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层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层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2 08: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一 东晋的兴亡
1.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氐族 B.匈奴
C.鲜卑 D.羌族
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知识点二 南朝的政治
3.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梁、齐、陈、宋
B.陈、梁、齐、宋
C.宋、齐、梁、陈
D.齐、梁、宋、陈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5.南朝后期,在南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大量北迁
B.梁朝爆发了叛乱
C.祖逖带兵北伐
D.淝水之战的胜利
知识点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6.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政权掠夺北方人口
7.在江苏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具,烧制技术达到很高水平,专家推测这些青瓷应当是人们当时的日常生活用具。据此推测这些青瓷器具应属于哪一时期(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8.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处政权是(  )
A.东汉 B.三国
C.西晋 D.前秦
10.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将领势力强大
B.宋齐梁陈定都建康
C.朝代更替非常频繁
D.宋朝爆发大规模叛乱
11.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技术
C.水稻采用育苗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据《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江南成为了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西汉时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在南朝时的发展状况?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二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并试举一例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13.(2016山东潍坊)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14.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1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图2 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1)图1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2)《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图2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3)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一 东晋的兴亡
1.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B )
                
A.氐族 B.匈奴
C.鲜卑 D.羌族
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D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知识点二 南朝的政治
3.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C )
A.梁、齐、陈、宋
B.陈、梁、齐、宋
C.宋、齐、梁、陈
D.齐、梁、宋、陈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A )
A.宋 B.齐
C.梁 D.陈
5.南朝后期,在南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的主要原因是(B )
A.南方人大量北迁
B.梁朝爆发了叛乱
C.祖逖带兵北伐
D.淝水之战的胜利
知识点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6.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C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政权掠夺北方人口
7.在江苏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具,烧制技术达到很高水平,专家推测这些青瓷应当是人们当时的日常生活用具。据此推测这些青瓷器具应属于哪一时期(D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8.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B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处政权是(C )
A.东汉 B.三国
C.西晋 D.前秦
10.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地方将领势力强大
B.宋齐梁陈定都建康
C.朝代更替非常频繁
D.宋朝爆发大规模叛乱
11.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D )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技术
C.水稻采用育苗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据《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江南成为了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西汉时的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在南朝时的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二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并试举一例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为躲避北方战乱,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南迁民众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④南方的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⑤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13.(2016山东潍坊)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D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14.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1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图2 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1)图1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交融。 
(2)《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图2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3)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参考答案政权分立;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