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砥砺(lì) 中绳(zhòng) 舆论(yú) 参省(xǐng)
B.须臾(yú) 枯槁(gǎo) 镂刻(lòu) 生非异(shēng)
C.骐骥(jì) 驽马(nú) 跂望(qì) 蛇鳝(shàn)
D.蛟龙(jiāo) 跬步(guǐ) 槁暴(pù) 舟楫(jí)
【答案】A
【解析】B项,生xìng;C项,跂qǐ;D项,跬kuǐ。
2.下面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木直中绳,以为轮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⑦君子生非异也
A.②④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⑦
【答案】D
【解析】②“”通“煣”;③“有”通“又”;⑤“知”通“智”;⑦“生”通“性”。
3.下列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答案】C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郑人有欲买履者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例句是定语后置句,“强壮的筋骨”,A、B、C三项均是定语后置句,D项,属于一般句式。
5.下列语句中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吾尝跂而望矣
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⑥水为之,而寒于水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⑨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⑩蟹六跪而二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①②连词,表修饰;③④⑤⑥连词,表转折;⑦⑧连词,表递进;⑨连词,表承接;⑩连词,表并列。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B.《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C.战国末期人们尊称荀子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荀子学问渊博精深,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认识它,顺应它。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法先王的思想,提出了“法后王”的口号。
【答案】A
【解析】A项,荀子不是军事家。
7.把下面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4分)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
【答案】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9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假如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强,此指声音宏大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答案】D
【解析】假:借助。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尝跂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B.木受绳则直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以为轮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使之然也 蚓无爪牙之利
【答案】C
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青出于蓝”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努力学习,学生就能超过老师。“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提高。
C.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D.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辑”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青出于蓝”这个比喻,与“冰寒于水”一样,也意在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4.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分)
【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且行动不会犯错了。(2)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9分)
劝学(节选)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④,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⑤。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劝学》)
【注】①蒙鸠:即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芦苇的穗。③潃(xiǔ):臭泔水。④柱:折断的意思。⑤醯(xī)酸而蚋(ruì)聚焉:意思是: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醯,醋;蚋,蚊类小虫。
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巢非不完也 完:完美。
B.而临百仞之渊 临:面对。
C.所渐者然也 渐:浸渍。
D.必象其德 象:象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D项“象”的意思是“符合,依随”。
2.下列句子中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斧斤以时入山林
【答案】C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C.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D.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醯酸而蚋聚”不是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而是用来说明“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5分)
(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5分)
【答案】(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2)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
【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叫蒙鸠。它拾取羽毛做巢,又用鸟兽毛羽及草木细纤维密密编织,而系托在芦苇的穗上,大风一至,芦苇的穗被风吹折,卵都摔破,小鸟也都死了。这并非蒙鸠的巢筑得不坚固,而是它所系的芦苇的穗使它这样。西方有种小草,名叫射干,茎长不过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临百仞深渊,(看来高出一般林木)。不是射干的茎能长得很高,是茎所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高。蓬草生在麻地中,不用扶持,也能挺直;洁白的沙子混在黑泥里,也会跟它一起变黑。兰槐的根是香芷,假若兰芷浸在臭泔水里,无论是有地位的君子,还是平民,一定会弃而远之,不肯佩带。这不是兰芷的本质不美,而是所浸渍的臭泔水使它这样。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事物聚集成类,一定有开始的原因。荣辱的到来,一定符合他的品德行为。肉腐烂了,一定出虫;鱼枯干了,一定生蛀虫。松懈不谨慎,忘记自己应守的规范,灾祸就发生了。物太刚强,则自取摧折;物太柔弱,则自取束缚。邪秽在身,必将为怨怒所结。把木柴同样放置,火总是向干燥处烧。一样平的地方,水总是向潮湿处流。同类的草木生长在一起,同类的禽兽群居在一起,世间万物大都各从其类。所以箭靶的靶心张设,弓矢就会随之而射到上面;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醋味变酸了,蚊类小虫就会争着聚集到里面。所以言语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为有时会招致侮辱,君子要慎重选择立身行事之道啊!