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之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科学之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12 05:55:28

文档简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A、图1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故A正确; B、图2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属于无性生殖,故B错误; C、植物细胞结构具有液泡和细胞壁,故C错误; D、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故D错误;
2. C
A、培养皿Ⅰ和Ⅱ,单一变量是维生素的有无,不是糖类,与题意不符,错误 B、培养皿Ⅱ,无对照实验,与题意不符,错误 C、培养皿Ⅱ和Ⅲ,单一变量是糖类的有无,且培养皿Ⅲ没有糖类后没有出现菌落数,符合题意,正确。
3. D
A.从吸水方式来看:在第I阶段死的种子与活的种子相同,第III阶段是活种子所特有的,由图线可看出在第I阶段所有种子通过吸水鲜重增加都相同,第III阶段细胞开始分裂、分化、生长只有活种子才能发生,正确,A错误; B.从细胞分化来看:在第I、II阶段分化不显著,第III阶段分化显著,在第I、II阶段是吸胀阶段为后面的分裂、分化作准备,正确,B错误; C.从种子的干重变化来看,在第I、II阶段变化很小,第III阶段显著减少,第I、II阶种子处于休眠状态营养物质消耗很少,第III阶段细胞分裂、分化、生长开始有机物消耗大,正确,C错误; D.从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变化来看,第I、III阶段显著增加,第II阶段变化很小,第I阶段有机物种类基本不变,第III阶段有机物由于被大量消耗应该显著减少,错误,D正确。
4. C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蟹属节肢类属于无脊椎动物,A错误;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动物属消费者,B错误;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只能称一个种群,群落应有多种有关系的生物,C正确;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自然才能生活下来,D错误。
5. A
解:A、种子的数目是由胚珠的数目决定的,西瓜中有许多种子,这是因为西瓜子房中有许多胚珠.A正确.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60克,每个“拇指西瓜”质量约6克,B错误. C、果实中的维生素C是有机物,但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错误. D、“拇指西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为被子植物,D错误.
6. B
A、水分进入植物体内途径是根→茎→叶,故A正确; B、血液由心脏的心室流向动脉,由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再汇集成静脉,流回心脏的心房 , 故B错误; C、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由树突传到细胞体,再通过轴突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故C正确; D、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是通过母体的胎盘和脐带输送给胚胎,故D正确。
7. A
A、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嫁接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进行的无性生殖,故符合题意; B、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鲸鱼属于脊椎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的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故不符合题意; D、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太阳系位于银河系,故不符合题意。
8. A
解:A、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木耳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A错误; B、木耳没有叶绿体,也没有质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所以木耳的新陈代谢方式是异养需氧,B正确; C、黑木耳具有帮助消化纤维一类物质的特殊功能,还可使头发乌亮、牙齿不脱,还含有一种能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可防治食道癌、肠癌、骨癌,C正确; D、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D正确。
9. B
A、甲图中,随着农药的施用,抗药性个体的比例不断增加,因此A点比B点低 , A正确; B、乙图表示DNA分子片段结构图,不是一个DNA分子,故B错误; C、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C正确; D、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的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10. A
解:A是细菌,BCD是人体的细胞,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因此细菌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填空题
11. (1)C (2)胚珠
(1)液泡里,含有大量的细胞液,里面溶解了带甜味的物质,其形态是液体状.如西瓜中有甜味的物质就是位于液泡中,故选C; (2)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因此种子的数目是由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决定的。
12. (1)红绿色盲 (2)DNA;基因;染色体 (3)基因
(1)以上对话提到的遗传病是红绿色盲。(2)导致遗传病的原因是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 (3)秃顶属于生物的性状特征,这是由人体内的基因决定的。 故答案为:(1)红绿色盲;(2)DNA;基因;染色体 ;(3)基因
13. (1)共同祖先 (2)生活环境;自然选择 (3)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图中表明原始哺乳动物(A)向不同方向进化,现存的哺乳动物(B-G)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原始哺乳动物.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鸿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3)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主要指的是:生物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大自然淘汰的现象.
14. (1)细胞 (2)无性 (3)小肠 (4)B
15. (1)呼吸 (2)遗传 (3)蒸发
16. 基因;自然选择
三、实验探究题
17.(1)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 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土壤含水量在10%-20% 之间,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在10%-20% 之间,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为0;当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为20% 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2)空气(氧气)等 (3)①选取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颗??? ②在25℃-30℃区间内均匀分成若干组(如分成26℃、27℃、28℃、29℃、30℃五组)?? ③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进行萌发,统计该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
18. (1)向A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 (2)逐渐变浅且比A都要浅;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不变
19. (1)基因;自然选择 (2)青蒿素的含量的平均值(mg/g);研究比较植物根茎叶三个部位中青蒿素的含量
(1)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青蒿素这种性状是由青蒿的基因决定的;抗药性疟原虫大量出现(或者说在种群中占优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实验为了研究比较植物根茎叶三个部位中青蒿素的含量,从而找到适合提取青蒿素的部位,为了避免随机误差,需要取多组数据求得平均值,故答案为:青蒿素的含量的平均值(mg/g);研究比较植物根茎叶三个部位中青蒿素的含量

中考科学之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单选题
1.图1为某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为该微生物的一种生殖方式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图1所示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 B.?图2所示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与图1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没有液泡和细胞壁 D.?为了减慢该微生物的生长,可以将其保存在较湿润的环境中
2.在Ⅰ、Ⅱ、Ⅲ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   )
培养皿
培养基成分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琼脂、糖类
35

琼脂、糖类和维生素
250

琼脂、维生素
0
A.?培养皿Ⅰ和Ⅱ?????????????????????????????B.?培养皿Ⅱ?????????????????????????????C.?培养皿Ⅱ和Ⅲ
3.某种植物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增加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吸水方式来看:在第I阶段死的种子与活的种子相同,第III阶段是活种子所特有的???????????
B.?从细胞分化来看:在第I、II阶段分化不显著,第III阶段分化显著 C.?从种子的干重变化来看,在第I、II阶段变化很小,第III阶段显著减少???????????
D.?从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变化来看,第I、III阶段显著增加,第II阶段变化很小
4.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拇指西瓜”是源自南美洲的一种水果,每个质量约6克,在瓜瓤内有许多种子,如图,它富含维生素C,口感类似黄瓜.下列关于“拇指西瓜”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一朵花的子房里含有许多胚珠????????????????????????????
一个果实的质量与一个鸡蛋接近
C.?果实中的维生素C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D.?分类上属于裸子植物
6.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归纳错误的是(??? )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树突→细胞体→轴突 D.?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母体→胎盘和脐带→胚胎
A
B
C
D

有性生殖
脊椎动物
DNA
银河系

无性生殖
无脊椎动物
染色体
太阳系

嫁接

基因
地球
7.如图为某些科学概念间的关系,表中符合该关系的是(?? )
A.?A??????????????????????????????B.?B???????????????????????????????C.?C???????????????????????????????D.?D
8.木耳近来被各家媒体推荐为抵抗PM2.5对人体危害的优良食用菌,虽然医学专家对此不认同,但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同时它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可防癌抗癌。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耳生活在腐木上,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B.?木耳的新陈代谢方式是异养需氧 C.?多食用木耳,对肿瘤的抑制有一定的作用???? ??????
D.?木耳属于真菌,其细胞中有细胞核
9.据图所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种群中具有抗药基因害虫比例A点比B点低 B.?乙图表示一个DNA分子 C.?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D.?丁图可以表示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量随时间的变化
10.下列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细胞的是(  )
A.?细菌????????????????????B.?神经元???????????????????C.?肌细胞???????????????????D.?卵细胞
二、填空题
11.荔枝、西瓜、水蜜桃都是人们喜爱的瓜果。
(1)荔枝和西瓜鲜甜多汁,这些鲜甜的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 ????中。(填字母)
A.?细胞膜???????????????????????????????????????B.?细胞质???????????????????????????????????????C.?液泡
(2)水蜜桃中只有一个“核”,而西瓜中有许多的“籽”,植物果实内的种子多少取决于子房内________的数目。
12.以下是某班内同学间的对话:A同学说:“我想长大后当一名司机,可惜我是红绿色盲。”B同学说:“我想做一名医生,研制‘非典’疫苗,医治‘非典’重患病人。”C同学说:“我想当一名演员,可是我爸30岁不到就秃顶了,我有点害怕‘聪明绝顶’,到时我可就不帅了(众人大笑)。”
(1)以上对话提到的遗传病是________(填遗传病名称)。 ?
(2)导致遗传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变化。 ?
(3)秃顶属于生物的性状特征,这是由人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
13.如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请分析回答: ?
(1)哺乳动物(B~G)都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所以它们具有________。
(2)由于原始哺乳动物不同的个体________的不同,产生的变异中有适应不同环境的有利生存的变异,也有一部分在________过程中被淘汰。
(3)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以解释生物界进化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14.我市的茶山杨梅个大核小,味道可口,深受大家喜爱.
(1)杨梅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
(2)为了保持茶山杨梅的优良性状和加快繁殖速度,果农用嫁接的方法进行栽培,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生殖.
(3)杨梅富含糖类.人使用杨梅后,糖类主要在消化系统的________中背消化和吸收.(填一器官名称)
(4)茶山杨梅常在“夏至”前后下市,此时地球处在如图中的________位置附近.(填写字母)
15.科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題,
(1)台风过后,菜地积水过多,要及时排水,目的是保证根的氧气供给,使根部细胞________作用正常进行,
(2)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目的降低________病的发生率,
(3)有人发明了节能的“空调夹克”,夹克里安装有微型电风扇,可以把空气吸入,再从领口和袖口排出.其原理是:风扇吹风加快汗液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使人感到凉快.
16.滥用抗生素易导致某些细菌抗药性增强,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某同学利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对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的解释如下: (1)抗药性是细菌的一种性状,这种性状由细菌体内的________?决定; (2)根据如图解释可知,细菌抗药性增强是________?的结果。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4分)
17.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表:
(1)根据上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写出2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18.某中学开展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1%淀粉液、碘液;
(1)实验步骤: ①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5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②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③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加入2ml淀粉液,再________?,向B~F中分别加入1~5号滤液各1 mL。 ④震荡6只试管,并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⑤分别向A至F 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2)预测结果并分析: ①若A中蓝色最深,B—F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________,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 ②若A中蓝色最深,B—F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一样并都比A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早在 1971 年青蒿素对鼠疟、猴疟都具有 100%的抗疟作用,青蒿植物会产生青蒿素这种性状是由青蒿的________决定的。但是在单方青蒿素的地区,疟原虫对单方青蒿素敏感度下降,这意味着疟原虫出现抗药性,这种现象是________的结果。之后屠呦呦团队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解决了这一问题,治疗疟疾获得更大的突破。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叶龄7天),共采集3 次,并测定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记录入下表.
青蒿素的含量(mg/g)
________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02
1.05
1.14

0.09
0.11
0.10
叶(叶龄7天)
4.57
4.65
4.58
请补充完整表格内最后一列栏目的信息,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