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小学六年级科学考试模拟题
一、填空
1.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图像,会发现这些图像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 .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和 等。
3.世界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__________。
4.在地球上,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各种形状的月相,无论哪一种月相,它的明亮部分总是对着_________。月相变化就是月球在______的过程中形成的。
5.发生日食或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正好__________上,日食是__________挡住了太阳照射到__________上的光,月食是_________挡住了太阳射向__________的光。所以日食发生农历的 ,月食发生在农历的 。
6.一粒纽扣电池可使__________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7.右图 是世界通用的__________标志。
8、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 ,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 。
9.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 、 、团藻等。
10.月球是地球的 ,它本身不能 ,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它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1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 的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水滴、装满水的圆形透明杯与放大镜一样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2.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 ( )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变得快的一定是物理变。 ( )
4.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这种变化与淀粉加入蓝墨水的变化是一回事。 ( )
5.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玉石加工、水结冰、铁生锈的过程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跟它脚的构造有关。 ( )
8.把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 )
9.光年是用来计量宇宙时间的单。 ( )
10.水在自然界不断地循环着,所以也就不存在淡水缺乏的问题。 ( )
1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
12.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饭有点甜是因为里面有糖。……………………… ( )
13.生成气体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 )
14. 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闪亮的光带。…………………( )
15.水星是自转周期最短的一颗行星……………………………………… …( )
16.日食和月食有时会出现在同一天。……………………………………… ( )
三、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
1.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小红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 )有关。
A.透明程度 B.直径大小 C.中央凸起程度
2.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圆变缺,再变圆
3.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可简单地概括为这样几步,即( )
A.安放→调焦→上片→对光→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4.下列食物中用碘酒检测出淀粉含量较少的是( )
A.胡萝卜 B.玉米 C.红薯
5.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步骤是( )。
A、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反光镜—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B、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调节反光镜—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C、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节反光镜—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6.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的是( )。
A.蜡烛燃烧 B.小苏打和醋混合 C.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7.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大行星是( )。
A.金星与火星 B.水星与土星 C.金星与木星
8.要想减少碎菜叶、蛋壳这些厨余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将其( )。
A.放入堆肥箱 B.点火烧掉 C.放入垃圾箱
9.关于垃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挖坑填埋垃圾不会危害周围环境。 B.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并不多。
C.分类分装垃圾便于垃圾的回收利用。
10.工业上排放的污水应该( )。
A.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 B.处理到允许排放的标准再排放。 C.排放到远离城镇的地方。
1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 )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D.培根
12.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
A. B. C. D.
1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 )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14.1969年美国的( )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 )
A.“阿波罗”11号 B.“月球”号 C.“神舟”六号
15.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
A.火山 B.环形山 C.海洋
16.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 )
A .月全食 B .月偏食 C .月环食 D.以上的都不会出现
17.下列垃圾中不可以自然分解的是 ( )
A.杂草和菜叶 B.蛋壳和纸屑 C.布料和脏水 D.电池.空罐头
四、连线(10分)
1、 2
2.下列材料或动作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代表什么?
一半被涂黑的皮球 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
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 被阳光照亮的月球
小圆里的几个同学 太阳
黑板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3.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 盛放剩余洋葱
培养皿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染色
载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 夹取实验材料
五.综合能力题
1.请将下列相应的时间画出月相。
农历十五 农历二十二 农历二十七 农历初三 农历初八
2.请你解释一下月食形成的原因并画出示意图。
3.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 特点 属于什么变化
水结成冰
蜡烛燃烧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木条折断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铁生锈
削铅笔
4.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1、 、2、可回收垃圾、3、 、4、其他垃圾(请在下面方框内填空)
请你将下面的垃圾,按以上的类别分类填到下面的方框中。(只填序号)
A.玻璃 B.餐巾纸 C.菜叶 D.废旧电池 E.果皮
F.塑料袋 G.冰淇淋 H.小木棍 I.日光灯管 J.渣土
K.花生壳 L.纸板 M.牛奶盒 N.一次性筷子 O.破陶罐
P.衣服 Q.碎砖头 R.空酒瓶 S.烂苹果 T.注射器
U.锈铁丝 V.破瓷碗 W.旧轮胎
1、 2、 3、 4、
六、科学探究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排序。
(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使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将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2)画出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图:
在面包上滴碘酒 发光发热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铁钉生锈 产生气体
点燃火柴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颜色改变
蚂蚁的身体结构 显微镜
细菌
苍蝇的眼睛 放大镜
食盐晶体
草履虫 用感官
PAGE
1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______,整个世界都是由_____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能初步判断是否是________变化。
4、世界都是由______构成,物质总是在不断地_____,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叫_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___________。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
6、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_____,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_______。
7、在加热白糖过程中,蜡烛也在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是化学变化。
8、白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__________。二氧化碳是具有体________、______特殊性质的气。
9、硫酸铜溶液是__________的液体,浸入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铁钉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2、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4、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5、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6、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
A、红色 B、蓝色 C、没有变化
7、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
A、鸡蛋清 B、面包 C、酱油
8、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三、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
2、用蜡烛一直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
3、馒头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馒头含淀粉。( )
4、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特性, 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5、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颜色变浅。( )
6、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发明的。( )
7、人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空气、火不是物质。( )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
9、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
10、物质变化的速度基本一样。( )
11、物质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12、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13、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
四、综合练习题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物质都在变化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火柴、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和铁钉
五、实验题: 1、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的特点
白醋的特点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产生了什么气体
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
硫酸铜溶液是什么颜色的?有无沉淀?
将铁钉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把铁钉浸人溶液中约2分钟,拿出铁钉,铁钉有什么变化?
反应后的溶液有什么变化?
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PAGE
4第一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凸透镜、厚、薄 2、小鳞片、扁平的细毛、足、复 3、放大物体图像、更多的细节 4、触角 5、凸透镜、更大 6、显微镜、微观世界 7、罗伯特胡克、细胞、变形虫、草履虫、眼虫、团藻、绿藻 8、光合作用 9、细胞 10、微生物、11、生物、周围的环境 12、列文虎克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 1、A 2、C 3、A 4、C 5、B A 6、A 7、C 8、A 9、B 10、B 11、C 12、B
四、自主探究 1、答: 特征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片。
中间越厚(越凸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2、 3、肉眼 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4、蚕蛾—羽状 天牛---鞭状 蝴蝶---棒状 蚂蚁-- 膝状 蝗虫---丝状
第二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物质 、物质 2、不生成新物质、生成新物质3、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 4、物质、变化、形态大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5、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否产生新物质 6、白糖熔化、燃烧变成黑色的碳 7、蜡烛熔化、生成CO2 8、无色透明有酸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9、蓝色、溶液变淡、红色附着物、新物质
二、选择
1、 B 2、C 3、C 4、C 5、A 6、A 7、B 8、B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四、综合练习- -五、实验题
第三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卫星、逆时针 2、1/4,1/6, 1/80, 1/49, 环形山 3、阿姆斯特朗 4、月相,公转 5、峨眉月、上弦月、凸月、凸月、下弦月、残月 6、恒,银河系、10万 7、1000,2000,100 8、 30万、距离 9、不发光、不透明、放射 10、十五、初一 11、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太阳系 1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3、火箭 14、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登月考察。 15、太空行走、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选择题 1、B 2、B 3、B 4、A 5、C 6、C 7、C 8、C 9、A 10、A
四、排序 3-4-5-1-2
五、手电筒---太阳 乒乓球----地球 玻璃球----月球 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乒乓球的影子落在玻璃球上 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食现象
六、图略,1、中间、直线、地球、全部 2、太阳、直线、月球
七、
八、填空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第四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金属、塑料、玻璃 2、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 3、瓜果皮、玻璃瓶、纸张、易拉罐、旧电池、注射器 4、垃圾 、危害环境 5、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 6、人类活动 7、回收利用、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 8、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9、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 无车日 10、垃圾混装、分类、分装 11、分类和分装、有毒垃圾 12、汞、铅、镉 13、堆肥 14、拒绝过度包装、较少丢弃、重新使用15、淡水、16、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40 17、使用可降解塑料、使用纸袋和布袋、用篮子购物、减少塑料包装 18、森林大量破坏、海洋环境恶化,1000,滥捕乱猎、过度开发利用 19、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选择 1、C 2、C 3、C 4、C 5、B 6、C
四、填序号 厨余垃圾: B、E、K、O 可回收垃圾 :A、H、I、L、Q、S 、T
不可回收垃圾:D、G、J、N 有害垃圾:C、F、P、M、
六、问答 略
涪城区2009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题年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放大镜、大 2、物理、化学 3、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质灭绝速度加快 4、初一 5、杨利伟 、翟志刚 6、 电与磁实验、校园植物、昆虫(只要参与过的都行)
二、选则题 1、A、B 、C (B)、A 2、B 3、B 4、A 5、A 6、A 7、C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区分(每空一份)
厨余垃圾: 2、4、9、12、 可回收垃圾 :1、6、7、10、16、15
不可回收垃圾:13、14、 有害垃圾:3、5、8、11、
五、连线题 A-1-①,B-2-⑤, A-3-②,A-4-①,A-5-③,A-6-④,A-7-②,B-8-⑤,
B-9-⑤,A-6-①
六、看图填空 1、A 2、日食、 太阳、月球、地球
七、1、B 2、白糖由固体颗粒变为液体,后来变成黑碳;烧焦的味道;先白糖熔化是物理变化,后变成黑色碳是化学变化。
3、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2分),燃烧发光发热是化学变化(2分)。
2010年春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圆点 2、没有新物质产生、产生新物质、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3、物质、变化 4、地球、公转 5、在一条直线 、月球、地球、地球、月球、初一、十五 6、600 7、回收 8、蓝色、化学变化 9、眼虫、喇叭虫、衣藻 10、卫星、发光、月相、一个月 11、红色 铜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选则题
1、 C 2、B 3、B 4、A 5、A 6、C 7、A 8、A 9、C 10、B 11、B 12、B 13、B 14、A 15、B 16 、C 17、D
四、连线题
在面包上滴碘酒 颜色改变 蚂蚁的身体结构 放大镜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产生气体 细菌 显微镜
铁钉生锈 发光发热 苍蝇的眼睛 用感官
点燃火柴 发光发热 食盐晶体 放大镜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颜色改变 草履虫 显微镜
一半被涂黑的皮球 被阳光照亮的月球 培养皿 盛放剩余洋葱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镊子 夹取实验材料
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 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 滴管 吸取少量的液体
小圆里的几个同学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 载玻片 放置切片标本
黑板 太阳 碘酒 染色
五、1 略
2、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 特点 属于什么变化
水结成冰 形态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产生气体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木条折断 形状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颜色改变、产生沉淀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铁生锈 颜色改变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削铅笔 形状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3、 1、厨余垃圾:C、E、G、K、S
可回收垃圾 :A、F、H、L、M、P、R 、U 、 W
3、有害垃圾:D、 I、T
4、其它垃圾:B、J、N 、O 、Q 、V
六、科学探究 1、排序 4-2-3-1-5
2、
PAGE
3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的( ),月球围绕地球( )方向运行。
2、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 ),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质量约为地球的( ),体积约为地球的( ),月球表面最大的特征是有许多的( )。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 )。
4、月球的圆缺变化叫做( ),它是在月球的( )过程中形成的。
5、一个月月相依次经历新月---( )—( )—( )—(满月)—( )—( )---( )---新月的变化过程。
6、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 )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 )系,它的直径大约有( )光年。
7、银河系大约有( )亿到( )亿颗恒星组成。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 )亿个河外星系。
8、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 )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走一年中所走的( )。
9、月球是一个( )、( )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 )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0、月食发生在农历的( ),日食发生在农历的( )。
11、以( )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 )及其卫星、( )、( )(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 )。
12、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依次是:( )( )( )( )( )( )( )( )。
13、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 )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14、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 )和( )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 )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 )。
15、中国的“神舟七号”与“神舟六号”相比,最大的进步是实现了( )。
“神舟”五号,于200 3年10月 15 日发射成功,宇航员是 :( ) 。“神舟”六号,于2005年 10月 12 日发射成功,宇航员是 : ( )、(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 25日发射成功,宇航员是:( )、( )、( )。
二、判断题
1、月食发生时地球的位置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
2、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是15天。 ( )
3、行星自转周期不同,昼夜长短也不同。 ( )
4、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 )
5、日食有两种,即日环食和日全食。 ( )
6、八大行星每天都在发生碰撞。 ( )
7、在地球任何地方的大树,枝叶茂盛的一定是南方。( )
8、日食一年发生2到3次,最多发生10多次。( )
9、彗星公转轨道又扁又长,因此人们很少看到它们( )
10、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和消亡。( )
11、因为月球上充满了CO2,所以宇航员要带氧气。( )
1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食。( )
13、水星和金星的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内。( )
14、所有恒星都不停地向外界抛射物质( )
15.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会发光。( )
16.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转。( )
三、选择题
1、月球公转形成了( )。 A、昼夜变化 B、月相变化 C、四季变化
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两颗是( )。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 D.木星、土星
3、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是( )。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圆变缺再变圆
4、在月亮表面物体会变的很轻,是由于( )。
A、月球的质量小,体积小 B、月球上没有大气 C、月球距离太阳近
5、下列日期中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是( )。 A、端午 B、重阳 C、中秋
6、1609年科学家( )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A、哈勃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7、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A、水星 B、天王星 C、海王星
8、下列天体系统中,最大的是( )。A.太阳系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9、在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0.下列有关银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2000多亿颗恒星和其他天体组成
B.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C.围绕太阳系旋转 D.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
四、将下列月相按从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在图下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五、连线题 在模拟月食发生的实验中分别代表的是:
手电筒 月球
乒乓球 地球
玻璃球 太阳
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乒乓球的影子落在玻璃球上 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食现象
六、1、画出日食图,并答问: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
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 ,如果三者正处在一条 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 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 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画出月食图,并答问: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
答:当月球运动到地球背着 一面时,如果三者正处在一条 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 的光,处在地球影子中的人,就看不见 ,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七、请你画出农历初一到三十的月相变化图
○ ○ ○ ○ ○ ○ ○ ○
初一 初四 初八 十二 十五 十九 二十三 二十六
八、根据宇宙空间结构填空题
( )
( )
( )
{
总星系
( )
( )
其它恒星系
( )
( )
( )
河外星系
{
月球
地球
{
( )
其它行星系
{
PAGE
5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一、填空
1、垃圾按材料不同可以分为( )、( )、( )等类。
2、人类消耗石化燃料,如煤、( )、( )等。会使大气中的( )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 ),形成温室效应。
3、埋入土壤中能够腐烂、增加土壤肥力的垃圾有( ),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有( )、( )、( ),有毒的垃圾有( )、( )。
4、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 )。丢弃的垃圾会危害( )。
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 )、( )、( )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6、许多环境问题是( )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7、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 ),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垃圾可以分为:( )、( )、( )。
8、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 )、( )、( )、( )、( )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9、( )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 )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 )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 )和( )。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 )和对一些( )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 )、( )、( )。
13、( )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有机肥料。
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 )、( )和( )。
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 )资源很紧缺。
16、由于( )、( )和( ),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 )多个。制定我的节水计划。
17、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 )(2)( )(3)( )(4)( )。
18、由于( )和( ),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 )倍。人类( )和( ),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9、201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 )。联合国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
二、判断题
1、把垃圾倒到海洋里是最好的处理垃圾的方法( )
2、在海边建垃圾填埋场可以让污水直接排到海里。( )
3、破损的水银体温表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房屋( )
5、垃圾填埋场可能会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
6、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
7、购买物品我们尽量我把一些包装豪华的物品( )
8、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9、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 )
10、水污染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
11、自来水厂的水除了沉淀和过滤不需灭菌处理( )
12、洗过衣服的水不会造成水污染 ( )
13、许多国家已通过立法减少工厂废气和废物排放量( )
14、塑料包装方便、轻巧便于存放,所以要大力推广( )
15、人类滥捕乱猎过度开发使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 )
三、选择题
1、人们一般会把( )扔进有毒有害垃圾箱。
A、烂果皮 B、生锈的铁钉 C、废日光灯管
2、( )是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3、( )已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A、水土流失 B、物种灭绝 C、土地沙漠化
4、臭氧层中的( )减少会使紫外线增强。
A、二氧化碳 B、氧气 C、臭氧
5、1997年联合国在日本召开了防止地球变暖的会议,为限制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了( )。
A《人类环境宣言》 B《京都议定书》 C《维也纳公约》
6、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原料制取玻璃便宜是因为( )。
A、回收的玻璃可以直接利用 B、回收的玻璃简单消毒就可以使用
C、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很多分类
四、将下列废弃物进行分类,把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中。
A、废旧塑料盆 B、剩饭剩菜 C、渣土 D、废电池 E、果皮 F、小砖块 G、废日光灯管 H、酒瓶 I、旧报纸 J、过期药品 K、萝卜叶 L、废轮胎 M、注射器 N、碎瓦片 O、蛋壳
P、废餐巾纸 Q、塑料袋 R、破瓮、破缸 S、废钉子 T、废旧泡沫塑料
六、问答题
1、塑料袋有哪些重新使用的方法?
2、你对厂家过度包装有什么建议?
3、淡水资源十分紧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至少5点)?
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PAGE
7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放大镜也叫( ),镜片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2、通过观察可知,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 )组成,这些其实是( ),蟋蟀的耳朵长在( )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 )眼。
3、放大镜具有( )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
4、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5、两个( )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 )。
6、( )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 ),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7、1663年,英国科学家(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 )结构。我们在池塘或鱼缸的水中发现( )、( )、( )、( )等微生物。
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的基本场所。
9.洋葱表皮是由( )构成的。
10.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 )。
11. 微生物具有( )的特征。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 )。
12.荷兰生物学家(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二、判断题
1、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 )
2、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 )
3、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
4、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 )
5、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 )
6、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 )
7、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
8、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
9、蚜虫是草蛉的天敌,所以蚜虫吃草蛉。 ( )
10、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
三、选择题
1、下面透明玻璃镜片没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D、
2、(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3、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5、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望远镜
6、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在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②④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7、50年代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8、下列仪器中,( )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10、世界上第一架金属架显微镜制造者是(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培根
11、科学家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 B、放大镜 C、电子显微镜
12、我们用( )的方法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
A、眼睛看 B、显微镜观察 C、手摸
四、自主探究
1、我们观察放大镜时发现镜片有哪些特点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2、画出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
3.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请流程图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4、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 棒状
天牛 丝状
蝴蝶 鞭状
蚂蚁 羽状
蝗虫 膝状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