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选项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烛焰 D、萤火虫和月亮
2、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3、下列关于声音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C.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4、当阳光射入水中时,下列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方向 B.速度 C.方向和速度 D.光的颜色
5、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射到一水平放置的
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
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 ( )
A.30° 增大 B.30° 减小 C.60° 减小 D.60° 增大
7、“五一”黄金周,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不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鸟 B.鱼 C.白云 D.青山
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 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10、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针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视银幕上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 B、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1、 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镜面反射 B、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
C、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D、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
12、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13、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4、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5、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 )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小
1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
17、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仪的四句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
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
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箭头的虚像
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8、下图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9、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光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字进入人眼
C、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20、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21、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盏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的S点.(如图)现往池内注水,水面上升到a位置时,光照射在池壁上的P点;如果水面上升到b位置时,光照射到池壁的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D、Q点在S点的下方,P点和S点重合
22、安装在居民小区、银行等公共场所的电子监控系统能为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适时监控: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监控。电子监控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
A.平面镜成实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平面镜成虚像 D.凸透镜成虚像
23、若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球的( )
A、脉络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房水
24、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25、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明大脑皮层的 中枢易疲劳。对苦味最敏感的是_______
27、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处,可得到一个_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________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
28、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2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
29、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图A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下降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0、如图B,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则 是OA的入射光线,折射角 入射角。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 _____.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2、小明身高1.76m位于平面镜前3m处,像与小明的距离是_______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小明在镜中的像会_______1.76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且他在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立的虚像。
3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
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 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34、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载着两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了五天,夜晚小明根据中国宇航中心的预报时间,发现了一颗在天上移动的“星星”——“神舟六号”飞船.小明激动万分,恨不能“一步登天” 成为第三名宇航员.其实,小明看到的“神舟六号”飞船并不是飞船的真正位置,而是光经过大气层时发生_______而成的_______像.
35、中考前的6月6日为全国的“爱眼日”.爱眼日设立的宗旨是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图中表示某两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甲需要配戴_______镜,乙需要配戴_______镜。
36、晕车的人,主要是由于 ,在人的耳的结构中,属于听觉感受器的是 。
37、蝴蝶从旁边飞过时,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飞行,其原因是 太低的缘故。
38、一位猎人晚上打猎时用探照灯照射时,看到一个野兔(野兔的毛是白色的,眼睛是红色的),则猎人看到的眼睛是 色的,毛是 。
39、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则入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玻璃在界面的 边。(填“左”“右”“上”“下”)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40、如图15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四、作图题(10分。)
41、如图10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3、如图12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并完成光线SA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BDDC CBBAA CCBCB DDCCC CBBAC
二、填空题
26、嗅觉 舌根
27、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
28、70° 120°
29、50° 右
30、C 小于
31、同一高度 缩小 靠近
32、6 等于 正立
33、振动 空气 电磁波
34、折射 虚
35、凹透镜 凸透镜
36、前庭、半规管过于敏感 耳蜗
37、频率
38、红色 白色
39、CO 30° 左
三、实验探究题
40、⑴ 与像重合的蜡烛 ⑵相等 垂直 相等 (3)B
四、作图题 略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钢笔错位 D. 树林间的光线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图A
图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