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依据地图及资料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经济、民族、人口、文化、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 巩固基础:
请同学们不看课本,看此图,认真回顾上节内容,找出自己的知识盲区。
1、在图中描出昆仑站位置。
2、说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的位置关系。
2、 去南极建立考察站最好选择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二、新课导入:
教师板画《日本轮廓简图》,引导学生猜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国家(日本)。
三、新课教学:
(一)、学生识图、自主记忆活动:同桌互助,自学课本内容,仔细观察图8-1《日本地形分布》,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归纳日本的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类型及特征。21cnjy.com
1、位置范围(海陆位置: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 → 岛国
纬度位置:250N~450N)
2、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及附近一些小岛)(教师在板画上指一个学生答一个)
3、地形地势(地形:中部山地、丘陵占3/4;周边平原占1/4
地势:中高周低)
4、气候类型及特征 (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四季分明, 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比较丰富,海洋性特征明显)
(二)探究思考:
1.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2.结合所学知识,读图8-3,说出北海道樱花开放时间比九州迟1个多月的原因。( 日本因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跨度较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讲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五、习题检测:
读日本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岛屿名称。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④ ________。
2、写图中甲、乙代表的海洋名称。
甲 ________;乙_________。
3、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国家名称。⑤ ________;⑥ ________。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__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不看课本,看此图,认真回顾上节内容,找出自己的知识盲区。
指出领土组成部分。
2.说出气候类型及特点。
3. 说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那么它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一问题。
三、新课教学:
(一)阅读教材“高度发达的经济”这一框题内容,仔细读图8-4、8-7,同桌间讨论探究思考以下问题: 21教育网
1、 日本自二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迅速恢复,并如此发达?
2、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学生活动,得出结论: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21·cn·jy·com
3、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www.21-cn-jy.com
4、日本的农业和交通运业各有何特点?
(二)阅读教材最后两个框题内容, 同桌间讨论探究思考以下问题:
1、日本的文化有何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表现可从古代、近代、文化艺术、饮食等几个方面归纳。)2·1·c·n·j·y
2、日本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
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化、人口和城市几方面把本节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五、习题检测: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核泄漏。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地震发生在_____洋上,震中位于首都 _____的东北方向。
(2)日本四大岛中,受地震破坏最大的是_____。
(3)震后某日,受灾区风向的影响,①、②、③、④四地空气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
(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日本最高峰A_____,是一座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