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两队轮流回答、向对方发难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通过引导、讨论、分析、归纳让大部分学生能知道常见的脊椎动物属于五大类中的哪一类。
能力目标:
1、通过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两队大比拼和讨论等方式让全体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科学知识,分类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及逻辑思维能力,确立本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2、脊椎动物五大类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纠正学生中原有的错误认识。
3、建立逐级分类的思想。
6、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把事先设计的活动呈现出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两队大比拼的方式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分几个环节具体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师生交互活动。应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
常见的动物
新课引入
由一张超市图片引出超市中的商品琳琅满目,你知道商家是怎样让顾客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意义。再提出地球上现有的动物有125万种。你认为该如何来识别和研究他们?从而引出新的课题。
二 新课展开
学生活动一:(前后桌每四人一小组,将分类的结果写在白纸上。)请对鸡、鲤鱼、蝴蝶、蝙蝠、蚕进行分类,并说出你是以什么特征来分的。(预设分类标准有是否会飞;是否有羽毛;是否是水生;是否有脊椎骨;是否是恒温动物;是否是卵生等等)
师生交互活动: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成果,并由学生进行适当的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同伴的点拨下和生生的交流中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更加宽广。从而深刻意识到“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样,而分类结果也不同。”这一重要的分类思想。
过渡:刚才有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把上述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下面我们来看看科学上是根据哪个特征来分的呢?
学生活动二:
出示 鱼 、青蛙、鸟 、兔等骨骼的实物标本或模型及蜗牛的壳,螃蟹的外壳乌贼骨等让学生观察。说说对这么多的骨骼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依据是什么?(预设可能会出现两种分类标准,一是根据骨骼所在的位置分为外骨骼和内骨骼;二是根据形态来分为两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观察及生活常识对骨骼进行分类,知道有些动物有坚硬的外骨骼(如大部分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昆虫,通常称为“壳”),用以附著肌肉及保护身体。而乌贼的贝壳却在长期进化中演变成了内贝壳,形成了内骨骼,但却在形态功能上与鱼鸟等的内骨骼是明显不同的。通过讨论的形式确定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标准是哪一个。最终明确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动物那一根背侧起支撑作用的脊柱和狭义的骨骼。
小结:根据动物身上有没有脊椎骨的标准,我们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学生活动三:(两队大比拼:规则1、2组为红队,3、4组为蓝队。答对一个得一分答错扣一分。)
第一关:由老师随机决定两队中的某一小组参加答题,每人只能答一种动物且不能重复,两队轮流回答脊椎动物的名称各五个,再回答无脊椎动物的名称各五个。
第二关:两队代表轮流向对方发难,说出出题方举的动物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第三关:老师出题,多媒体上一题题地呈现。请找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形式为抢答。
黄鱼、鲨鱼、鲍鱼、鲳鱼
青蛙、大鲵、娃娃鱼、鳄鱼
蛇、蜗牛、海龟、蜥蜴
丹顶鹤、鸡、燕子、蝙蝠
鲸鱼、水牛、老鼠、企鹅
设计意图:利用七年级学生活跃、积极、好胜等特点,通过比拼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兼顾到知识面较广的学生为别人出题,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无疑对今后的学习起到一种鞭挞作用。而第三关能很好地检查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还存在的认识偏差。在师生的互动中得以纠正。很自然地又对脊椎动物进行了分类。同时能很自然的过渡到脊椎动物五大类的教学中。
阅读:p39-43页并从体表、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生殖方式、体温、出现的时间六个角度予以关注。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类别
动物名称
归类理由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表格完成后,请学生说明归类理由,再由老师投影展示,对表格里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强调。
思考:掌握了这些特征,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
小结:脊椎动物进化史:鱼类(4.5亿年)--两栖类(3.5亿年)--爬行类(3亿年--鸟类(1.5亿年)--哺乳类(2亿年)。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方向是:1.水生到陆生2.低等到高等3.简单到复杂。
三、学以致用:2009年1月份素有“冬季不冻港”之称的大连出现了历史上罕见渤海沿海和黄海海面大面积结冰的现象,厚厚的冰层将船只“冰封”,有的海域结冰长达10多公里。根据这一情景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哪些动物的生活会受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死亡的威胁?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为背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要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利用七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的特点,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回答,在老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互助下知道海中的一些动物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他们的呼吸器官是肺。
四、课堂总结
以“我是什么(选一动物)”为标题介绍自己,内容必须包含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如果是脊椎动物要说出是五大类的哪一类。其他可自由发挥,比如我喜欢吃什么……
五、布置课后作业
1、科学作业本
2、了解你感兴趣的一种动物。
3、通过网络等途径拓展对动物的进一步的认识。如:动物之最;蜗牛的性别;带鱼字却不是鱼类的动物,下一节课向大家介绍。(选做题)
4、你能否对动物进行重新分类 ,课堂内已有的除外。(选做题)
课件19张PPT。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学生活动一:(前后桌每四人一小组,将分类的结果写在白纸上。)请对鸡、鲤鱼、蝴蝶、蝙蝠、蚕进行分类,并说出你是以什么特征来分的。 学生活动二:
观察鱼 、青蛙、鸟 、兔 蜗牛的壳,螃蟹的外壳乌贼骨等让学生观察。说说对这么多的骨骼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两队大比拼:规则1、2组为红队,3、4组为蓝队。答对一个得一分答错扣一分。)
第一关:由老师随机决定两队中的某一小组参加答题,每人只能答一种动物且不能重复,两队轮流回答脊椎动物的名称各五个,再回答无脊椎动物的名称各五个。
第二关:两队代表轮流向对方发难,说出出题方举的动物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第三关请找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1、黄鱼、鲨鱼、鲍鱼、鲳鱼
2、青蛙、大鲵、娃娃鱼、鳄鱼
3、蛇、蜗牛、海龟、蜥蜴
4、丹顶鹤、鸡、燕子、蝙蝠
5、鲸鱼、水牛、老鼠、企鹅阅读:p39-43页并从体表、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生殖方式、体温、出现的时间六个角度予以关注。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鱼有哪些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鱼的鳃和鳍有什么功能?青蛙生活在哪里?青蛙的一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用肺和皮肤呼吸。两牺动物大鲵爬行类特点:变色龙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一般贴地爬行。鸟类身上有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的飞翔生活?身体流线性,体表被羽,前肢为翼,胸肌发达,体温恒定。下列动物都是哺乳动物吗?哺乳动物特点: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1、判断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草鱼蛇鸡猫青蛙练习:2、哪些类群的动物具有恒定的体温?鸟类和哺乳类小结:脊椎动物进化史:鱼类(4.5亿年) 两栖类(3.5亿年) 爬行类(3亿年) 鸟类(1.5亿年) 哺乳类 (2亿年) 学以致用:2009年1月份素有“冬季不冻港”之称的大连出现了历史上罕见渤海沿海和黄海海面大面积结冰的现象,厚厚的冰层将船只“冰封”,有的海域结冰长达10多公里。根据这一情景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哪些动物的生活会受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死亡的威胁?三、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找出一种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先归纳这种动物的特征,然后请小组里的同学向你提5个问题,如课本图2-18,你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看提问的同学能不能猜到你最喜欢的动物。 课外一起猜:然后派几名代表上来,下面同学说出一种动物,然后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面对大家,问大家问题,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看上来的同学能不能猜出。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脊椎骨无脊椎骨全身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哺乳类体外无毛,卵生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鸟类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表皮干燥(呈鳞片状)在陆地上产卵爬行类表皮湿润 在水中产卵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陆上生活或水中,有四肢,用肺呼吸。两牺类生活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有鳞片鱼类动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