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想
一、设计理念
凭借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感悟语言,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凭借课文美妙的幻想,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
二、教材分析
《我想》是以诗歌的形式写了“我”的小小愿望,通过儿童神奇的幻想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歌非常贴近儿童,孩子可以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感悟,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好,课堂上思维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老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感悟小诗的美,并试着续编小诗。
四、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在读的基础上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感受诗歌想象的美妙,从而激起幻想和想象的热情。
4.仿编诗歌。
五、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想象的美妙,从而激起幻想和想象的热情。
六、学习难点
理解“悠荡”“汲取”“湿软”“甜美”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编写诗歌。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起想像。
二、检测回顾,初步感知。
1..听老师范读,回顾作者都有哪些奇特的想法?。指名汇报。(生讲完,再板书)注意表述要完整。
第一个愿望(板书:手儿——接)
第二个愿望(板书:脚丫——连)
第三个愿望(板书:眼睛——装)
第四个愿望(板书:自己——种)
2..检查前一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三、快乐品读,感悟诗情。
(一)品读第一节诗。
1.女生读。
2.PPT出示“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
3.谁知道“悠荡”是什么意思?
4.做动作理解。
5.PPT出示“悠哇,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板书“悠”,悠荡的桃树枝引来了谁呢?
指导朗读。
6.创设情境,配乐朗读第一节。
(二)品读第二节诗。
1.男生读。
2.引读理解“汲取”、“湿软”、“甜美”。
3.PPT出示第二节,长啊长,后来长成了什么?(板书:长)
4.指名回答,什么是“蓬帐”?像蓬帐一样的柳树,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
5.各种形式朗读。
(三)品读第三、四、五节诗。
1.小作者的想法越来越神奇,他想把眼睛装在哪?(风筝上)装在风筝上干什么呢?(望蓝天) 板书:望
2.蓝天中还有哪些事物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呢?(生答)
3.紧接着,小作者还有哪些奇妙的幻想呢?(想变小草、小花、柳絮和蒲公英。)
4.在这些愿望中,小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变成柳絮和蒲公英)
5.PPT出示“柳絮和蒲公英”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轻,自由自在随风飘荡到任何地方,安家落户。)板书:飞 小作者想要飞到哪些地方去干什么呢?如果是你,你想飞到哪去?
6.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要注意什么?PPT出示,“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从这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答)
7.指板书小结,你从那么多的想像中感觉作者还爱什么?(生答)
引导体会,相机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配乐朗读,体会情感。
五、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 模仿前三小节自己编一个小节,同桌互相说一说、写一写。
2.指名汇报。
3.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在本子上完成仿写,也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板书设计: 我想
手儿——接——悠
脚丫——连——长
眼睛——装——望
自己——种——飞
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