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1.了解庄周及《庄子》;
2. 朗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3. 注意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理解庄子的志趣;
4. 同时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在对文章结构和观点的分析中,提高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庄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作者简介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后世评价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庄子》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全书以“寓言”、“重言”、“卮[zhī]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简介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逍遥游》简介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鲲( ) 徙( ) 冥( ) 抟( )
尘āi( ) 齐xié( )
检查预习【答案】1.鲲(kūn)徙(xǐ) 冥(míng)抟(tuán)尘 āi(埃)齐 xié(谐)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志.怪者也 (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
(3)怒.而飞 ( )
(4)去.以六月息者也 ( ) 检查预习答案: (1)志.怪者也 (记载)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迁移)
(3)怒.而飞 (用力鼓动翅膀 )
(4)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3.与鹏有关的成语
鹏程万里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万里鹏翼 比喻前程远大。
凤翥鹏翔 形容奋发有为。
万里鹏程 比喻前程远大。
鹏抟鹢退 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
鹏霄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
鹏游蝶梦 指变幻夸诞之谈。 检查预习3.与鹏有关的诗词名句
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 白居易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杜甫
安识鲲鹏变化,九万里风在下,如许上南溟。 《水调歌头(和赵用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李白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毛泽东 检查预习4.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 )时期( )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 )的著作,现存( )篇,包括内篇( )篇,外篇( )篇,杂篇( )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 检查预习答案:战国 哲学 道家 庄子及其后学 33 15 11 《逍遥游》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庖丁解牛:掌握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 。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东施效颦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庄周梦蝶 :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
螳臂挡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沉鱼落雁 :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庄子》成语故事【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概念理解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其翼若垂天之云)鹏的形象
第二层(是鸟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大鹏乘风迁徙
第三层(天之苍苍—结尾)感慨天地浑茫。文章结构《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相对自由活动,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主旨归纳【文本探究】(一)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答案: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文本探究】(二)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答案: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文本探究】(三)3、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答案:“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句话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文本探究】(四)4、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答案:是一个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写作特色(一)一、善用比喻、寓言故事来说理,富有感染力。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几句,如野马、尘埃等,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抽象。写作特色(二)二、想象丰富,已经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而飞九万里的雄姿和清苍寥廓的天空,展现了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极富浪漫主义气息。重要句段作用(一)一、文中引用《齐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这是庄子采用的所谓“重言”手法,目的在于使人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是有根据的。重要句段作用(二)二、“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作用是什么?类比,以人在地面看天的经验来类比大鹏从天空看地面,使大鹏飞得多高多远变得容易想象和理解。当堂检测(1)1.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答案:
(1)怒而飞 古义:振奋,今义:很生气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离开,今义:过去当堂检测(2) 2.翻译(注意特殊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句
翻译:
(1)去以六月息者也。( )句
翻译:答案: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翻译:南海,是个天然大池。
(1)去以六月息者也。(倒装)句
翻译:它离开北海靠的是六月海动时的大风。
当堂检测(3)【答案】本文表达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的哲学思想。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是庄子思想中值得发扬和继承的积极因素,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的消极因素,我们应该摒弃。 3、这则短文对我们有何启示?应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课外语段阅读(完成1-6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课外语段阅读(第1题)17、解释加点的字(2分)
秋水时至 ( ) 不辩牛马( )
以为莫己若( ) 始吾弗信 ( )答案 :按时 分辨 比得上 不
课外语段阅读(第2题)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这个时候,河神方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道。
(2) 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课外语段阅读(第3题)19、写出从本文蜕化出来的的两个成语: (2分)答案 :
①望洋兴叹: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课外语段阅读(第4题)4.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案:这篇寓言,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下述观点均可:人贵有自知之明 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谦受益,满遭损 自大源于无知 知耻近乎勇 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作业:
背诵并默写《北冥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