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

文档属性

名称 外星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13:29:00

文档简介

www. 中考资源网
《航天女英雄——女教师克里斯塔 麦考利夫追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围绕航天英雄这一主题,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2、理解英雄行为,感悟英雄品质。
3、体会航天英雄牺牲后人们的悲痛情感,培养大胆对课文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麦考利夫的英雄品质是如何体现的。
[学习内容]
整体感知,传达出内心的震撼。
一提到英雄,我们就会想起在革命战争时代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勇士,他们担当起拯救苦难祖国的重任,慷慨赴难,血沃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是革命年代的英雄,他们以自身的言行铸成这一时期英雄的内涵。战争渐渐远去,和平的阳光温暖着神州大地,拂去了战争的烟云,而英雄的形象却从来没有在我们心中消失过。在和平年代里,英雄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是指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需要理解其英雄行为,感受英雄品质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麦考利夫这位航天女英雄,明知艰险,勇者无惧。当得知美国国家宇航局决定挑选一名普通教师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入太空时,竟有上万人报名!麦考利夫就是其中一员,她立刻向宇航局报名,没有犹豫,有的是挑战的热情。她与男性竞相争辉,她无惧艰难,这是英雄迈出的第一步。两个孩子给他们37岁的母亲的支持犹如一针强心剂,让麦考利夫更是坚定信心,含笑感激。
英雄不怕考验,英雄不怕磨难。虽然身体健壮,可她只是一个普通教师,而且只是一名女性,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后来,四个月的训练如同一支支利刃考验着她、威逼着她,稍有松懈,稍有退缩,稍有犹豫,等待她的将是退出。失重、颠簸、呕吐……这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都未能动摇她内心的飞行梦想,她都用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对太空的向往给予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刻她完成了英雄的塑造。
将生死置之度外,肩负使命,并且时刻不忘作为教师的责任,自信而又美丽。登机时仍想着在太空中给几百万美国学生讲两堂课,这是作为教师最本我的美丽。“在登上航天飞机的最后一刻,她回过头来,对着电视镜头,对着她的学生们,也对着整个人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笑容,这最后的笑容,异常灿烂夺目,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记叙了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积极投身航天事业,挑战困难,英勇牺牲的事迹,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深切悼念之情。词典上看:“英雄”有三种解释: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例如英雄好汉。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在和平年代,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就是英雄。麦考利夫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乘“挑战者”号飞入太空,表明她具有英雄品质。
默读课文,课文内容可作如下概括:
1、开头:神圣的日子。
2、报名:光荣的使命。
3、训练:严峻的考验。
4、告别:激动的场面。
5、失事:强烈的悲恸。
6、结尾:永远的怀念。
[研读与赏析]
1、里根总统为什么决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
人类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者去探索。而教师虽然是普通人,却是青少年的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教师进入太空,既是对教育引导作用的重视与肯定,也是利用这种作用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行为。
2、关于课文结尾一段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麦考利夫上了最后一课?“挑战者”为什么打上引号?
虽然麦考利夫为航天事业英勇献身了,但这种精神会教育学生和孩子们。“挑战者”加上引号有特殊的意义,“挑战者”是航天飞机的名字,代表了人类向科学尖端挑战,在这里称麦考利夫为“挑战者”, 是对她的英雄壮举的充分肯定。
[学法指导]
1、重点放在对“英雄”含义的理解上,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2、查找有关航天史的资料,了解人类为此作出的努力,以便加深对“英雄”的理解。
3、在讨论中完成对麦考利夫“英雄”形象的认识。
[体验反思]
1、读完全文,最震撼你心灵的是哪一幕?用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准备用深情叙述或朗读传达出你内心的震撼。
2、同麦考利夫竞逐同一机会的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在“挑战者”号爆炸的当天晚上,填词、作曲唱出了一首新歌《为我翱翔》:
我猜想你可能现在才知道
  我当初也希望升入太空
  我希望能够搭乘那支火箭升入天堂
  我希望为每一位男子翱翔
  每一位儿童、还有每一位母亲……
  她为我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
  她为我们发出了自己的光亮
  她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精神和全部
  他们为我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给予梦想以机会,梦想能够成真
  未来成功的希望真切而真实
  人类是“地球”号飞船之子
  未来属于我们大家
同学们,为了表达我们对英雄的缅怀,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拓展延伸]
1、自己试着写两句碑文,借以表达我们对航天英雄的悲痛和敬意。
如:“挑战”号上永远的挑战者
梦想在宇宙上飘扬
2、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9秒,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又辉煌的时刻,你知道吗?说说你所知道的内容以及你的感受。
PAGE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外星人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阅读较长科幻小说的能力,并从课内的有限阅读走向课外的无限阅读。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想象力,尝试创作科幻作品。

二.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向文本质疑的能力。

[教学安排]
同学们可上图书医柙摹锻庑侨恕罚?部梢怨劭吹缬啊锻庑侨恕罚?箍梢圆檎蚁喙刈柿希???苹眯∷怠⒖苹玫缬暗龋?钥苹眯∷堤乇鸶行巳さ耐?Э梢猿⑹远列础锻庑侨恕坊蚨懒⒋醋飨喙刂魈獾目苹眯∷怠 /SPAN>

三.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外星人》这一课,它从文学样式上讲是一篇科幻小说(节选),有异于以前学过的人文小说和科普小品,从篇幅上讲,课文长达17个页码,将近万字,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有一定难度。从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看,它又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猎狐》学习的延续,为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提供了又一次新机会,为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构架了一座探索的桥梁。科学、幻想、小说是解读这篇课文的三把钥匙,学习中要善于从荒诞离奇的情节中寻找一点生活的影子,从科学幻想中发现一些科学依据。学习这篇课文应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写一写”的步骤去学习。“读一读”就是先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片段,并在课文中勾画出需要掌握的字词,需要分析品味的语句等。
“议一议”就是围绕各部分后面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商议、作好笔记。“想一想”就是向课本质疑、提出问题。质疑的问题一般有四个方面,一是难理解的语句,二是情节设置、人物安排等这类难以把握的问题,三是通过想象、联想所扩充的部分,四是觉得课文有值得推敲或前后矛盾之处。“写一写”就是创作出自己想象的与外星人世界有关的小片段或文章。]
(一)初读全文,疏通字词。







形单影只:形容孤单,没有伴侣。
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畏缩不前:害怕不敢向前。
盘算:心里算计或筹划。
腾云驾雾: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涟漪:细小的波纹。
胆怯:胆小,畏缩。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或(神色、态度)不自然。
窥视:窥探。
蜷缩:蜷曲而收缩。

(二)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梗概。

(三)课文内容讲解。
课文是节选文字,教学时应该对全文有大致的了解。《外星人》讲述了一群外星人对蓝色星球——地球进行探索的故事。他们被这颗美丽的星球所吸引,降落地球,进行考察,拯救濒危物种。但不幸惊动了联邦侦察队,他们在围剿追击中匆忙逃离地球,却不幸遗落了一位同伴。这位遗落在地球上的外星人,靠着太空语言与植物交流,在蔬菜发出的信息指引下,来到了男孩艾略特家,受到艾略特的庇护,躲过了联邦侦察队的搜查。在艾略特家,艾略特善待外星人,和外星人进行了艰难的交流,沟通了思想,理解了彼此善良的心灵。最后,他们终于与逃离地球的外星人飞船取得了联系,飞船又悄然返回地面,接走了被遗落的伙伴。外星人虽然离去了,回到了离地球300万光年的家乡,但友好和思念却长留于地球。
《外星人(节选》中的主要人物只有两位:一位外星人和一个小男孩艾略特,重点要抓住外星人的形象。一是语言,作者始终不说他姓甚名谁,不破译“太空话”,只作心理描写,只说“一阵电流”“嗡嗡作响”“能量替代”等暗示,表现了星际语言的神秘和信息交流的共性。二是外形:人矮头大、头顶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电波彩虹;特殊的眼睛结构和身体结构,暗示着外星人的高智商。作者笔下的外星人不仅有和人类相似的体貌(这是想象的现实基础和出发点),而且也有与人类相通的思维方式,比方艾略特的体温表小把戏和数学思维。外星人还有与人类不同的外貌特征(这是作者大胆的幻想,也是科幻作品的显著特征),这些外貌特征是因为不同星球条件和进化所造成的,怪诞的想象中含有小说家科学的推断。
另一位是十来岁的男孩艾略特,这是一位乖巧、机敏、善良的孩子。人类热爱生命的本性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孩子的好奇心又驱使他勇敢地作出了决定:救助外星人。他机警地把外星人掩藏在衣柜中,又机敏地装病骗过母亲;他热忱友好地招待外星人,又为外星人的流落异乡感到忧伤;他想方设法地帮助外星人弄清楚地球上最重要的信息,又真诚地与其交流,希望和外星人成为真正的朋友。“爱”是宇宙生物的共同语言,艾略特能够与外星人逐渐心灵沟通,正基于两者之间的爱心。这是作者透露给我们的重要信息。
文章的结构比较简单,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艾略特设计匿藏外星人;艾略特和外星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艾略特为外星人安置了临时住宅,外星人渴望联系伙伴。但是节选的文字却留下悬念:外星人能返回外星吗?令读者猜疑不定。

(四)特色赏析
《外星人》节选部分虽然没有离奇的情节,但大胆的想象却引人入胜。读者随着情节的推移,时刻关心着艾略特如何骗过家人让外星人脱险,又如何帮助外星人平安地生活在地球上;外星人的衣食住行习惯如何,怎样与之交流等等问题。作者的种种设计既符合10岁男孩的特征,又富有生活情趣。例如艾略特把体温计放在床头灯泡前烘烤来骗妈妈,好装病不去上学;例如艾略特打开收音机,让外星人听音乐,拿出钱币让外星人辨认;亲自调制蛋煎饼,怕外星人饿着,引外星人进浴室请他洗澡等等,这些都是10岁的孩子认为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上述细节既取自现实生活,真实可信,符合小说创作的特点,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想象的飞翔作了铺垫,于是外星人的荒诞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也袒露在读者面前;他能不时地发出生物波,试探乃至威慑对方保护自己;他的大脑进化程度远远超过地球人,有特殊的思维方式;他的语言是一种超级密码,通过独特的手势表达;他的乐感与人类不同,或许外星上声音传播有异地球;外星上没有水,但存在其他液体。通过这些谜一样问题的叙述,外星人善意待人、多思探求的特点就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想象的奇特和丰富还给读者留下无数悬念。例如外星人那肉眼看不见的交流思维的高级器官——由电波构成的彩虹和他身上的电波实验室有什么关系?是怎样的构造?四把金属叉子将如何构成一件仪器,发出求救的信号?他是通过怎样的信息与植物交流,植物也有“语言”吗?等等。自己与作者一起去解决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既是艺术的享受,也是科学的探索。

(五)练习解说
本课没有课后练习,但文中设计了引导阅读的提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必有统一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现对文中提问概要回答如下:
第一板块的三问:方括号中的文字提供了外星人和平探访地球的目的,交代了他们来自何方、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意外,为文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交代了必要的条件,也预示了故事发展的方向;从小男孩温度计把戏中,可以看出他的机敏,从他对外星人的言语中,反映了他的善良和喜欢思索;而孩子式的把戏和小聪明,则是智慧生物的共同特点。
第二板块的三问:玛丽妈妈的不适反应是外星人善良的戏谑的结果,肥皂的描写反映了科技的发展在日用品上的体现;葛蒂和玛丽妈妈梦中见到的外星人似幻似真,显示了外星人的神秘性。第三问的目的在于掌握记叙的基本要素,理清线索。
第三板块三问:房内的各种东西从质地到形状都与外星上的有异,惟有“书桌”为他熟悉,说明两个星球之间的不同与相同,知识是智慧生物的共同追求,学习是智慧生物的共同需要;外星人的特点体现在眼睛、脚趾、手势上,反映他的表达信息的特殊性,这些想象的基础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外星人“眨眨眼睛”“动了一下手指”以及对他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他渴望交流的迫切心情。
第四板块二问:外星人用双手捂住耳朵,反映他对地球音乐声波节奏、频率的不解;而通过音乐、钱币事件反映外星人勤于探究的特性。
第五板块二问:叉子形似发射天线,外星人由此联想到制作发射信息的仪器,这种由熟悉到陌生,由需求而创新的思维过程是人们经常经历的;他们通过手指的接触,产生生物电波,彼此开始沟通,预示着故事将推向高潮。
第六板块三问:用手指传达信息是其重要功能;外星人对水的态度由陌生、胆怯到喜欢、探索,说明外星上没有水;艾略特从父亲的外出想到飞船,两人都为飞船的离去而忧伤或伤感。预示着故事即将进入高潮。
第七板块二问:本节文字起着过渡作用,哈维穿插其间,不仅反映了它与艾略特之间的亲密关系,从侧面表现了艾略特善特小动物的态度,而且也表明了艾略特善待一切生命的特点,否则,植物们不会发出信息指示外星人进入他家。
第八板块四问:艾略特从两个方面坚信外星人会喜欢“这里”。从自己方面看,已准备了外星人“需要的一切”,又安全,“没有人会区分出你和它们的不同之处”。从外星人方面看,艾略特的“体内接受了一种信号”,“他从未像现在这样舒服”,反映了外星人的认同和感谢。而外星人始终想的是逃离地球,他从看到的天窗图案、台灯灯光、留声机针头等事物中想到过去的天宇来客、今后的逃跑方案,而这些曾在前面刀叉描写中有过暗示。回顾总结、比较发现是阅读的基本手段,这是练习的要达到的目的。

(六)价值探讨
20世纪60年代初期,前苏联将宇宙飞船“东方一号”送入太空,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地球人。随之而来的就是美苏之间的太空事业的激烈竞争。而反映太空生活的科幻作品,主题大多充满了恐怖、血腥和暴力,大多宣扬外星人入侵地球,一场太空战即将爆发,地球毁灭即在眼前等内容,可以说是当时冷战思维的宣扬和体现。在数量众多的以宣扬战争、暴力为主题的科幻作品中,威廉·科兹文克的《外星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笔下的外星人因和平而作地球之旅,他们的目的是访问地球,友好交往,拯救地球上濒临绝灭的物种。从大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外星人》的主题,就不难知晓作者主张星际交往友好和平的美好意愿。如果我们不了解作品发表的背景,就文本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是:通过心际的真诚交流,互相努力沟通,“星际之间的爱”将充满宇宙。换一句话,爱使人们沟通、了解和信任。

[结束语]
同学们,科幻小说情节荒诞离奇,想象丰富奇特,容易引起我们去阅读,但必须注意从中吸取科学知识,发现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大胆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是不是也有了创作科幻小说的欲望,那么就请动笔吧。

[结构图示]

本资源来自中华教育资源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