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旧知回顾
香港、澳门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是在什么政策的引导下回归祖国的?它们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14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九二共识”的内容、“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实;
目标2:回顾所学知识,归纳台湾问题的由来;思考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
目标3: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台政策、方针,并分析政策、方针变化的原因。
(重点、难点)
目标4:归纳概括从1979年——至今,海峡两岸关系有哪些变化,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变化的原因。(重点、难点)
目标5:了解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九二共识”的内容、“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实。
任务二
【合作探究】
1.请你以一位历史讲解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往来。
2.思考归纳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三国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琉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蒋介石在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
设台湾府管辖台湾
隋
元
清初
康熙年间
1895年
1945年
1949年
1.请你以一位历史讲解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往来。
2.思考归纳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蒋介石败退台湾
台湾前两次与祖国分离以及香港、澳门与祖国分离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
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内政。
任务三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台政策、方针。
2.同学们赞同哪一种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说出理由。
3.党和国家对台方针的改变,说明了什么?(从两岸关系发展趋势、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方面思考)
对台政策方针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1995年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武装解放台湾
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台政策、方针。
八项主张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着手准备渡海作战。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开始依靠美国的援助企图反攻大陆,海峡局势几度紧张。
1
由于中国海、空军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能力渡海作战,再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大陆解放台湾的可能性更低,导致台湾问题一拖再拖。
2
台湾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解放
2.同学们赞同哪一种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说出理由。
金门
和平解放
理由:
武力解放会造成海峡两岸两败俱伤,给中华民族带来惨重损失。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八项主张
3.党和国家对台方针的改变,说明了什么?(从两岸关系发展趋势、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方面思考)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和平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两岸同胞血融于水的血肉亲情,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如今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1
2
3
任务四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2.探讨归纳海峡两岸关系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时间 历史事件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的炮轰
走向缓和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打破隔绝
成立“海基会”
成立“海协会”
“九二共识”
两岸交往的基础和关键
“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胡锦涛会见连战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习马会”
1.阅读教材,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研读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材料再次阐释了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平统-的基础。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祖国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其中,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1
一个中国。
2
两制并存。
3
高度自治。
2.探讨归纳海峡两岸关系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1
大陆方面。
2
台湾方面。
3
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
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起来。
任务五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并搜集资料,归纳海峡两岸的交流主要在哪些领域展开,哪些史实表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领域
1988年1月19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一行14人,抵达北京。这个探亲团共有25人,其中大部分人是国民党退伍老兵,探亲团先赴陕西拜谒黄帝陵,然后赴北京卢沟桥举行向台湾海峡两岸抗日死难同胞致敬典礼,然后分散回故乡探亲。
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材料一 1990年9月,李登辉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之后,他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鼓吹“两国论”。
材料二 2002年8月,陈水扁首次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 ”
材料三 2005年8月,吕秀莲表示,文化及人种上,两岸是亲戚;地理上,两岸是邻居,而不是“一国”、“一家”。她并强调,两岸的现状是,台湾“已经独立了”。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曾经指出,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没有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就不会有台湾问题。美国的对台政策直接影响到台湾局势的发展。
知识拓展
阅读材料,归纳概括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应对?
①“台独”势力蓄意制造分裂 。
②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因素
①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
②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的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③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
④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统一。
应对措施
“台独”就是“台湾独立”,就是主张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日本军国主义是“台独”组织和活动的始作俑者。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的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台湾等必须归还中国。对此,日本军国主义者并不甘心。当时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吉利即策动一些日军中的军国主义分子和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台独”组织;同时,驻台日本右翼军人还发动了“台湾独立”事件。这便是“台独”活动的发端。后来, “台独”运动又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台湾独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帝国主义者操纵,以日美地区为活动“大本营”,由少数台籍野心分子出面,利用台湾国民党所制造的“二二八事件”种下的省籍隔阂,以建立“台湾共和国”为目标的分离中国疆土的运动。
什么是“台独”?
台湾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让我们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血肉亲情,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如今成为了台湾的主流民意。海峡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伤。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