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5-6节)习题精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5-6节)习题精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13 08: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 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大
D.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小
2. 如图是一个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4. 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5. (2017·宁波)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下。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的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6. 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2017·嘉兴)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 (2017·丽水)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A.水中倒影
B.平面镜成像
C.杯中笔弯折
D.手影游戏

9.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10.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11.(2017·温州)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
A、长时间使用电脑
B、躺在沙发上看书
C、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
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
12.(2017·金华)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雨后天晴形成“彩虹”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13.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14.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
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
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 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
15.如图是丽水市国家级风景名胜——缙云仙都,平静的水面形成的“倒影”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人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 ______αC。
17.(2017·绍兴)如图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 。
18. 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 __________。
(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_移动。
19.(2017?遵义)小红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只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实验后,好奇的小红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小红所戴眼镜的镜片是   ______透镜。
20.(2017·宁波)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他利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__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
21.(2017?湖州)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1、图2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  (选填“图1”或“图2”)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22.(2017?台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 的成像情况。
三、实验探究题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 。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填字母)。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24.小科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科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人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科的推测是 。
(2)小科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科观察到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25.在利用光具座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的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_______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6.“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下图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
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的;
资料2:一般情况,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如右下图)。
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导致空气的密度不同;
回答以下问题:
(1)如左上图,游客看到的是虚像还是实像?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对该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
七(下)第二章(5-6节)习题精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C
C
D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C
A
二、填空题
16.(1)浅 (2)=
17.凸透 照相机(摄像头)
18. ( 1 )倒立、缩小、实像 ( 2 )左
19.照相机;凸
20.缩小;向左移动
21.图2;远离
22.(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 (2)近视眼
三、实验探究题
23.(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D
(3)将蜡烛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调节)
24.(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
(3)不会 光从空气射人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人射角
25.(1)会聚, 11
(2)像距 测量物距时,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误差较小。测量像距时, 在观察像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前向后移动光屏以得到最清晰的像,因此观察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产生的测量误差也较大
四、简答题
26.(1)虚线
(2)近海面的下层空气比高空的温度低,密度大 ,从近海面物体射出的光进入密度不断变小的空气时发生连续折射进入人的眼睛 ,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光的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人的前方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