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 6 北京的春节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 6 北京的春节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2 13: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5张PPT。北京的春节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 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由此也形成普遍重视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的春节历史北京的春节习俗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北京人喜欢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北京春节的庙会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的脉络。学习生字词:旬xún 上旬、下旬 熬áo煎熬、熬夜
蒜suàn 蒜头、大蒜 醋cù米醋、陈醋
饺ji?o 饺子、水饺 翡f?i翡翠
拌bàn 搅拌、拌嘴 榛zhēn榛子、榛树
栗lì 栗子、战栗 筝zhēng风筝、古筝
鞭biān 鞭子、鞭炮 麦mài麦子、麦苗
寺sì 寺庙、山寺 逛guàng闲逛、逛街词语解释娴熟:熟练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词语解释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翡翠:一种矿物质,也叫硬玉分外:超过平常,特别光景:境况;状况;情景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分别描写了人们过春节的
哪几个时间段?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节):年前的繁忙。
第二部分(7--12节):过年的热闹和喜庆。
第三部分(13节):年过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课堂检测 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依次写了( )( )、( )、( )、( )、( )、( )几个节日,其中重点写了( )、( )、( )、( )这四个节日。
时间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腊月初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课堂小结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讲究
的就是热闹、火爆和祥和,有着浓郁的
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
聚。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京的春
节》,进一步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
俗。作业课后练习题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
节热闹、喜庆的气氛。预习 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依次写了( )( )、( )、( )、( )、( )、( )几个节日,其中重点写了( )、( )、( )、( )这四个节日。
时间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腊月初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年前的北京老百姓是怎样忙碌的?1、人们忙着熬腊八粥。
2、人们忙着泡腊八蒜。
3、孩子们忙着买杂拌儿、爆竹、各种玩意儿。
4、大人们忙着买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6、忙着大扫除。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ōu)。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有哪些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这是一种( 香甜红火 ) 的热闹。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这是一种( 鞭炮不断 ) 的热闹。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是一种( 团团圆圆 ) 的热闹。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这是一种( 拥有传统美德) 的热闹。除夕有什么习俗?
吃团圆饭、贴对联、贴年画、穿新衣、通宵开灯、放鞭炮、守岁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正月初一有什么习俗?
拜年、办庙会、逛庙会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 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办灯盏、逛花灯、放鞭炮
吃元宵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多?思考:“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新社会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恢复平静)课堂检测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腊八粥,腊八蒜,色味甜。
二十三,家家户户过小年。
除夕夜,真热闹,吃肉喝酒放鞭炮。
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庙会逛。
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
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课堂小结作业阳光计划第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