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地球和宇宙》章末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地球和宇宙》章末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11 15:02:30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章末复习 
01  考点追踪
考点1 地球的绕日公转
【例1】 下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春节为2018年2月16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________。
A.A点~B点之间 B.B点~C点之间
C.C点~D点之间 D.D点~A点之间
(2)6月22日夏至日这一天,地球在轨道的位置是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这天杭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图3中的甲、乙、丙、丁是全年不同季节正午学校旗杆影子的图像,夏至日正午时分,学校旗杆影子与图3中的________所示最相似。
(3)如图4,此时南半球处于________季节,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A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解析】 读图可知,(1)今年春节为2017年1月28日,此时地球运行在冬至和春分之间,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D点~A点之间,故①中的D选项正确。(2)6月22日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B点处,这天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杭州市昼最长夜最短。正午时分,学校旗杆影子在一年中最短,为3图中的丁图。(3)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处于夏季,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由图可知A处于北半球,此时的黑夜时间超过12小时,白昼时间不到12小时。
【答案】 (1)D (2)B 昼长夜短(或昼最长夜最短) 丁 (3)夏 极昼 昼短夜长
【方法归纳】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结合地图回答即可。
1.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A)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2.我国有一口井,每年有两次太阳光线直射井底,该地的纬度是(D)
A.30° S B.30° N
C.20° S D.20° N
考点2 月相及其成因
【例2】 小敏用一个一半涂白(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的球模拟月相变化,如图所示。当球位于乙时,他模拟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解析】 当球位于乙时,我们将看到右侧一半被照亮的月亮,因此为上弦月。
【答案】 B
【方法归纳】 本题考察了实验探究能力,对于月相的成因,通过上述实验从不同角度观察一半涂黑一半留白的球,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中就可以深刻地感知和理解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情况。
3.右图为地球与太阳光线相对关系示意图,地球旁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黑点为北极,圆形虚线表示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甲、乙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时间月球的位置。下图是四种月相的示意图。若在杭州的小明某天下午6时左右于西方地平面附近看到了月亮,则下列哪一项较能说明当时月球的位置与他所看到的月相(C)
A.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2
B.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2
C.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4
D.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4
02  复习精练
1.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B)
A.3月20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下图是一张日历,据此判断这一天晚上的月相最接近的是(B)
4.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东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5.下列哪一种现象的变化必须同时考虑日、地、月三者之间相对位置(A)
A.日食的发生
B.昼夜的交替
C.季节的变化
D.中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6.阅读,据此回答下面2小题。
(1)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C)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D)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7.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无影响”的科学探究。
(伞降火箭发射上升到约100米高空后,降落伞会自动打开带着箭体返回地面,从发射到落地时间为留空时间)
(1)本次科学探究的假设是: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时间无影响。
(2)他们选择5枚“长征二号”伞降火箭模型,使用同种规格的发动机(充填有等量火药)和降落伞,选择日食前、日全食时、日食后三个时间,在宁波大学分别进行三次发射,得到如下数据: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
(3)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成因相同的是B。
A.水面“折”笔  B.手影 C.看露珠下的树叶D.拱桥倒影 
(4)发生日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