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中考科学:显微镜的知识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 中考科学:显微镜的知识总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6-06 15: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显微镜的知识总结
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生物学中非常重要,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
1、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2、 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5、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7、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8、如何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核和液泡?一般来说,细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浅色的。
此外仔细观察,液泡中液体是流动的,细胞核里面的结构是固定的,看起来有杂质的样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答案:D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
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 答案:A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 )
A.目镜、物镜 B.物镜、目镜 C.均为物镜 D.均为目镜 答案:B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 ;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乙;乙和丙。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
(1)显微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象。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举例: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3)低倍镜、高倍镜下成像特点: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例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A.b B.d C. p D.q 答案:D
例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说法是( )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D.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答案:A
例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变大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视野变大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答案:D
4. 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例1. 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D
5. 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例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答案:A
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分生组织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答案:B
6.分析视野中的污点的位置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标本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也可用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若污点还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还需进一步确定)注意: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例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反光镜上 答案:C
补充资料:显微镜使用注意问题
1、取送方法要正确。因为反光镜是通过镜柄插放在镜臂下面的,目镜是插放在镜筒上端的,所以,它们很容易滑落而损坏。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另外,也不准许学生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
2、镜头的保护。目镜和物镜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的盒内。上实验课期间,为了防止落上灰尘,要制作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课间时要随时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净,最好蘸一点二甲苯继续擦。注意,决不能把镜头放到二甲苯中浸泡,这样会使镜头开胶,镜片脱落。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镜筒下滑。一般地说,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10 mm和0.1 mm。要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否则,很容易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中考科学: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1、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2、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组织名称 功 能 例子
分生组织 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如:根尖、芽
基本组织 能制造和存贮有机养料 如:果肉 叶肉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 如:植物表皮
输导组织 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 如:叶脉中导管、筛管
机械组织 具有支持作用 如:叶脉中纤维
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又俗称植物克隆。
6、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7、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组织名称 功 能 部位组成
上皮组织 保护作用 皮肤外表面、气管肠胃的内表面
肌肉组织 收缩、舒张,使身体产生运动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 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
神经组织 受刺激能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和脊髓
8、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9、从外形上看,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有心脏、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肠、肝脏等器官。臀部的外上部由于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常常被选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