师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竖式计算,全班评议。
教师:把两个因数写在竖式上,先用个位上的2与14相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同个位上的2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与14相乘,末位同十位上的1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板书:
交流讨论:你能用相同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评议。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分别用第二因数的对应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巩固练习
1.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请按照第46页例1的三种方法来进行计算23×13.
第一种:13=10+3,10×23,3×23
第二种:23=20+3,20×13,3×13
第三种:
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其余三个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将他们的竖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订正时交流,计算要注意什么?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4×12=168
方法1: 方法2:
12=3×4 12=10+2
14×4=56 14×10=140
56×3=168 14×2=28
方法3: 140+28=168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乘法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过程,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索和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大家对乘法的了解又进了一步。下面我来考考大家的掌握程度。
提问:4月份植树小队绿化荒山,每天植树12棵,一个月一共能植树多少棵?
学生列出算式并得出答案:12×30=360(棵)
提问:如果每天植树27棵,半个月能植树多少棵?
学生列出算式:27×15=_______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吗?大家是不是感到很复杂,列竖式之后大家能发现与上节课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吗?
2 7
× 1 5
学生:上节课每一步乘出来的结果都是小于10的,不需要进位。
教师:像5×7=35这样大于10的,接下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2
估算
(1)教师出示问题: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午餐时每人配一盒酸奶,请大家帮老师估一估,大概要多少盒?
(2)学生尝试估算,汇报估算方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37≈40 40×48=1920(盒)
(48≈50 37×50=1850(盒)
(37≈40 48≈50 40×50=20000(盒)
笔算
(1)究竟要多少盒呢?我们可以算一算,怎样列式?(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48×37=_____)
(2)请大家开动脑筋,自己试着在纸上算一算!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好。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先算37×40=1480,再算37×8=296,最后把1480与296加起来得到1776
(先算30×48=1440,再算7×48=336,1440+336=1776
(可以用竖式计算。板书:
明理揭题
(1)根据学生汇报讲解算理:先用个位上的7去乘48,结果是336;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结果是144.(用十位上的数字去乘,得到的积的末位数要从十位写起,相同数位要对齐)
(2)分析过程:计算7×8=56时,十位上满十了,怎么办?向哪一位进5?进的5表示什么?进位时你们有哪些好办法?
(3)观察竖式计算和分步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对应板书,直观展示两种方法(口算、笔算)算理一样,竖式就是对口算过程的记录。
小结:仔细读教材第49页的“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评议。
教师强调: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巩固练习
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组织学生先独立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交流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并相互检查。
师生共同对照答案,要求算错的同学找出原因,改错。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互相交流。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差别吗?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4 8 × 3 7 = 1 7 7 6

课题: 练习课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第1,5,9题,第50-51页练习十一第1,4,5,7,8,10题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和进位乘法的运算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乘法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和进位乘法的运算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
教法:组织练习和指导练习
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基础练习
1.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小黑板)
12×12= 21×13= 13×11= 10×12=
49×64= 23×78= 42×45= 25×52=
教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同学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都有哪些了解和掌握呢?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教师强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忘记进位,不能把数位对错了。
指导练习
1.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
先组织学生读题,再列出算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5题
强调:本题不仅需要计算,还需要进行比较判断。
教师提示学生先计算,然后进行比较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指定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并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异同之处。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这道题有一个干扰条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式计算。
提问:图画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想?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6×56=_____
教师:哪个条件没有用到?(“每套有12张”这个条件没有用到)
教师:根据这个条件,你还能提问什么问题?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全班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共卖了多少张风光明信片?
12×56=_____(张)
组织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8题。
指导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高练习
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
(1)观察题目,总共有几问?问题是什么?
(2)买了13个足球没花完,那么也就是说13个足球的总价小于380元。
(3)足球的价钱比25元贵,可能是多少元?这样买13个要多少钱?
(4)学生回答:26×13=338(元) 27×13=351(元) 28×13=364(元) 29×13=377(元)
(5)教师提问:这说明什么呢?
同桌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下面我们看第二问,已知剩了16元,总共带了380元,那么用了多少钱?【380-16=364(元)】
根据第一问,足球的价钱是多少时,买13个刚好花364元?
学生回答:28元
2.教材第48页练习十第9题和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互相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订正并总结规律。
课后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课题: 解决问题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内容!
计算下列各题。
27×3= 8×120= 10×33=
20×22= 34×21= 16×28=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
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基础,数学与生活所要做的就是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锻炼我们的能力。让我们一起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吧。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教师:观察题目,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已知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说说已知条件:总共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
再组织学生再仔细看一看图。(提醒学生注意箱子上写着数据“12个”)
教师:那么现在你还能说出什么条件呢?(学生回答:1个箱子里有12个保温壶)
引导学生计算:
每个箱子里有12个保温壶,一周卖出5箱,共卖出多少个保温壶?怎样计算?【12×5=60(个)】
提问:60个保温壶,每个45元,总共多少元呢?
学生回答:60×45=2700(元)
教师:可不可以列出综合算式呢?(可以)合并起来更加简洁,可以怎样列呢?
教师示范:12×5×45=2700(元)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学生回答:1箱12个,每个45元,1箱应该是45×12=540(元)
提问:总共有几箱呢?
学生回答:5箱,所以540×5就是总共卖的的钱数。
学生计算,并比较两次所得结果是否相同。
教师强调:其实用不同的方法思考,也可以作为一种验算的方法,两次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回顾与反思。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第52页“回顾与反思”。
提问:知道数量和每个保温壶的价钱,就可以求出总钱数。可以怎样求呢?
学生讨论交流,全班评议。
教师小结:有两种方法。可以先求出每箱的总钱数,然后乘箱数;或者是先求出总数量,然后乘每个保温壶的价钱,两种方法均可以得出总钱数。
交流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剖析和整理,了解题目的要求,通过已知条件对问题进行分解,然后解决。完成后首先我们要考虑计算是否正确,另外是否可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能只是简单得出答案就算了。
巩固练习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4题
(1)提问:大家先说说有几种计算方法,然后独立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步骤的具体含义。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你觉得有哪些步骤是必需的?
本课作业
口算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100分闯关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第一种: 第二种:
12×5=60(个) 45×12=540(元)
60×45=2700(元) 540×5=2700(元)
综合算式:12×5×45=2700(元) 综合算式:45×12×5=2700(元)
课题: 解决问题(2)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这是一个总数),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
学生回答:60÷2=30(人)
提问: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30÷3=10(人)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成一个算式呢?
学生思考。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回忆一下上一节课的连乘的合并步骤。
学生列出算式:60÷2÷3=10(人)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呢?
学生回答:3×2=6(组)
提问:总共有60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多少人?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60÷6=10(人)
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
总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例4
教师:你们能验算一下吗?我们求得一组10人,那么3组呢?(3组30人)
提问:一队3组,现在有2队,总共多少人?【30×2=60(人)】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十分正确,以后也要这样进行验算和整理,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提问:我们可以运用哪两种计算方法?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3)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7题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订正时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路。
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12题
指名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若果我们将上节课归纳为连乘的运用,那么你能将本节课的解决问题归纳成什么呢?你能自己编写类似的问题然后解答吗?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第一种: 第二种:
60÷2=30(人) 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综合算式:60÷2÷3=10(人) 综合算式:60÷(3×2)=10(人)
课题: 整理和复习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巩固练习和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考解答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本单元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计算下列各题。(小黑板出示)
60×6= 43×10= 14×20= 150×30=
14×3= 34×40= 42×64= 31×41=
23×300= 56×72= 20×26= 13×40=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交流,一起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基础练习
1.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题目的问题,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一说。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
师生先共同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强调讲解。
提高练习
1.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先组织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然后小组交流讨论题中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
指名说一说,对回答不完整的,教师给予补充。
第一问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应用题?
同桌讨论交流思路和方法,并互相评价。然后教师指定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呢?
指定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分小组议一议第三问。教师指名说一说。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上一题总结的方法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学生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课后小组
通过这节整理和复习课时,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