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2 10:4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二 年级 历史 科 复习 学案 班级: 姓名: 主备: 时间 : 4月 日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教学设计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特点),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一五计划的成就:①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五计划的特点: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③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④集中在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空白薄弱工业项目。)
5、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迈进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内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大会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目的: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对手工业的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主要方式:进行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点: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
学习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你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4、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背会本单元标题及课题,整理本单元阶段特征:
1、时间范围:1953-1976
2、主要线索: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随后,党中央针对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部署: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工业化建设全面起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终于诞生。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大跃进”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段曲折。特别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更使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遭受严重破坏,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阶段特点:
①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③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经历曲折。
任务二:【梳理历史进程标】 将主要时间标在时间轴上,注意事件之间的联系
任务三:【夯实基础知识】 要求:对照课本识记以下重点内容,背会后进行默写。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也叫“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前提),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起点低)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学反思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年)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主要内容:(1)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
①、1958年的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③、探索失误:在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的错误)
④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⑤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⑥情况好转: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⑦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左”倾错误(1966-1967)
1、原因: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
3、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 1967年2月 的 “二月逆流”
4、 “刘少奇案”是文革中最大的冤案被诬陷为“叛徒、工贼、内奸”也是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5、九一三事件” (1971、9、13)——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6、1976年的“四五运动”: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的活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7、文革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华国锋、叶剑英
8、后果: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得国民经济和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9、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0、文革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祟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三)建设成就
1、工业成就:(1)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1965年,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内地也兴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3)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交通水利成就: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3、 科技成就:①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③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综合表现: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你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铁人”)、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组合作
1、【你问我答】组内成员互相检查,1号-3号,2号-4号,1号-2号
①“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②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③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
2、归纳小结:
(1)对比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
组织形式
时间
目的
影响
农业合作社
三大改造时期
让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化时期
追求平均主义,提前步入共产主义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
(2)、比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失误
根源
原因
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倾错误
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可观的经济规律
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局面
“文化大革命”
“左”倾错误继续发展
毛泽东错误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