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承上启下,承接11课《元朝的统治》 ,下启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2. 教材内容
就教材内容而言,本课分为一课时,两目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和司马光《资治通鉴》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初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元朝的统治后继续了解宋元的都市和文化,这是一个深入学习过程。在学习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会比较难理解,要引导学生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21教育网
课程标准对本课做出如下要求:
(1)能说出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的原因;
(2)知道宋代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风俗变化;
(3)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代表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领略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
(4)能说出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领略文人风采,学习关汉卿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 生的鉴赏力。
过程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感受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21·cn·jy·com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三、说教法学法
讲授法,直观观察感受,启 发法,自主学习法,提问法
四、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宋词、元曲的相关知识,为上课做好准备。
预习课本
(一) 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观察感受,教师补充资料。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提问: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 新课讲授
老师讲授第一目1.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1cnjy.com
以北宋都城开封大相国寺为例进行描述,出示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给学生讲述时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www.21-cn-jy.com
出示三幅图片:说书、猴戏和木偶戏,让学生通过预习回答上面三幅图片是宋元时期的那个场所?学生答出是瓦子后,简介瓦子的知识,注意配合图片来讲,给学生形成深刻印象。还可以回到开头的清明上河图中,必要时可以出示一个简图或老师在板上画一个简图来增加直观印象。21·世纪*教育网
思考:宋代都市繁荣生活的原因?瓦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突破难点。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 2·1·c·n·j·y
出示瓦子中杂剧的表演场景,引出杂剧的知识。
老师讲述杂剧的发展过程: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强调在元朝得到了发扬光大。讲述时可结合书中图片和课件中的元杂剧戏曲图,让学生加深印象。随之引出我们现在的传统节日在宋代时就有了,列举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时间关系,学生比较熟悉,通过看课件学生了解即可。出示苏轼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让学生指出描述的是哪个节日来引出第二目宋词和元曲。
2.宋词和元曲
老师简介什么是词?然后提出问题:宋代词人有哪几位?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都是什么?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思考。在学生快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归纳宋词的代表人物有三人.
分别介绍三人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代表作品,强调他们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对实词的主要贡献。讲解时注意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和词文欣赏,并告诫学生注意联系语文课中对宋词的深入学习。
接着讲述元曲。让学生说出元曲四大代表人物,着重讲述关汉卿及代表作《窦娥冤》,讲述时可结合书中相关史实材料让学生体会关汉卿关心老百姓疾苦,为广大劳苦大众不畏艰难而创作的伟大品格。www-2-1-cnjy-com
3.最后一目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学生一般有所解,可以略讲,只重点强调编年体和它记述的起止时间即可。至于其他的文化方面,书中以小字材料让学生看书了解即可,教材也以知识拓展的形式来表述,学生自主学习便可知道。2-1-c-n-j-y
(三) 课堂小结
老师口述和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来小结。
(四) 课堂练习 与作业布置
课件出示4个重点练习题,练习巩固当堂知识,并布置作业。
(五)说教学反思
我谈谈对这个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解。我感觉到这堂课教学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有:一是关于教材的主要线索、重难点,梳理得比较清楚;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直观感受与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而问题探究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与讨论热情。主要的不足是知识点相对较多,需要探究问题较多,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不足的是,我觉得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好,需要进行改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老师批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