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须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优秀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须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优秀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1 22: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雷 雨曹禺1.了解戏剧有关知识;了解作者及《雷雨》的相关情况。
2.分析《雷雨》(节选)第一部分的戏剧冲突。
3.通过分角色朗读、分析课文等,把握本文人物形象。
4.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教学目标:第一组:查找曹禺资料,掌握且介绍作家作品。
第二组:查找且介绍戏剧知识,把《清明》诗改编为话剧。
第三组:读《雷雨》全剧,介绍人物关系。
第四组:有感情朗读或表演《雷雨》15——18页片断。
第五组:有感情朗读或表演《雷雨》19——21页(“老爷睡觉呢”)。《雷雨》分组任务南开中学时 在写作 在重庆? 晚年时青年时文革后43年在《安魂曲》中饰莫扎特33年在清华出演个人简介生平经历个人作品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孔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是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
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
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
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
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
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
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1961年)和《王昭君》(1978年)。戏剧基本常识第二组1戏剧的艺术特点2戏剧分类3戏剧的三要素4清明诗改编话剧 目录三要素 戏剧的文学特点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要适合舞台表演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要尖锐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戏剧分类 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属不同的种类。
如 《雷雨》
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悲剧
根据艺术形式——话剧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多幕剧
根据演出场合——舞台剧
根据所反映的时代——现代剧
三要素 戏剧冲突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诗改编话剧
谢谢观看 第二组雷雨梗概 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三十年前作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从死者身上榨取了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他独断专行,压制繁漪的个性,夫妻矛盾尖锐,视同仇人。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四凤相爱,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隐秘暴露,真相大白。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繁漪在巨大打击下也先后疯癫。周朴园孤苦伶仃。 课文内容 侍萍和周朴园相认:侍萍来到周公馆,并且认出了周朴园。她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她恨周朴园的无情无义;另一方面又想知道今天的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在这样的心态下,她欲言又止,欲止又言。周朴园听说眼前这位“下人”来自无锡,便很想获得一点有关“梅家小姐”的信息,但又不愿挑明,也不敢挑明,躲躲闪闪,吞吞吐吐。周朴园软硬兼施,采用吓、哄、骗、逼等手段对付鲁侍萍,鲁侍萍倾吐了心头的怨恨,痛斥了周朴园的卑鄙无耻,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当侍萍真的重新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他对昔日侍萍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
人物关系简表:繁漪周朴园鲁侍萍鲁贵周冲周萍鲁大海四凤夫妻 夫妻(主仆)夫妻母子父子继母子(情人)父子父子(劳资)母子母子母女父女异母兄弟兄弟异父兄妹异父兄妹(主仆、情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探讨: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曹禺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托尔斯泰他思念死去的侍萍,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抑郁而死,第二个妻子繁漪桀骜不逊,儿子周萍对他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相比之下,他觉得还是侍萍温柔贤慧,于是他对侍萍的思念便成了后半生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当鲁侍萍出现时,为了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保持自己的阶级尊严,所以对鲁侍萍冷酷无情。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一 片
深 情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冷 酷
无 情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情感。 三十年后,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态度怎样?挑明身份前后有变化吗?分析鲁侍萍的人物性格。 交流探讨:侍萍对周朴园挑明身份之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侍萍对周朴园挑明身份之后: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的清的。”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在看到周公馆的陈设、在听到周朴园的诉说还存有一丝丝的幻想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 “重逢”这场戏,围绕着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的旧怨和新恨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家少爷的丑恶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这里,人性的美与丑产生了激烈碰撞,人物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自私、虚伪、无情、贪婪、丑恶的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勤劳、善良、正直、刚毅、自尊的鲁侍萍是下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