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中考资源网
《航天女英雄——女教师克里斯塔 麦考利夫追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围绕航天英雄这一主题,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2、理解英雄行为,感悟英雄品质。
3、体会航天英雄牺牲后人们的悲痛情感,培养大胆对课文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麦考利夫的英雄品质是如何体现的。
[学习内容]
整体感知,传达出内心的震撼。
一提到英雄,我们就会想起在革命战争时代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勇士,他们担当起拯救苦难祖国的重任,慷慨赴难,血沃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是革命年代的英雄,他们以自身的言行铸成这一时期英雄的内涵。战争渐渐远去,和平的阳光温暖着神州大地,拂去了战争的烟云,而英雄的形象却从来没有在我们心中消失过。在和平年代里,英雄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是指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需要理解其英雄行为,感受英雄品质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麦考利夫这位航天女英雄,明知艰险,勇者无惧。当得知美国国家宇航局决定挑选一名普通教师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入太空时,竟有上万人报名!麦考利夫就是其中一员,她立刻向宇航局报名,没有犹豫,有的是挑战的热情。她与男性竞相争辉,她无惧艰难,这是英雄迈出的第一步。两个孩子给他们37岁的母亲的支持犹如一针强心剂,让麦考利夫更是坚定信心,含笑感激。
英雄不怕考验,英雄不怕磨难。虽然身体健壮,可她只是一个普通教师,而且只是一名女性,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后来,四个月的训练如同一支支利刃考验着她、威逼着她,稍有松懈,稍有退缩,稍有犹豫,等待她的将是退出。失重、颠簸、呕吐……这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都未能动摇她内心的飞行梦想,她都用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对太空的向往给予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刻她完成了英雄的塑造。
将生死置之度外,肩负使命,并且时刻不忘作为教师的责任,自信而又美丽。登机时仍想着在太空中给几百万美国学生讲两堂课,这是作为教师最本我的美丽。“在登上航天飞机的最后一刻,她回过头来,对着电视镜头,对着她的学生们,也对着整个人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笑容,这最后的笑容,异常灿烂夺目,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记叙了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积极投身航天事业,挑战困难,英勇牺牲的事迹,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深切悼念之情。词典上看:“英雄”有三种解释: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例如英雄好汉。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在和平年代,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就是英雄。麦考利夫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乘“挑战者”号飞入太空,表明她具有英雄品质。
默读课文,课文内容可作如下概括:
1、开头:神圣的日子。
2、报名:光荣的使命。
3、训练:严峻的考验。
4、告别:激动的场面。
5、失事:强烈的悲恸。
6、结尾:永远的怀念。
[研读与赏析]
1、里根总统为什么决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
人类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者去探索。而教师虽然是普通人,却是青少年的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教师进入太空,既是对教育引导作用的重视与肯定,也是利用这种作用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行为。
2、关于课文结尾一段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麦考利夫上了最后一课?“挑战者”为什么打上引号?
虽然麦考利夫为航天事业英勇献身了,但这种精神会教育学生和孩子们。“挑战者”加上引号有特殊的意义,“挑战者”是航天飞机的名字,代表了人类向科学尖端挑战,在这里称麦考利夫为“挑战者”, 是对她的英雄壮举的充分肯定。
[学法指导]
1、重点放在对“英雄”含义的理解上,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2、查找有关航天史的资料,了解人类为此作出的努力,以便加深对“英雄”的理解。
3、在讨论中完成对麦考利夫“英雄”形象的认识。
[体验反思]
1、读完全文,最震撼你心灵的是哪一幕?用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准备用深情叙述或朗读传达出你内心的震撼。
2、同麦考利夫竞逐同一机会的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在“挑战者”号爆炸的当天晚上,填词、作曲唱出了一首新歌《为我翱翔》:
我猜想你可能现在才知道
我当初也希望升入太空
我希望能够搭乘那支火箭升入天堂
我希望为每一位男子翱翔
每一位儿童、还有每一位母亲……
她为我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
她为我们发出了自己的光亮
她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精神和全部
他们为我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给予梦想以机会,梦想能够成真
未来成功的希望真切而真实
人类是“地球”号飞船之子
未来属于我们大家
同学们,为了表达我们对英雄的缅怀,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拓展延伸]
1、自己试着写两句碑文,借以表达我们对航天英雄的悲痛和敬意。
如:“挑战”号上永远的挑战者
梦想在宇宙上飘扬
2、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9秒,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又辉煌的时刻,你知道吗?说说你所知道的内容以及你的感受。
PAGE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的读书生活
【教学构想】
本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中学时代的读书生活,用真切可感的事实为我们展示了那种宽松、自由的读书环境以及学生们酷读书的良好风气,热情洋溢的赞颂了自己所遇到的那些注重启发诱导、教学风格各有千秋的老师们。作者主要从自我酷爱学习、读书兴趣广泛、注重义理综合和老师教学循循善诱两个方面来回忆自己中学时代的读书生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迅速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课文思路。第一段概括了我中学时代酷爱学习的优良品质、注意综合学习的事实以后,作者用一句话揭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对学生的未来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出下面的内容。然后用“描述童年时代,我不能不提到书籍”这么一句再引出后面对所读书籍的具体内容的记述;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中学读书生活的感受。抓住了这个脉络也就明白了全文的结构层次。学生可以跟据这篇文章来探讨理清文章思路的途径和普遍规律。
本文在文字上阅读没有障碍,语言通俗,口语化,生活化,内容浅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生活,读书体会,读书方法引发开去,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通过推介赏析,采访编辑,自由辩沦。对话交流等方式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树立“要读书,读好书”的观念,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这样就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各个方面让学生有全面的收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作者酷爱读书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书籍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在整体把握可课文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生活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安排]
1.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以及关键语句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三个话题:读什么书 怎样读书 为什么读书
3.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维。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于读书的小故事或者读书的格言 (“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匡衡读书,囊萤夜读;孙康读书,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高尔基集蜡读书,张海迪身残不忘读书。)书是光明的使者,是航标,是灯塔,是满载希望的风帆,是我们的引路人。人生的道路上有了它的相伴,我们更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绚丽多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飞机没计师雅科夫列夫的中学读书生活吧!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一)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把握文章脉络,理清课文思路
1.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回忆了自己中学时代的读书生活
作者主要从自我酷爱学习,读书兴趣广泛,注意文理综合和老师教学循循善诱两个方面来回忆自己中学时代读书生活的。也就是说分别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两个角度来进行回忆的。
2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理清文章思路的,告诉大家你的方法。
3.师生交流:共同归纳小结方法:
课文第二段兼有总起和过渡的作用,第一段概括了我中学时代酷爱学习,注重综合性学习之后,作者用一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师的循循善诱”引出下面内容,然后用“描述童年时代,我不能不提到书籍”这一句引出对所读书籍的具体记述,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中学读书生活的感受。
要学会抓文章的关键语句,总起文字概括全文要旨,文章开头的句子或语段往往是全文的总起。过渡文字暗示全文脉络,一般是总结上段内容,概括提示下段内容。
(此部分学习旨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探讨理清文章思路的途径和普遍规律,初步了解作者酷爱学习读书的优秀品质,为后面学生进一步研读探究打下基础。)
三、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
(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你觉得作者的读书生活中哪些东西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2.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验畅谈自己的感受,引发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对“读书”的关注。)
(二)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读什么书 ”
你是否领略过沉浸在书海中的滋味 世界名著,让你看到崇高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科幻小说,带你进入那神秘的宇宙;童话故事,7,1:你幻想那美好的世界。
1.课下安排学生调查初中生喜欢阅读哪一类作品或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2.根据调查结果,学生确定推荐内容,推荐形式。
(内容:名著、小说、科幻、童话、散文等。形式:讲述故事、朗诵原文、表演片断、展示资料、谈感想等。)
3.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及报刊杂志:
(教师应强调学生选取那些对自己思想,生活,学习有启迪意义的作品,引导他们认识好的作品对陶冶情操,培养优良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探究主题二:“怎样读书 ”
1.教师出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为书。
2.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一本书
(小组内部交流讨论:讲出自己读书的方法,相互讨论,评价方法是否有价值,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整合。全班性交流合作,各小组推选代表提出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筛选出最有效,最适合学生们的读书方法,教师也可进行补充。可通过投影全班展示)
(1)描述一下你读这本书时的感受(愉快、悲伤、解脱、愤怒或充满希望等),并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3)想象着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有关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对他问任何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4-)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5)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
(6)写出书中的主要问题或冲突,有哪些人物被卷进去了,结果怎样
(7)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友情,你可以写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
(8)创作一首涛歌、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
教师小结:品析作品,评价阅读过的作品,抓住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感悟生活,运用作品的思想内涵指导自己对生活重新认识、解释自己生活中面对的疑难问题。倾诉自我,运用阅读所得,抒发自我、沉淀生活、勉励他人。把握一根主线上的三个关键环节,我们的读书活动过程将是充实、愉悦、实效的!
探究主题三:“为什么要读书 ”
1.教师讲述:
片断一:某生到家,鞋子书包满屋子乱飞,嘴里直嚷嚷:“唉,累死了累死了,这书是没法读了,妈,你得想想办法,让我休息休息吧 不然,、我明天就不上学了,看你怎么办 ”妈妈叹了口气:“我也没法子呀”!
片断二:某男士在拥挤不堪的车上津津有味地读书。忽然,他的脚被踩了一下,生疼生疼的。他缓缓抬起头,满眼的愤怒和鄙视,正准备找人理论理论,忽然,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一打扮人时的女十的钱包。男十的愤怒和鄙视渐渐被犹豫和恐惧替代,进而一种幸灾乐祸占据了他的眼神。他欲言又止,终于徐徐将眼光收回,轻轻合上了书本,闭目养神。嘴里还不忘哼起了小调:“生活需要七色阳光……”
2.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思考。
3.你会对片段中的学生,男士说些什么 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和忠告
师生共同小结:读书能使人明智,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一种慰藉,但是若将读书视为一种负担,一种压力,消极对待,而不把他当作一种责任,当作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真正吸取书中所富含的营养,那么读书时没有用处的!读书若只将眼光盯到伸手可以触摸到的现实利益,如位子、票子、房子等,却失去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同情心、正义感、责任心,这是对书的亵渎和玷污。书是联结人类正义、良知的纽带。他引领我们走向高尚人性的彼岸,那里有正直、诚信、友爱和关怀。
(本部分学习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合作调查,推荐赏析,讨论交流,畅谈感想多种学习模式,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围绕读书生活实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
四、拓展学习,培养能力
以“家乡文化”为研究课题,从饮食,民居,古建筑,语言,习俗等方面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完成资料收集整合后,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后记】
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的中学读书生活,事实真切可感,语言平和朴素。告诉读者一般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中学生活,因为有了书.因为酷爱读书而变得丰富多彩了!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迅速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课文思路。与学生共同探讨作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往往出现在哪,它对于理清文章思路有何帮助 引导学生抓总起句,过渡句,让学生自己总结理清文章脉络的途径与规律。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自己将会运用得更好。文章主要内容清楚后,作者酷爱读书的品质了解后为后面对读书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基础。
由于课文记述的是中学生的读书生活,文字上阅读没有障碍,内容较浅显,因此我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探究主题:1.“读什么书”让学生进行课下调查,调查初中生都爱读些什么书,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让学生拟定推荐文章篇目及推荐方式的计划,在推荐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指引。在此环节中,学生普遍积极性很高,可以说既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义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荐过程中学生介绍的书籍面较窄,也有不适宜中学生看的,所以教师应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2.“怎么读”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对话,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又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和评价中获得方法。小结出的方法对他们今后读书会有很大帮助。 3.“为什么读”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与情境中人对话,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读书的真正目的。这比让他们空谈更能达到效果。
我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设置了拓展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最后要求形成一篇小论文,旨在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广阔空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