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科学:眼睛和眼镜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中考科学:眼睛和眼镜问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6-06 18: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眼睛和眼镜问题
例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图1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_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图 1
解析:根据图1中,远近不同的物体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上的情况可知,物体离人越近,眼睛的晶状体凸得越厉害,晶状体的焦距将变小。当人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例2 、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睛的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2。根据该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___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有研究发现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有关(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可以通过测定空腹时血清中的锌含量来确定),若要研究这二者的相关性,请你设计完成下列的研究过程:
(1)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___________分为两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
图 2
解析: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如图2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睛折射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则这个人是远视眼,应配戴装有凸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在研究“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关系”过程中,应:
(1)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是否近视分为两组;
(2)测定两组学生空腹时血清中的含锌量;
(3)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
例3 、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解析:(1)实验装置中水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按图3所示,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保持蜡烛烛焰、水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将观察到光屏上所成蜡烛烛焰的像将变得不清晰,将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观察到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例4、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高老师是近视眼
  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思路:本题涉及两个现象:“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远处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说明高老师的眼睛视力有问题,可能是近视眼,也可能是远视眼;另一方面,也说明,若高老师不戴眼镜,她就看不清楚近处的物体。
  “远处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说明戴着眼镜高老师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不戴眼镜反而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人若不戴眼镜,看近处的物体感觉清楚一些,还是看远处的物体清楚一些?同样问题,远视眼的人若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清楚一些,还是远处的物体清楚一些?
  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当物体离开凸透镜时,它的像靠近凸透镜。结合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如图甲所示)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如图乙所示),可知,当物体离开眼睛变远时,近视眼(无眼镜)成的像离光屏(视网膜)更远,光屏上的像更模糊;远视眼(无眼镜)成的像离光屏(视网膜)更近,光屏上的像更清楚一些。可以判断高老师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答案:A
  点评:(1)观察戴眼镜的人一些习惯动作会发现,远视眼的人在看远处物体时,常常会拿去眼镜;近视眼的人看近处的物体时,常常也会拿下眼镜,看远处物体时才戴上眼镜。如果平时留心观察,就很容易判断高老师是老花眼。
  (2)熟悉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掌握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恰当的问题转换;准确地理解(“看清”是指“像”更“靠近”视网膜)。若要清楚地分析这道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3)D选项中,“眼球前后径”和“晶状体曲度”是指眼球(晶状体、即凸透镜)的凸出程度,丙图的凸透镜比丁图的凸透镜“曲度”(前后径,即凸出程度)更大。而远视眼就是因为眼球的曲度小,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外侧,需要在眼睛前加凸透镜,增强对光的偏折能力。
例5、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可看作眼睛的_____________,光屏可看作_____________。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高度相同。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时,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______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思路:(1)眼睛是一个非常精致的光学系统。眼睛中的晶状体会聚光线,并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因此,眼睛里的晶状体作用类似于凸透镜,视网膜类似于光屏。
  根据题中实验现象和过程可知:当把凸透镜前的“近视眼镜”拿去后,承接烛焰清晰像的光屏要靠近凸透镜。说明“近视眼镜”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说明近视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较强;说明近视眼睛戴上眼镜时,像成在视网膜上,不戴眼镜时,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成像更靠近凸透镜(晶状体)。当凸透镜前的远视眼镜(凸透镜)拿去后,光线会聚作用减弱,成的像变远。因此光屏需“远离凸透镜”一些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答案:(1)晶状体 视网膜
  ①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②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③近视眼睛的会聚能力比普通眼睛强;
  ④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前。
  (2)远离凸透镜 会聚
  点评:问题(1)要“说明”什么,题目要求并不十分清楚具体。因为这是“研究视力矫正问题”,这些实验过程和现象应该是探究近视眼睛的成因及近视眼镜的作用。准确理解题意要求,并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避免答非所问。熟悉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是什么透镜,也是有针对性回答本题的重要因素。
(09泰安)2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答案:(1)会聚(1分) 11 (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放大 投影仪(或幻灯机) 靠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