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黄生借书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13:31:00

文档简介

www. 中考资源网
《航天女英雄——女教师克里斯塔 麦考利夫追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围绕航天英雄这一主题,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2、理解英雄行为,感悟英雄品质。
3、体会航天英雄牺牲后人们的悲痛情感,培养大胆对课文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麦考利夫的英雄品质是如何体现的。
[学习内容]
整体感知,传达出内心的震撼。
一提到英雄,我们就会想起在革命战争时代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勇士,他们担当起拯救苦难祖国的重任,慷慨赴难,血沃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是革命年代的英雄,他们以自身的言行铸成这一时期英雄的内涵。战争渐渐远去,和平的阳光温暖着神州大地,拂去了战争的烟云,而英雄的形象却从来没有在我们心中消失过。在和平年代里,英雄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是指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需要理解其英雄行为,感受英雄品质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麦考利夫这位航天女英雄,明知艰险,勇者无惧。当得知美国国家宇航局决定挑选一名普通教师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入太空时,竟有上万人报名!麦考利夫就是其中一员,她立刻向宇航局报名,没有犹豫,有的是挑战的热情。她与男性竞相争辉,她无惧艰难,这是英雄迈出的第一步。两个孩子给他们37岁的母亲的支持犹如一针强心剂,让麦考利夫更是坚定信心,含笑感激。
英雄不怕考验,英雄不怕磨难。虽然身体健壮,可她只是一个普通教师,而且只是一名女性,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后来,四个月的训练如同一支支利刃考验着她、威逼着她,稍有松懈,稍有退缩,稍有犹豫,等待她的将是退出。失重、颠簸、呕吐……这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都未能动摇她内心的飞行梦想,她都用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对太空的向往给予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刻她完成了英雄的塑造。
将生死置之度外,肩负使命,并且时刻不忘作为教师的责任,自信而又美丽。登机时仍想着在太空中给几百万美国学生讲两堂课,这是作为教师最本我的美丽。“在登上航天飞机的最后一刻,她回过头来,对着电视镜头,对着她的学生们,也对着整个人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笑容,这最后的笑容,异常灿烂夺目,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记叙了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积极投身航天事业,挑战困难,英勇牺牲的事迹,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深切悼念之情。词典上看:“英雄”有三种解释: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例如英雄好汉。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在和平年代,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就是英雄。麦考利夫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乘“挑战者”号飞入太空,表明她具有英雄品质。
默读课文,课文内容可作如下概括:
1、开头:神圣的日子。
2、报名:光荣的使命。
3、训练:严峻的考验。
4、告别:激动的场面。
5、失事:强烈的悲恸。
6、结尾:永远的怀念。
[研读与赏析]
1、里根总统为什么决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
人类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者去探索。而教师虽然是普通人,却是青少年的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教师进入太空,既是对教育引导作用的重视与肯定,也是利用这种作用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行为。
2、关于课文结尾一段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麦考利夫上了最后一课?“挑战者”为什么打上引号?
虽然麦考利夫为航天事业英勇献身了,但这种精神会教育学生和孩子们。“挑战者”加上引号有特殊的意义,“挑战者”是航天飞机的名字,代表了人类向科学尖端挑战,在这里称麦考利夫为“挑战者”, 是对她的英雄壮举的充分肯定。
[学法指导]
1、重点放在对“英雄”含义的理解上,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2、查找有关航天史的资料,了解人类为此作出的努力,以便加深对“英雄”的理解。
3、在讨论中完成对麦考利夫“英雄”形象的认识。
[体验反思]
1、读完全文,最震撼你心灵的是哪一幕?用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准备用深情叙述或朗读传达出你内心的震撼。
2、同麦考利夫竞逐同一机会的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在“挑战者”号爆炸的当天晚上,填词、作曲唱出了一首新歌《为我翱翔》:
我猜想你可能现在才知道
  我当初也希望升入太空
  我希望能够搭乘那支火箭升入天堂
  我希望为每一位男子翱翔
  每一位儿童、还有每一位母亲……
  她为我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
  她为我们发出了自己的光亮
  她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精神和全部
  他们为我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给予梦想以机会,梦想能够成真
  未来成功的希望真切而真实
  人类是“地球”号飞船之子
  未来属于我们大家
同学们,为了表达我们对英雄的缅怀,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拓展延伸]
1、自己试着写两句碑文,借以表达我们对航天英雄的悲痛和敬意。
如:“挑战”号上永远的挑战者
梦想在宇宙上飘扬
2、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9秒,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又辉煌的时刻,你知道吗?说说你所知道的内容以及你的感受。
PAGE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黄生借书说》教案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复习检查(投影)
温故而知新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汗牛塞屋 (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贫难致
(5)归而形诸梦。 (6)故有所览辄省记。
(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说出划线词的古今义: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多义词: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有地洼然而方以长。
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3)为一说,使与书俱。
5、翻译句子,并体会语句表达的语气:
(1)子不闻藏书者乎?
(2)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三、研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翻译,下面请同学进一步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 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
3、 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1、(板书)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探讨2、举例论证:天子之书——七略四库
(投影) 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 有书而不读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
(作者提出观点后,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这些例证有何作用?生回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有书而不读,依次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独书……”一句由书过度到“天下物”,写“天下物”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回答)
(投影)书→天下物:物非己有:虑人逼取、摩玩不已 不同心态
物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搁
(以上由书及物都是从别人说起,接着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体,以现身说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通籍前后对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生答)
(投影)自己 通籍 前:家贫难致 有所览辄省记——勤奋
后:俸去书来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懒惰
(第四段通过哪些对比,劝勉黄生认真读书?生答)
(投影) 借书:“予之公书”与“张氏吝书” 提出希望
“予不幸”与“生幸” 读书必速、归书必速
(这些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
小结:根据板书进行总结,作者由书及物、由人及己,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劝勉黄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书。
四、拓展:
1、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不是说作者反对买书、藏书,必须借书才能认真阅读呢?
小结:藏书而能读书的不乏其人,作者的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气,有决心,不利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
(投影)2、积累读书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列夫托尔斯泰
(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3)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王安石
(14)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苏轼
五、小结:
同学们,现在和过去不同。过去许多人想读书而得不到,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都很优越,大小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真是琳琅满目,咱们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书店逛一逛,相信这里的书籍一定会填补你精神世界的空虚。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华,珍惜拥有的读书条件,多读书,读好书!
六、作业设置:(任选一题)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事例,制成读书卡片。
2、以“谈读书”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个议论片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