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化学实验 一个牛奶盒的重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化学实验 一个牛奶盒的重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4-21 16:44:00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牛奶盒的归宿在哪里? 一个牛奶盒的重生文晖中学 王 莹大部分回收,焚烧.
有一些被填埋
查阅资料: 1.牛奶盒总共为6层,其中75%的原材料
是纸浆,20%是塑料,还有5%的铝箔. 2.大部分纸浆是用木浆制成的,所以主要
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的支
撑物质,化学本质是多糖,可以用
(C6H10O5)n来表示。 3.由于在食品工业上使用,牛奶盒中塑料
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CH2CH2)n. 牛奶盒焚烧后会产生哪些气体呢? 猜测一:CO2和H2O 猜测二:CO2和H2O、CO 猜测三: CO2和CO、H2 猜测二:CO2和H2O、CO 利用现有的器材和药品设计一套装置
证明猜测二:
牛奶盒燃烧会生成CO2和H2O、CO 明确目的 选择试剂 检验?
吸收? 考虑干扰 排列顺序
先除CO2 再除水 先证明水后证明CO2
然后证明CO
(考虑干扰)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剪碎牛奶盒,取其中的1/20装入
C装置的玻璃管中。将各药品装
入各装置,连接。
3.鼓入空气,点燃酒精灯,继续通入
空气至A中不再燃烧为止。
4.观察各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 两组同学的实验结论为什么
会不同? 注意现象分析 大胆质疑 一个牛奶盒充分燃烧中会产生
多少的二氧化碳? C G CuO 明确目的 实验一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剪碎牛奶盒,取其中的1/20装C装置的玻璃管中。
将各药品装入各装置,连接。
3.鼓入空气,点燃酒精灯,继续通空气至A中不再燃烧为止。
4.观察各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 实验二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剪碎牛奶盒,取其中的1/20装C装置的玻璃管中。.
将各药品装入各装置,连接。
3.鼓入空气一会儿,称量 装置的的质量,记录。
点燃酒精灯,继续通入空气至A中不再燃烧为止。
4.继续鼓入空气一会儿。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再称量 装置的质量,记录。
5.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 鼓入空气一会儿,称量继续鼓入空气一会儿定性实验: 注重物质的检验和
防止干扰 定量实验:还要注意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目的不同,决定了实验方案
以及操作上的差异实验中的小插曲: 导管很难塞进橡皮塞. 急 这么复杂的装置,从何处开始搭建呢? 慌 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失去了标签又找不到其他药品来检验,
怎么办?. 真郁闷 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实验. 现象如 下,并测量E装置的质量,其中数据可信的 小组是 .(实验前E装置的质量是m1) 甲 乙 丙 丙 思考:
G、H装置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确定燃烧是否充分。
确定实验数据是否可靠。 丙小组的实验数据: 结论:一个牛奶盒充分燃烧后产生的
二氧化碳有 事实:
大量的类似牛奶盒的饮料盒在
空气中不能完全燃烧,生成CO2
和H2O、以及CO的同时,还会
有碳生成。 一组数据 :
处理1万吨饮料盒
(相当于10亿个饮料盒)
垃圾填埋场地约50亩
垃圾处理费400万元
焚烧产生二氧化碳2.5万吨
我国每年消费约50万吨饮料盒
我们对饮料盒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吗? 饮料盒的生产原料:
纸浆

聚乙烯


铝箔 纸塑剥离
铝塑分离
技术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
1万吨饮料盒,可生产再生纸浆6750吨,
再生塑料2250吨,再生铝粉56吨,
相当于种植了11万棵树,
节约70万吨水,
节省了7000吨石油、
1.7万吨铝土矿,
节约垃圾填埋场地约50亩,
减少垃圾处理费400万元,
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
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我们不是垃圾是资源 他们曾经是饮料盒 明确目的 选择试剂 注意现象 考虑干扰 排列顺序 防止污染 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一套装置,证明煤气中可能
含有CO2和H2O、CO 、H2 药品有CuO、CuSO4、浓硫酸
浓NaOH溶液 、Ca(OH)2溶液 A B C 该装置在实验中多次
出现,它有那些不同的
作用? 洗气 验气 观察气流速度 集气 一个牛奶盒的重生
——化学实验复习
文晖中学 王 莹
教学设想:
本堂复习课以生活中牛奶盒的处理作为引入,引出化学实验的设计,物质的检验,除杂,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等方面的复习。
课堂中重点落在:(1)关注实验目的。如何围绕实验目的开展实验的设计,实验中试剂的选择,除杂时如何防止干扰。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操作上的差异。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中获得的数据的处理。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每天,大部分同学都会喝一瓶牛奶,当你们饮用牛奶后,怎么处置牛奶盒?
丢弃、回收、焚烧或填埋。
2.复习:
查阅资料:牛奶盒的生产原料。
课题一:牛奶盒焚烧会产生哪些气体?
展示不同的猜测。学生评价猜测是否合理。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其中一种猜测。
展示学生的方案。其他小组评价,完善。
讨论得出:设计方案要明确目的、选择试剂、考虑干扰。
展示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讨论出现差异的原因。——注意现象分析,大胆质疑。
课题二:一个牛奶盒充分燃烧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
展示实验装置,讨论与课题一中实验装置的差异。
展示实验步骤,讨论与课题一中实验步骤的差异。
讨论导致差异的原因:实验目的的不同。
讨论如何处理实验中的小插曲。
展示不同小组的实验现象以及数据,分析数据是否可信。
得出实验结论。
展示类似牛奶盒的饮料盒焚烧后的实际产物。
展示该处理方式的一组数据,讨论该处理方式的不足。
提出新的技术,新的处理方式以及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
3.小结:
4.作业布置:设计一套实验证明煤气中可能含有有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