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脊椎动物》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5-05 13: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脊椎动物》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常见的动物》第三课时《脊椎动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四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是说教材
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及心理、生理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学习《脊椎动物》,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2、能力目标: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以及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虽对动物世界感兴趣,喜欢表现自我;但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所了解,但要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一点教法: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模式教学为主,鼓励、启发、讲练结合为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达到“以参与求体验,以体验求感悟”的教学。
第二点学法: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给学生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方法——利用检索表。并能将此法迁移到后面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习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我的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猜动物游戏为主线,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一)、新课引入:
以旧知识复习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五大类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由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五类脊椎动物主要特征的表格。
复习的目的在于使游戏活动能顺利开展。
(二)、讲授新课
理解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猜动物游戏,规则如下:
(1)其中一队的同学在纸上写出最喜爱的脊椎动物,另外一队的同学可以提问,如“是在水里的吗?”回答的同学只回答是与不是。这样范围慢慢缩小,直到猜出。所用次数较少的队获胜。
(2)该游戏可以总结和归纳各类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复习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反思、推理等思维能力。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活动时我会深入到小组活动中了解情况,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同时便于灵活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游戏完成顺势进入小结环节。这时我会请不同猜法的同学谈谈他们是怎样猜的。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些方法有利于快速竞猜。最后由我来总结。这个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小结上述游戏活动;另一方面引出检索表的内容。
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是本课的一项难点。检索表的自制过程采用对照课本第44页的图表内容,一步一步进行。由我先引导转化,然后让学生动笔完成后半部分。培养学生自制检索表的能力。
投影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并纠正认识上的一些偏差。
选择课本这张图表要求学生掌握,是因为此表不仅体现逐级分类的思想,利用它制成的检索表能达到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目的,而且此表还隐含着生物进化历程的内容。比其它顺序制成的检索表多一层重要的内涵。
完成了检索表的制作之后即可学习利用检索表:这时我会举例来培养学生运用检索表的能力。我会给出一些脊椎动物图片让学生利用检索表来查找该种动物的分类
在此步骤中可邀请学生上来讲解,如何检索娃娃鱼。意在检查学生运用检索表的能力。鼓励学生。
至此,检索表的知识已经讲授完毕。但检索表中隐含的逐级分类思想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在这里,我会做一个知识的迁移,提问学生检索表中这种逐级分类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意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是那么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反馈和巩固
邀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了解本节课教学的时效性。
最后回顾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以及利用和自制检索表。
将课本第45页的图表内容,转化成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此课作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练习自制检索表,而且也达到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