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1 08: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思考讨论: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2.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个人增减






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崛(  )  伯(  )  帝(  )  范(  )
  屈(  )  拍(  )  啼(  )  犯(  )
  征(  )  闯(  )  振(  )  锵(  )
  惩(  )  问(  )  辰(  )  坚(  )
二、补充成语。  
( )( )不解 ( )和( )丽 灯( )酒( )  
热闹( )( ) ( )武( )威 左顾( )( ) 
三、写近义词:  
繁华——( ) 驱使——( ) 踊跃——( )  
清晰——( ) 欺凌——( ) 惩处——( )  
得意洋洋——( ) 左顾右盼——( )  




课 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二、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一)自读阅读链接内容。
  (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
  (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1.人物: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砂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
  2.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四、抄写生字词:把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找出来,抄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
  五、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周恩来的其他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妇女受洋人欺负
修身立志
个人增减






一、我会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伯父对他说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2.嘿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3.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 中华不振 的含义
二、课文内容我熟悉(根据课文填空)。
  1.“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2.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      ),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3.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      )的巡警。
  4.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