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地理现象中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更 D、四季更替
2、北京时间是----------------------------------------------------------------------------------------( )
A、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所在时区的地方时
C、北京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D、是西经1200的地方是时
3、下列城市中,新一天最早到来的是-----------------------------------------------------------( )
A、中国的北京 B、日本的东京 C、美国的纽约 D、英国的伦敦
4、一孕妇乘船在太平洋上航行时生下一对孪生姐妹,结果妹妹比姐姐大一岁,此船航行时的方向可能是下图中的(虚线为日界线)-------------------------------------------------------( )
A B C D
5、晨昏线上各地的太阳高度---------------------------------------------------------------------( )
A、总是等于900 B、总是等于00
C、只是春分、秋分时等于900 D、只有夏至日或冬至日等于900
6、每年从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A、先向南再向北 B、一直向北 C、一直向南 D、先向北再向南
7、下列有关阴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B、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C、我国的农历属于阴历 D、阴历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历法
8、在《观察当地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测量的量为--( )
A、标杆的高度 B、太阳高度 C、杆影的长度 D、杆影的方向
9、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化石,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表明有人把上述化石放入喜马拉雅山之中 B、证明了地壳变动的事实
C、表明了喜马拉雅山地区曾是海洋 D、说明曾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出现过鱼、海螺、海藻等生物
10、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落基山脉
11、发生地震时,采取下列哪种措施是不妥当的----------------------------------------------( )
A、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地方 B、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
C、躲到桌子底下 D、跑进高楼大厦中躲起来
12、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的溶蚀 B、流水的沉积作用 C、风的吹蚀作用 D、冰川移动的作用
13、在地球上看,北极星的位置几乎是不变的,这主要是因为----------------------------( )
A、北极星距离地球很远 B、北极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C、北极星的运动速度太慢 D、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
14、如图,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下列地理现象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是夏季 B、正是南极考察最佳季节
C、北半球昼夜等长 D、南半球昼长夜短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则形成------------------------------------------( )
A、山谷 B、山脊 C、山顶 D、峭壁
16、农历中下列成分在公历中的位置(时间)固定的是-------------------------------------( )
A、立春 B、春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17、日本火山和地震较多的原因是日本位于——的碰撞处。------------------------------(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18、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发展是以风的作用为主的是--------------------------------------------( )
A、塔克拉玛干沙漠 B、长江三角洲 C、桂林七星岩溶洞 D、珠穆朗玛峰
19、下列地点中,阳光能照射到水井底部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海口 D、杭州
20、高原和平原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海拔高度不同 B、高低起伏不同 C、相对高度大小不同 D、以上三个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1.5 分,共30分)
1、美国纽约(西五区)星期六19点钟有一场NBA篮球赛,北京(东八区)电视台实况转播的时间是星期 , 时开始。
2、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是 。
3、五带反映了年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减少的规律,根据五带的划分,南纬720属于 ,每年有较长时间的 现象。
4、1915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解释地壳变动的全球构造理论——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科学家们在魏格纳的全球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 。因此把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我国所在的板块为 ,全部在海洋里的是 板块。
5、你的家乡主要的地形类型为 ,其地形的特点为 。
6、我国东汉的科学家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可用于测出什么方向发生了地震。
7、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表示方法,把下面①~⑤等高线分布特点的序号填入地形部位后相应的空格内。①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突出 ②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 ③多条等高线重叠并有特殊符号表示 ④两组表示山峰和等高线之间相对较低的部分 ⑤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突出:山顶 ;山脊 ;山谷 ;峭壁 ;鞍部 。
8、在不同的热量带内,许多自然因素都会出现分异,如 。
三、读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绘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本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是 ;
(3)11月4日时,太阳直射点正向
(填“南”或“北”)移动;
(4)北纬300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
地球位于 点。
2、根据右图的日历回答问题:
(1)此日历中甲、乙、丙、丁(框内,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四部分属于阴历成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框内四部分中,属于阳历成分的是 ,
属于农历成分的是 。
(3)公历该月有几天? 。
(4)公历该年是否有闰年? ?
(5)该天所处的季节是 ,节气是
。
3、根据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甲图的这种地形是 。
(2)乙图中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 , 这种地形是 。
4、读右面的半球图填空或绘图:
(1)此图是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图,
最外一圈表示 ;
(2)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当图中A 点为太阳直射点时,这一天
是 (填“月、日”)前后,
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填“最大”或“最小”);
(4)这一天,B地的昼长为一年中最
(填“短”或“长”),我国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四、分析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第1、2两题各5分)
1、资料:地球自转每小时的直线速度在赤道上是1670千米。公转的速度就更快了,每小时达108000千米,比汽车的速度要快千倍以上,比火箭快两三倍,像航行在宇宙中的一艘大飞船,你有感觉吗?
(1)阅读资料后,提出问题。
(2)根据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
(3)用所学的知识对猜想进行理论上的论证。
2、一亿几千万年以前,四川盆地曾是大海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上升逐渐成了内陆湖,这个湖和长江之间还隔着一道分水岭(今三峡一带)。长江的上游从这分水岭向东流出,分水岭西侧的水则流进湖中。流水不断冲刷着地面,在分水岭上冲出了一条条山沟,并且一天天扩大、加深、延长,从只是下雨时才有水的沟壑发展为河流的新的上游,最后将分水岭切割出一条通道,使长江和四川盆地的内陆湖连接起来了。当时地势并不险峻,后地壳上升运动活跃。一般情况下,河谷被流水冲刷到河面与海面的高度接近时,力量就要大大减弱,甚至失去向下侵蚀的能力,转而主要破坏两岸,开拓河谷,河流两岸的高地也逐渐被夷平。可是这里一方面流水在不断冲刷河底,另一方面河底因流水冲刷而失去的高度,随即由于地势升高而得到补偿,因此河底与河面总是保持较高的高度,河水经常具有强大的向下的冲刷力,来不及向两岸扩展,因而就使两岸显得愈来愈高峻了。有人说深峻的峡谷的出现成为地壳上升的标志。
(1)四川盆地原来是大海的一部分,现在却是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盆地,这是 的结果。
(2)从材料可以看出,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地壳 运动和流水 的结果。
(3)为什么说深峻的峡谷是地壳上升的标志?
3、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接受太阳光的面板往往是活动的,你知道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吗?请说给大家听听。
参考答案:一、1、B 2、C 3、B 4、B 5、B 6、D 7、A 8、B 9、A 10、B 11、D 12、A 13、D 14、A 15、B 16、A 17、A 18、A 19、C 20、A
二、1、日 8 2、阳历 3、太阳辐射能量 南寒带 极昼和极夜
4、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亚欧 5、略 6、张衡 候风地动仪
7、② ⑤ ① ③ ④ 8、气候、植被、土壤等
三、1、(1)略 (2)昼夜相等 (3)南 (4)A
2、(1)C (2)甲乙丁 丙丁 (3)30天 (4)没有 (5)夏季 芒种
3、(1)50米 山地 (2)增大 盆地
4、(1)赤道 (2)略 (3)12月22日 最小 (4)长 昼短夜长
四、1、(1)地球自转这么快,我们为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2)地球附近没有参照物,不能感知它的运动。
(3)地球运行在宇宙里,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有遥远的星球,星球离我们实在太远,短时间内,它们显示不出太大的变化。由于缺少可以参照的景物,所以很难觉察到自己乘坐的“地球飞船”在快速移动了。
2、(1)地壳变动 (2)上升 侵蚀 (3)河水下切取决于落差,有抬升才能不断地提供落差,从而不断地下切。所以说峡谷是地壳上升的标志。
*3、根据不同时间太阳高度不同,通过调节吸热面板,从而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带星号的四3小题为机动,估计上面这些习题可以了,若不够加上这题。分数可以把二中的每空中1.5分改为1 分,20分放到四的3个小题中,分别为8、8、4。
A
B
C
D
C
D
B
A
(乙)
星期一
(甲)
2002年6月小
10
壬午年三十 四月大
(丙)
(丁)
夏至:公历6月21日 农历五月十一
300
200
100
A
B
甲
100
200
300
乙
A
B
西径
00
东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