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点滴体会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总复习点滴体会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4-28 17: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初中化学总复习点滴体会杭州文澜中学 傅建新计算
化学用语
杭州中考不太会考的
识记性的
酸碱盐氧化物 金属等初三等初三重复操练过的不专门复习提取部分考纲上有但平时不怎么强调的
知识点、易错点、进行学案导学式复习
或精选典型题目(带知识点)进行渗透训练近四年杭州市中考化学部分试题分值分析一、关注中考 用好考纲应对策略:1、前后两轮复习实验
2、试题归类、反思总结31. (6分)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杀菌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发生下列反应:2 Na2CO4 +4HCl== 4NaCl+2CO2↑ +O2 ↑+2H2O.工业用的过碳酸钠往往含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工业用的过碳酸钠的纯度,可以选择利用下列仪器(包括仪器中的药品)及石蕊试液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适量过碳酸钠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只要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写化学式)体积,就可推算出过碳酸钠的纯度。
(2)、请选取该实验需要的装置,并按正确连接顺序排列 (填字母,仪器中的试剂都是足量的)。
(3)、判定过碳酸钠试样是否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
09中考仪器的连接(装置选用还是全用?是用一次还是重复用?接头的选择)
从水入水不需要干燥
如何看待干扰问题?
如何选用试剂?
实验的操作方法(取样、叙述)
总结反思复习的目的:
再现以往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不断反思,实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提升性再组合,以达到“感悟”的目的,同时它也是学生探究学习、创新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二、把握重点 挖掘迁移 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并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握核心知识突出重点,进行挖掘、迁移、运用、把知识讲透,提高复习效率二、把握重点 挖掘迁移元素和化合物复习一空气1、空气    1)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2)举例说明空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
  重要作用中考考试说明:3)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保护,
  关注温室效应4)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
  看懂空气质量报告一百份体积的空气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氧气(O2)
21%氮气(N2) 78%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1.观察到到的现象有 .
2.水倒吸的原因是 .
3.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结论
 外,还可以得出有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
.
不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难溶于水,
约占空气体积4/5 ①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
    ②集气瓶内水面约上升了15体积 红磷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有氧气,集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把水压入重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如测定结果小于1/51.红磷的质量不足 2.装置的密闭性不好
3.装置温度没有降到室温等讨论误差:如测定结果大于1/51.燃烧匙伸入太慢 
2.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3.可燃物跟空气里的其他成分
  也发生了反应 铁丝. 镁带
硫粉. 木炭讨论材料:讨论装置: 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
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 )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 体积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在240℃左右) 讨论装置:讨论装置:
讨论装置: 由A.B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其中存有30ml空气,给装有螺旋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B注射器中,推测注射器B中气体约为 ml(玻璃管的体积可以不考虑)
  某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如图,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高
20 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
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
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操作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
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铜粉平铺在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填“偏大”或“偏小”)。  如图装置,A是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且在0刻度正上方有一圆状缺口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橡皮塞B),C为能自由移动的活塞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别移动两活塞C到左右两边刻度为10cm处,塞紧橡皮塞B,双手将两活塞C向里推,使活塞之间的距离缩小,然后松手,活塞向外移动,直到两活塞C的距离为_______cm时停止移动,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 实验中两活塞之间的距离h具体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3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公式(含字母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在操作d中惰性电热板没有冷却到原来温度,则e操作中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_____(“大”或“小”) 目前第一轮重点复习的进度
1、构成物质的微粒、
2、燃烧、
3、水和溶液
4、空气三、专题训练 查漏补缺了解学生:
1.实验探究能力欠缺
2.审题能力弱
3.未能形成知识网络
4.见题就做,不注意变化和联系
5.获取信息能力差,表达能力更差检查气密性专题强调:
如何改变气压
检查在实验开始前(药品装入前)
只能用水帮助检验
只留一个出口
形成气体封闭体系后改变气体压强检查气密性专题1.加热法 2.冷却法3.注水法检查气密性专题4.鼓气法 5.抽气法检查气密性专题6.浸水法检查气密性专题检查气密性专题 甲同学设计了图(一)装置制取CO2,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打开图㈠装置中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没有流下,于是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 ?
你认为甲同学的检验
方法是否可行 ?
(填“是”或“否”)乙同学也设计了一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请你帮助完成:关闭活塞,在集气瓶中加水浸没导管末端,?????????????????????????? ,
若集气瓶中导管水柱
上升一段时间不下降,
则气密性好 1.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装置的连接等考查基础
2.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催化剂的选择等设计探究性题型
3.判断方案的可行.装置的评析和选择设计分析评价题
4.给足信息,将三大气体的制取规律进行迁移,考查综合实验能力气体制备专题总结:教学建议
立足学生需要,立足历年易错点
关注中考热点,强化薄弱环节
注意概念辨析, 重视整合探究
加强审题训练,狠抓答题规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