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浮力(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浮力(说课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5-24 15:26:00

文档简介


本节课是选自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浮力》。对浮力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对于浮力,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浮力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除需要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科学的分析、推理和归纳等综合分析能力,而这又是学生今后进行自主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通过学习浮力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本节教材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概念(包括方向和施力物体) 能运用力的平衡观点分析浮力和用弹簧秤测浮力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浮力的发现和决定浮力大小因素 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科学
探究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关于“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我采用 “问题——探究——应用”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建立假设,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归纳结论等师生多边互动的探究性教学方法。首先要做好实验,给予学生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做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和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⑴情境激学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
⑵目标导学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发现。
⑶实验促学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建立浮力概念和浮力的成因。
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三、说学法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 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 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引出浮力
它是谁-----浮力
他在哪---你平时有没有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展示图片
浮体——浮在水面或其他页面上的物体
浮力的概念
学生分组实验,同桌两个人合作一组带一个小脸盆和一大一小的两个塑料瓶或球
动一动:取带瓶盖的小塑料瓶,用手按入水中,你的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想一想:松手后你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再动一动:取较大的塑料瓶按入水中,体验手上的感觉与活动1 有何不同?把塑料瓶浸没后,按到不同深度,你的手的感觉有变化吗?在想一想:浮力的大小与塑料瓶排开水的多少有没有关系?怎样的关系?结论: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漂浮的物体总会排开一定的液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它受到的向上的浮力越大. 液体对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同种溶液,排开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有漂浮向浸没过渡
除了漂浮在水面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外,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 针对学生思维障碍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思维——探究实验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收到浮力,你是否有什么经验支持你的猜想———视重法
学生上台实验:动一动:你能用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圆柱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从观察到的现象能说名视重发的应用? F浮=F-F′
请同学猜测:如果用盐水和酒精代替水,你认为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吗?大小会不同吗?
结论:一切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相同体积,密度也大,浮力就越大
浮力的成因——演示实验
我事先做好一个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圆筒,然后把它平放入水中
让学生观察两端橡皮膜的凹凸情况.
然后将圆筒的位置转过90度浸入水中,观察两端的橡皮膜的凹凸情况,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联系液体压强知识.来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也起到了新旧知识承接的作用
由我们所学的压强知识可知,,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的下表面受到压力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而左右相等,前后也是相等的,由此我们可知,液体作用体上下表面的的压力差就是仅在液体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
课件17张PPT。浮 力第一课时本节课是选自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浮力》。通过学习浮力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本节教材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概念(包括方向和施力物体)
②过程与方法:掌握实验的思路、科学探究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
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浮力的概念
难点:物体的漂浮、浸没及影响因素
浮力的成因引入新课:水上滑行器
它在哪?船舶浮体浮力的概念——分组实验动一动想一想动一动想一想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漂浮的物体总会排开一定的液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它受到的向上的浮力越大.液体对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结论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探究实验视重法:F浮=F-F′ 结论:一切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密度也大,浮力就越大浮力的成因——演示实验结论:液体作用于物体上下表面的的压力差就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浮力:液体对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
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作用于物体的液体
影响浮力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作用于物体上下表面的的压力差
请老师和同学们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