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2 06: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策》。
2、反复朗读课文。
3、疏通文意。《战国策》:战国时游说(shuì)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yì).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后封于下邳(pī),称成侯。劝说魏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正法律, 监督官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后与田忌不和,迫使奔楚。齐王:齐威王(?-前320),战国时齐国国君。田氏,名因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讽”:
“谏”: 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自学指导(1)1.自读课文,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听录音,再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注音 邹忌( )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窥镜( )
市朝( ) 时时而间进( )

期年( )
zōu jìyìzhāokuīcháojiànjī自学指导(2)了解几种特殊的句式
①疑问句:吾孰与徐公美?
②省略句:“与座谈”
③宾语前置句:“忌不自信”
孰与:“与……比谁更”。“孰”是疑问代词“谁”的意思。在古文中,“孰”的用法比较灵活,“孰与”常连用,提到句子前面,用于选择问句,也可以用在后面,如“吾与徐公孰美?”意思相同 “与座谈”是“(忌)与(客)座谈”的省略句 “忌不自信”是“忌不信自”。自学指导(3)词类活用
服(名词作动词,穿)
如:
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如:
朝(zhāo)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自学指导(4) 1、反复朗读,基本理解文意。
2、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对照文本自己翻译。如有不懂的地方,求助小组解决,如还有困难,向老师提出。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也!”
长,身高对…说察看穿戴,名→动早晨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甚美。太美了比得上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美丽、漂亮及、比得上补足音节
无意义“…与…孰…”,句式: “与…相比,谁更…”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又即“信自”。宾语前置判断句。标志:……者也。第二天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天视自,
宾语前置以…为美。
(认为…美)偏爱,形→动之: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
以为:认为他,
指徐公通假字
“熟”,仔细“甚远”
太远了表顺接,
两个动作相连在晚上。
名→状对译文: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实在的比土地方圆国君旁边的近臣 没有表被动。受蒙蔽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的的译文: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满朝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
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使…听到授予上等的过失指责当面。名→状对,好“齐王纳谏”这件事朝见到所说的集市不时
有时候偶然满一年即使市朝,公共场合指责、讽刺译文:齐威王说:“ 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当堂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
谤讥于市朝( )期年之后( )
时时而间进( )
2。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并翻译下列句子。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朝服衣冠,窥镜。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第二课时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人物性格,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道理。
3.体会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
全文共4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可分几个部分?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
忌的冷静思考。
第二部分:(2)写邹忌入朝讽谏。
第三部分:(3-4)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

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段,思考:
1.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
之美的?
2.邹忌听到妻、妾、客的赞美之后是怎样对
待的?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从中看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4.邹忌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1.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
之美的?
我吾与徐公孰美?2.邹忌听到妻、妾、客的赞美之后是怎样对
待的?说明了什么?
邹忌听到妻、妾、客的赞美之后,并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这些都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尤为可贵的是,邹忌能“暮寝而思之”。3.吾3.从中看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特点: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实事求是4.邹忌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自学指导(3)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2段,思考:
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从中可以看出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邹忌先从自己的生活小事(与徐公比美)说起,引出“人可能受蒙蔽”这个话题,继而话锋一转,转到齐王身上,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方面指出“王之蔽甚矣”。
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 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②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自学指导(4)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3、4段,思考:
1.文中哪句话谈到了齐国的强大?
2.齐王为实现大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3.齐王纳谏使齐国实现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什么? 1.文中哪句话谈到了齐国的强大?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燕、赵、韩、魏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战胜于朝廷(齐国在朝廷上战胜了别国) 2.齐王为实现大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措施: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②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
效果: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齐王纳谏使齐国实现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什么?
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小结:
课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当堂训练必做题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
谤讥于市朝( )期年之后( )
时时而间进( )
2.课后作业1、2题
选做题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课文和你所知道的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