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的组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水的组成(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5-29 16: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水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定其产物,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教学方法
1.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2.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接受和了解。
四、课前准备
准备1杯水,2个水分子结构模型。
五、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水的美丽图片教师问:我们大部分同学的桌子上都放有水杯,某某同学,你每天大概喝几杯水?如果你一天不喝水会感觉怎么样?你觉得水重要吗?小结: 水与我们生命密切相关,那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某学生回答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二、新课活动1.水的电解 教师设疑:如果把这杯水加热到100℃,会出现什么现象?把这杯水放在0℃条件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水的这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如果把这水通上直流电,又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演示实验:① 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② 水的电解实验教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现象。教师: 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做进一步的总结。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液面下降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体积比为2∶1D.验证两种气体所采用的: 液面下降较多的直接点燃 液面下降较少的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液面下降较多的 淡蓝色火焰 氢气 液面下降较少的 木条复燃 氧气结论:水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提问: 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教师: 因为水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展示两个水分子结构模型。教师: 请同学上台演示,水通电后,水分子内部发生的微观变化。对学生的演示给以点评肯定,并用多媒体动画再一次展示“水的微观变化”。总结: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带着书本第7页“活动部分的问题”,仔细观看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一同学上台演示 层层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借助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易理解,更好突破重难点。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进一步设问,引入水的电解的微观解释。提高分析能力、思考及动手能力。多媒体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2.水的重要性质三、课后练习四、课堂结束 教师: 运用已有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完成书本第8页的表格。 多媒体展示表格:水的物理性质(1标准大气压下)颜色 无色透明沸点 100℃气味 无味凝固点 0℃状态 常温下为液态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多媒体展示“冰川”的图片。问题:冰川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查询资料,小组讨论。学生欣赏 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及运用网络查询资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缓解气氛,陶冶情操。
六、板书设计
第2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1) 宏观
1、 实验装置
2、 实验过程与现象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液面下降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体积比为2∶1
D.验证两种气体所采用的:
液面下降较多的直接点燃
液面下降较少的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液面下降较多的 淡蓝色火焰 氢气
液面下降较少的 木条复燃 氧气
结论: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化学变化)
(二) 微观
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二、水的重要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