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第6课 共和国的脊梁
基础巩固
1.观看下图,图中人物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2.新中国成立后,一位年轻科学家从美国毅然回国,在人生的黄金时代,从物理学的讲坛上突然“消失”,他的后半生为了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息,依据所学,请判断他是谁( )
A.杨振宁
B.邓稼先
C.李政道
D.钱学森
3.一位党的好干部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对前来看望他的人说:“……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葬在沙丘上……也要看着你们带领群众把沙丘治好……”依据所学,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的模范代表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黄继光
5.下列人物与其所做事情对应错误的是( )
A.黄继光——抗美援朝中英勇作战,壮烈牺牲
B.王进喜——为建设大庆油田做出重大贡献
C.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邱少云——“大跃进”时期的楷模
6.《人民日报》报道: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提出“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下列人物中曾为“百年油田”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雷锋
D.焦裕禄
7.“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放眼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滚滚流,我的心里乐开了花。”下列人物和这些歌词有密切联系的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黄继光
8.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强调坚持“八荣八耻”,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典型代表是( )
①周恩来②焦裕禄
③雷锋④王进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能力提升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中,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黄继光
2.“铁人”王进喜是以下哪个领域的劳动模范( )
A.电子工业
B.钢铁工业
C.石油工业
D.航天工业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中,石油战线的“铁人”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4.右图人物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先进人物( )
A.改革开放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中共八大后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5.领导兰考县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使兰考的贫困面貌开始。改变的人物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孔繁森
D.雷锋
6.下列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人物,其中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7.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的时间是( )
A.1960年
B.1959年
C.1964年
D.1967年
8.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是( )
A.1960年
B.1959年
C.1964年
D.1967年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A
2.B
3,C
4.C
5.D
6.A
7.C
8.D
能力提升
1.C【提示:焦裕禄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2.C【提示:王进喜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
3.B
4.C【提示:邓稼先是1956—1966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曲折前进中的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
5.A
6.D【提示:邓稼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7.D【提示:在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代核科学家的集体努力下,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8.C【提示:1964年l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颗原子弹。】
考点45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省台州市,题号2,分值4)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A.CO2通入到紫色石蕊中与水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这反映了CO2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B.CO2与氢氧化钙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使溶液变浑浊,这反映了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C.CO2使蜡烛熄灭说明了CO2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D.CO2倒在杠杆一侧的容器中使左高右低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反映了CO2的物理性质,故正确。
2.(2017山东德州,题号1,分值2)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该新途径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B.利用此技术可以直接将CO2转化为汽油,另辟一种获得燃料的途径,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选项正确;
C.该过程将CO2转化为汽油,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D.催化剂是这个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选项正确。
3.(2017重庆B,题号12,分值2)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 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 .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A选项,氧气起到助燃的作用,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选项正确;
B选项,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选项错误;
C选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大于空气,故可以用向上排空空气法。选项正确;
D选项,动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者在自然界中,形成循环,选项正确。
4.(2017辽宁省沈阳市,题号10,分值1)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所以该选项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所以该选项错误;
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该选项正确;
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说明此气体难溶于水或不宜溶于水,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所以该选项错误。
5.(2017湖南省娄底市,题号25,分值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涤纶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一股烧焦的羽毛气味
D.在电解水实验,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相关常见实验的实验现象。
A.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正确;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
C. 涤纶是有机合成材料,点燃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羊毛是天然材料,点燃时则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故错误;
D. 电解水实验,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错误,A正确。
6. (2017年北京,13题,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可用作导线
【答案】A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做燃料,错误。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故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D. 铜具有导电性,因此铜丝可用作导线,正确。
故选A。
7.(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5题,2分)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的碳氧是指元素,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A碳循环指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循环,氧循环指氧气及含氧化合物的循环,故错误。
B碳循环及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C绿色植物生长过程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之间的转换,涉及碳氧循环,故正确。
D碳氧循环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二、填空题
1.(2017·大连)如图所示,集气瓶I、II中分别装有二氧化碳和空气,把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钟后,取下集气瓶I,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II中,木条熄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答案】二氧化碳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因不断运动而进入到彼此分子之间的间隔中(1分),集气瓶II中的氧分子数目少,二氧化碳分子数目多(1分),(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能助燃(1分),因此木条熄灭。
2.(2017重庆市,题号23,分值6)(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他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答题,
(1) 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3) 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
(4)向图D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若使塑料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_______(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2) c
(3)红色恰好消失(4)盐酸(硫酸),NaCl和HCl(Na2SO4和H2SO4)
【解析】(1) 仪器m的名称是锥形瓶,A装置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1分)
(2) 图B中展示的是两个悬浮的气球,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于下方,充满甲气体气球在上方,所以甲气体的密度要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a.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但不能够使得气球浮起来,选项错误;。b.氧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但也不能够使得气球浮起来,选项错误;c.氢气的密度远小于二氧化碳,故能够使得气球漂浮在空气中,符合题意。(1分)
(3) 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者中性溶液不变色。石灰水呈碱性,故滴加酚酞的石灰水是红色的。当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会和石灰水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石灰水被消耗完,溶液颜色消失。(1分)
(4)D图中二氧化碳充满塑料软瓶,向软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二者会发生反应,消耗瓶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使得瓶子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为了能够使得塑料瓶恢复原状,可向瓶中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是加入的稀盐酸,那么反应后对应的溶质是NaCl和HCl或者H2SO4和Na2SO4。(1分)
3.(2017贵州省六盘水市,题号14,分值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l)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在A一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H3 B.H2 C.O2 D.CH4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气体;② 然后,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答案】(1)锥形瓶;(2)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或
(3)BD/BE;CaCO3+2HCl=CaCl2+H2O+CO2↑;(4)C;(5)①CO;②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适合固固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加热K2MnO4+MnO2+O2↑或;
(3)实验室既制取CO2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属于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BD/BE,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NH3是碱性气体,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故A错误,又因为干燥之后的气体是长进短出,所以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故B和D错误,C正确;
(5)CO难溶于水,CO2是酸性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剩下CO气体,所以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CO,C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想要在得到CO2气体,需要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2017湖北省荆门市,题号37,分值8)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屋子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2)CO2+Ca(OH)2=CaCO3↓+H2O(3)CH4+2O2=CO2+2H2O
(4)CO2+4H2催化剂2H2O+CH4,否,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5)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CO+NaOH一定条件HCOONa
【解析】
(1)”低碳”生活中“碳”指的是CO2,所以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量;
(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4)由题设条件可得,反应物是:CO2和H2,产物是:水和甲烷,其化学式分别为:H2O和CH4,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催化剂2H2O+CH4;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不是越少越好,所以答案为:否,理由: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5)金刚石是四面体结构的,石墨是层状的结构,二者的区别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答案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由题设条件可得,反应物是:CO和NaOH,产物是:HCOONa,条件是:一定条件,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NaOH一定条件HCOONa;
5.(2017年北京,34题,3分)(3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的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燃烧的更旺,发白光;(1分)2H2O2催化剂 2H2O + O2↑(1分);
(2)B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1分)
【解析】(1)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烧的蜡烛燃烧的更旺;所以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催化剂 2H2O + O2↑;
(2)稀盐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B中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熄灭。
6.(2017镇江市,题号20,分值2)如图为海水吸收 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此碳循环中将 CO2转化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
D.钙化中释放 CO2的反应为:2NaHCO3 + CaCl2 = CaCO3↓ + CO2↑ + 2NaCl + H2O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碳循环知识。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说法正确;
CO2气体被海水吸收通过系列反应钙化,转成的碳酸钙为无机物,而二氧化碳在光合下与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C、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转化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部分,从这反应中2NaHCO3 + CaCl2 = CaCO3↓ + CO2↑ + 2NaCl + H2O可得出碳酸氢钠中所含碳元素等于生成的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之和,所以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不相等,故说法错误;
D、碳酸钠与CaCl2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而碳酸氢钠与CaCl2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正确。
7.(2017镇江市,题号23,分值2)常温下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 。
【答案】(1)物理(1分)(2)红色(1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1)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它升华直接变成气体二氧化碳,则A中固体逐渐减少,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体逸出,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所以填:物理;(2)气体二氧化碳进入C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填:红色。
8. (2017山西省,23题,3分)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他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打开饮料瓶塞,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1分)H2CO3=CO2↑+H2O(2分)
【解析】本题考查得是二氧化碳的性质。(1)打开碳酸饮料瓶塞,由于气体物质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此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于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此变化为化学变化。
三、计算题
1.(6分)(2017?日照)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0% 。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固体减少了20g,即碳酸钙的质量为20g,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g/25g×100%=80%
设恰好反应时,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111 44
20g x y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0% 。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
2.(6分)(2017?通辽)(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为 2.8 g.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为 Cu2O .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设发生反应的CO的质量为x
根据CO还原氧化铜而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CO∽∽∽CO2∽∽∽CaCO3
28 100
x 10g
x=2.8g
(2)设氧化亚铜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z
Cu2O+H2SO4=CuSO4+Cu+H2O 固体质量减少量
144 160 64 144﹣64=80
y z 7.2g﹣3.2g=4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为 2.8g.
(2)①红色固体成分为 Cu2O.
②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材料题:第6课 共和国的脊梁
1.观看三张图片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身上体现出了什么精神?
(2)图二中这一成就的取得,我们会首先想到哪位为中国核事业默默奉献几十年的科学家,他被誉为什么?
(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他又被誉为什么?
(4)三位人物属于1956~1-966年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的先进代表,他们共同被誉为什么?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
2.识读下图,请回答:
(1)上面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被称为什么?
(2)三位英雄的事迹分别是奋不顾身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用以压制井喷的水泥;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兰考县的县委书记,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
(3)从上面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1.(1)王进喜:“铁人精神”。(2)邓稼先:“两弹元勋”。(3)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4)“共和国的脊梁”。体现的精神主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勇于改革,兢兢业业,奋发有为,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等。
2.(1)王进喜——“铁人”;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人民的好干部”或“县委书记的榜样”。(2)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3)拼搏、奉献的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45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省台州市,题号2,分值4)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A.CO2通入到紫色石蕊中与水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这反映了CO2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B.CO2与氢氧化钙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使溶液变浑浊,这反映了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C.CO2使蜡烛熄灭说明了CO2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D.CO2倒在杠杆一侧的容器中使左高右低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反映了CO2的物理性质,故正确。
2.(2017山东德州,题号1,分值2)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该新途径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选项正确;
B.利用此技术可以直接将CO2转化为汽油,另辟一种获得燃料的途径,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选项正确;
C.该过程将CO2转化为汽油,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D.催化剂是这个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选项正确。
3.(2017重庆B,题号12,分值2)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 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 .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A选项,氧气起到助燃的作用,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选项正确;
B选项,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选项错误;
C选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大于空气,故可以用向上排空空气法。选项正确;
D选项,动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者在自然界中,形成循环,选项正确。
4.(2017辽宁省沈阳市,题号10,分值1)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所以该选项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所以该选项错误;
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该选项正确;
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说明此气体难溶于水或不宜溶于水,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所以该选项错误。
5.(2017湖南省娄底市,题号25,分值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涤纶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一股烧焦的羽毛气味
D.在电解水实验,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相关常见实验的实验现象。
A.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正确;
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
C. 涤纶是有机合成材料,点燃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羊毛是天然材料,点燃时则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故错误;
D. 电解水实验,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错误,A正确。
6. (2017年北京,13题,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可用作导线
【答案】A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做燃料,错误。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故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D. 铜具有导电性,因此铜丝可用作导线,正确。
故选A。
7.(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5题,2分)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的碳氧是指元素,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A碳循环指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循环,氧循环指氧气及含氧化合物的循环,故错误。
B碳循环及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C绿色植物生长过程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之间的转换,涉及碳氧循环,故正确。
D碳氧循环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二、填空题
1.(2017·大连)如图所示,集气瓶I、II中分别装有二氧化碳和空气,把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钟后,取下集气瓶I,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II中,木条熄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答案】二氧化碳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因不断运动而进入到彼此分子之间的间隔中(1分),集气瓶II中的氧分子数目少,二氧化碳分子数目多(1分),(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能助燃(1分),因此木条熄灭。
2.(2017重庆市,题号23,分值6)(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他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答题,
(1) 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3) 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
(4)向图D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若使塑料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_______(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2) c
(3)红色恰好消失(4)盐酸(硫酸),NaCl和HCl(Na2SO4和H2SO4)
【解析】(1) 仪器m的名称是锥形瓶,A装置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1分)
(2) 图B中展示的是两个悬浮的气球,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于下方,充满甲气体气球在上方,所以甲气体的密度要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a.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但不能够使得气球浮起来,选项错误;。b.氧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但也不能够使得气球浮起来,选项错误;c.氢气的密度远小于二氧化碳,故能够使得气球漂浮在空气中,符合题意。(1分)
(3) 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者中性溶液不变色。石灰水呈碱性,故滴加酚酞的石灰水是红色的。当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会和石灰水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石灰水被消耗完,溶液颜色消失。(1分)
(4)D图中二氧化碳充满塑料软瓶,向软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二者会发生反应,消耗瓶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使得瓶子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为了能够使得塑料瓶恢复原状,可向瓶中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是加入的稀盐酸,那么反应后对应的溶质是NaCl和HCl或者H2SO4和Na2SO4。(1分)
3.(2017贵州省六盘水市,题号14,分值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l)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在A一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H3 B.H2 C.O2 D.CH4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气体;② 然后,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答案】(1)锥形瓶;(2)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或
(3)BD/BE;CaCO3+2HCl=CaCl2+H2O+CO2↑;(4)C;(5)①CO;②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适合固固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加热K2MnO4+MnO2+O2↑或;
(3)实验室既制取CO2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属于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BD/BE,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NH3是碱性气体,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故A错误,又因为干燥之后的气体是长进短出,所以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故B和D错误,C正确;
(5)CO难溶于水,CO2是酸性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剩下CO气体,所以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CO,C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想要在得到CO2气体,需要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2017湖北省荆门市,题号37,分值8)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屋子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2)CO2+Ca(OH)2=CaCO3↓+H2O(3)CH4+2O2=CO2+2H2O
(4)CO2+4H2催化剂2H2O+CH4,否,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5)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CO+NaOH一定条件HCOONa
【解析】
(1)”低碳”生活中“碳”指的是CO2,所以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量;
(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4)由题设条件可得,反应物是:CO2和H2,产物是:水和甲烷,其化学式分别为:H2O和CH4,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催化剂2H2O+CH4;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不是越少越好,所以答案为:否,理由:若空气中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5)金刚石是四面体结构的,石墨是层状的结构,二者的区别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答案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由题设条件可得,反应物是:CO和NaOH,产物是:HCOONa,条件是:一定条件,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NaOH一定条件HCOONa;
5.(2017年北京,34题,3分)(3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的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燃烧的更旺,发白光;(1分)2H2O2催化剂 2H2O + O2↑(1分);
(2)B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1分)
【解析】(1)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烧的蜡烛燃烧的更旺;所以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催化剂 2H2O + O2↑;
(2)稀盐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B中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蜡烛熄灭。
6.(2017镇江市,题号20,分值2)如图为海水吸收 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此碳循环中将 CO2转化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
D.钙化中释放 CO2的反应为:2NaHCO3 + CaCl2 = CaCO3↓ + CO2↑ + 2NaCl + H2O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碳循环知识。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说法正确;
CO2气体被海水吸收通过系列反应钙化,转成的碳酸钙为无机物,而二氧化碳在光合下与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C、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转化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部分,从这反应中2NaHCO3 + CaCl2 = CaCO3↓ + CO2↑ + 2NaCl + H2O可得出碳酸氢钠中所含碳元素等于生成的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之和,所以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不相等,故说法错误;
D、碳酸钠与CaCl2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而碳酸氢钠与CaCl2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正确。
7.(2017镇江市,题号23,分值2)常温下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 。
【答案】(1)物理(1分)(2)红色(1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1)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它升华直接变成气体二氧化碳,则A中固体逐渐减少,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体逸出,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所以填:物理;(2)气体二氧化碳进入C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填:红色。
8. (2017山西省,23题,3分)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他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 (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打开饮料瓶塞,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1分)H2CO3=CO2↑+H2O(2分)
【解析】本题考查得是二氧化碳的性质。(1)打开碳酸饮料瓶塞,由于气体物质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此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于碳酸不稳定,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此变化为化学变化。
三、计算题
1.(6分)(2017?日照)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0% 。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固体减少了20g,即碳酸钙的质量为20g,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g/25g×100%=80%
设恰好反应时,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111 44
20g x y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0% 。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
2.(6分)(2017?通辽)(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为 2.8 g.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为 Cu2O .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设发生反应的CO的质量为x
根据CO还原氧化铜而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CO∽∽∽CO2∽∽∽CaCO3
28 100
x 10g
x=2.8g
(2)设氧化亚铜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z
Cu2O+H2SO4=CuSO4+Cu+H2O 固体质量减少量
144 160 64 144﹣64=80
y z 7.2g﹣3.2g=4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为 2.8g.
(2)①红色固体成分为 Cu2O.
②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课件22张PPT。 第6课
共和国的脊梁 你知道1956——1966年经济建设的成就是怎样取得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哪些先进代表?动 脑 筋看书P43第一段找答案:
1956到1966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众多先进代表,他们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王进喜邓稼先共和国的脊梁焦裕禄雷锋一、“铁人”王进喜
二、“两弹元勋”邓稼先
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四、“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
你知道吗?
2002年美国进攻伊拉克,你知道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一、“铁人”王进喜 你知道“铁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中,王进喜有哪些突出的事迹?思考:录像反映的是什么事?它有何意义?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谁?我国石油自给主要靠的是什么?东北石油会战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1.从王进喜的事迹来看,我国石油能够基本自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用油量猛增,需要扩大进口或增加产量.增加产量靠的是什么?一靠先进的勘探和开采技术,
二靠奋发图强的干劲.二、“两弹元勋”邓稼先你知道吗?
“两弹”是指什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哪国发明的?我国为什么要制造核武器?看书P45思考:
1. 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_______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为我国核武器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他被誉为 。
3.我国自行研制两弹成功,有何重要意义?19641967邓稼先两弹元勋P45回顾历史: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回顾历史: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讲一讲:
你知道邓稼先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请说说他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1.目的: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2.成果3.意义:
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也鼓舞了民族自信心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6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说说邓稼先同志最值得你学习的有哪些地方? 爱国主义、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深入实际、不畏艰险;呕心沥血、深刻钻研;国家利益至上、社会责任感……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议一议:
你认为焦裕禄在哪些方面堪称榜样?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第一,不畏困难,不怕艰苦的革命精神.第二,深入实际,讲求科学的工作作风.第三,廉洁奉公,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假如你是河南兰考的县委书记,面对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大自然灾害,你会采取哪些治理措施?四、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1.雷锋精神有哪些呢?
2.雷锋精神仅仅指雷锋个人的精神品质吗?想一想:
以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为先进代表的中国人为什么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工业科技农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