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件(6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件(6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2 14:5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经济的地位?导读经济决定作用(古代)中国农耕经济水平高(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中国冲击(现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创新、调整创新、调整罗斯福新政苏联的经济改革(现代)中国挫折、突出成就(现代)世界全球化趋势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主要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基本特点
(2)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发展的特征
(3)商业 ——发展的概貌
发展的特点
(4)政策——“重农抑商”“海禁”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一课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指农业上采取各种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产出的耕作方式。课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 古代中国农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第一课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古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的起源
(多元交汇)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思考 我们的祖先并不是天生就知道种田的,那么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以什么为生呢? 一、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的起源 采集狩猎 耕作种植 求根探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原始农业狩猎家畜饲养业 主要方式伴随原




活课堂提炼思考:我国原始农业的分布及具有哪些特征?1、原始农业的起源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1、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农耕系统;
2、在发展的初期就显出地域的差别,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 (南稻北粟) 2、原始农业的分布及特征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五谷丰登:
粟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不同说法)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问题 3、“五谷”、“六畜”的出现分别说明了什么?出现了“五谷”:
说明原始农业最初以种植业为主
后来出现了“六畜”:
说明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逐渐发展起来。十二生肖甲骨文辨读小试身手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问题 4:十二生肖与农业文明的关系?猪牛马羊鸡狗——说明人类已经驯化
了这些动物
鼠兔蛇猴虎——人们捕猎到的动物
“龙”——司雨神,与农业密切相关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小结:
农业传说
农业分布
考古出土
农作物资源我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是以(   )为主。
A畜牧业  B采集业  
C种植业  D渔猎业一、农业的起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思考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农业,那么他们用什么来播种、收获呢?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的进步)1、制作材料的改进2、耕作形式的改进3、灌溉工具的改进二、生产工具的进步
1、石器木器骨器耒耜铁农具 牛耕中国传统 的基本定型曲辕犁步犁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图说历史下: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石犁 石锄 石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原始农业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春秋时期的铁锄战国时期凹形铁锄战国时期铁锄战国时期铁犁头、铁镰刀西汉中期唐代“二牛抬杠”曲辕犁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曲辕犁使用示意图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特点:
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等,
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
极易适应水田耕作。灌溉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之际桔槔:井上汲水工具辘轳: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工具右上:三国马钧翻车上、右下:唐宋时期筒车二、生产工具——生产力的主要标志(1)农耕工具
(2)灌溉工具: ____、 ____
木、石、 骨木、石、骨、蚌青铜农具铁牛铁牛曲辕翻车 筒车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生产模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思考 俗话说,种地离不开水,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古代是如何建设自己的水利设施的? 三、水利设施水利设施的发展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
郑国渠坎儿井
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三、水利工程 芍陂——春秋楚国的
孙叔敖创建
是淮河流域
著名古灌溉工程
郑国渠首位于
陕西泾阳县的
仲山西麓,
分支灌溉。都江堰在成都平原 都江堰工程包括 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著名的水利工程?铁制和牛耕的使用
提高生产力
推动水利建设的发展。塞上江南
河套平原王景—
治理黄河
千载无患坎儿井示意图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坎儿井、万里长城、大运
河,坎儿井是伟大的地下
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汉
代就已经出现雏形4、水利农学知识丰富郭守敬 潘季驯 农学著作370多种《农政全书》思考古人都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种地的? 四、耕种方式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耕作方式的进步商周时期——千耦其耘
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春秋以后——自耕农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耕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相结合问题 1: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名曲欣赏、体味意境思考 音频中《夫妻双双把家还》,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生活状态,对应在社会经济上又是怎样的? 自耕农经济含义: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三学生思考 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①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提高
②耕作技术的进步
③私有土地的出现 那么自耕农经济也就是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
②落后性:生产规模小,与市场联系少
③脆弱性:难以抵御天灾人祸
④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07年济南高一质量检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
怎样的生产方式和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③自给自足首先,明确目标,看清题干关键词。
其次,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最后,结合知识,组织答案“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方式:
特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特点之一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
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第28页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生产积极;
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天灾人祸,容易破产;
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评价:积极:消极:在封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前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稳定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保证了封建国家充足的税源,有利于经济发展①生产规模小,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经济根源。
产业结构:
生产模式:
经营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工程 构建知识结构归纳总结每一粒粮食都值得尊重!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央视公益广告——请节约粮食?石器、木器、骨器以耒、耜石器
为主,出现青铜器铁制工具
牛力犁耕犁壁、翻车曲辕犁、筒车刀耕火种耜耕铁犁牛耕集体耕种大规模简
单协作个体耕种精耕细作想一想:归纳古代农民所使用的
    生产工具的变化线索?简单的石制工具石制、木制、骨制工具铜制工具铁制工具人力畜力机械力、水力从材质看:从工具动力看:想一想:归纳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
    变化线索?从生产技术看:从组织形式看:刀耕火种耜耕铁器牛耕精耕细作集体耕种个体耕种男耕女织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各抒己见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思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