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
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列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的是
乙
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8.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
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
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图
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e吉
e②
P。
图二:距今15年
图三:现在
图一:距今25年
A.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9.如果用右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所示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2
A染色体
DNA
基因
B光合作用同化作用新陈代谢
1)2)3
C|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D
细菌
真菌
分解者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使配制更为准确,在量筒中配制100毫升10%的NaOH溶液
B.为了防止滤液溢出,过滤时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
C.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为使现象更明显,加入的指示剂越多越好
D.检验铵盐和碱共热时有无氨气放出,应将红色石蕊试纸用水湿润
1.今年全球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次数较多,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12.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
“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3.下列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吹气
左
右
丁:逐渐抽去
甲:向两纸片
乙:滚摆的往
丙:手指同时
复运动
压铅笔的两端
钟罩内的空气
A.甲图中,纸片会靠拢,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之间吹气
B乙图中,滚摆上升时,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
C.丙图中,右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指受到的压力更大
D.丁图中,罩内传出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逐渐变
弱
)14.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
15.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
A.蒸发
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氘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
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6.某人用100的力提起了350牛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D.一支杠杆
17.如图家庭电路连接正确,各元件均正常,有关说法正确
A
的是
火线
A.洗衣机接入三孔插座后电灯与洗衣机是串联的
零线
B.洗衣机接入三孔插座能使洗衣机金属外壳接地
地线
C.闭合开关时人接触B点或C点都可能引起触电
D.断开开关时A、B两点都能使测电笔氖管发光
3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BC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1,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
滑片从左端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B.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
C.电灯的亮度逐渐增大D.电路总功率逐渐变小
60s
20如图,两个相同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个体积为50厘米,密度为8
0.5×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有1/3体积露出水面
B.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
C.木块全部压入水中两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D.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